二戰前夕芬蘭雖宣佈中立卻戰爭不斷

估計很多人都猜不到第一個提出中立國概念的國家居然是俄羅斯。1780年3月11日,葉卡捷琳娜大帝針對美國的獨立戰爭,宣佈本國武裝中立,不針對雙方發動任何攻擊,也不給雙方提供任何幫助,她這麼做是為了保障本國船隻在海上的安全,故此也被稱為“海上中立”。

沙俄提出這個概念後,丹麥-挪威、瑞典都響應了中立號召,宣佈跟進中立政策,湊巧當時那兩個國家都統治著芬蘭的一部分,所以芬蘭從建國開始就是宣佈自己也是“海上中立”,幾個國家聯合護航中立國的船隻。

隨著海上中立聯盟的壯大,奧斯曼帝國、普魯士、葡萄牙等國家陸續加入,但是因為拿破崙的崛起,這個聯盟最終失去了意義。好在中立國這個概念保留了下來,1907年的《海牙公約》裡還特意約定了中立國的權利和義務。然而因為《海牙公約》並不細緻,關於中立國的界定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所以折騰到現代這玩意也沒有個準確標準,大多數中立國其實只是自稱。

芬蘭在1917年從沙俄獨立一直到1932年都很積極地參與地區軍事聯盟,與瑞典和愛沙尼亞軍事互動頻繁。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和蘇聯的關係險惡,他們本身還宣佈布林什維克是非法的。

二戰前夕芬蘭雖宣佈中立卻戰爭不斷

蘇芬戰爭

即使到1932年和蘇聯簽訂十年的互不侵犯條約也沒能緩解兩國的關係,在邊境地區雙方摩擦不斷,故此蘇聯一直希望把卡累利阿拿到手裡,用來保護列寧格勒的安全。也正是在這種險惡的局面下,芬蘭在1935年宣佈了武裝中立。但是這次中立行為並沒有獲得國家上的廣泛承認,首先蘇聯就不承認,邊境談判還沒結束就這麼算了,蘇聯才不會答應呢。德國當然也不同意,他們需要一條通往列寧格勒的路,英法兩國也沒有確認,他們覺得拿芬蘭當個籌碼挺不錯。所以本質上說芬蘭的第一次中立沒有太大的意義。

1939年蘇聯在談判失敗後就悍然侵略了。結果大家也都曉得,雖然最終芬蘭戰敗失去了更多土地,但蘇軍卻傷亡慘重。

故此這次冬季戰爭本質上是反侵略戰爭,不能算芬蘭主動打破中立,至於後來跟著德國對蘇作戰,雖然芬蘭的行為很不怎麼樣,但從某些方面說也有一定依據。問題在於他們和蘇聯簽訂的《莫斯科協議》裡並沒有明確已經解除戰爭狀態,他們號稱這叫繼續戰爭,但法理上不能說是錯的,當時蘇聯已經被開除出國聯,也不受國際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