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我如今已經60多歲了,難道還要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嗎?”李廣在說完這句話後,拔刀自刎。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武帝發起了對匈奴致命的漠北之戰,衛青和霍去病開始了自己最輝煌的一次戰役。

飛將軍李廣也參與了這次戰爭,但這次戰爭也成了李廣的落幕之戰,留下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太史公惋惜。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在漠北之戰之後,回到長安,“我如今已經60多歲了,難道還要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嗎?”李廣在說完這句話後,拔刀自刎,一代悲情的將軍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我們從頭說來。

李廣是一個悲情的英雄,一生征戰,卻未封侯,空留下李廣難封,馮唐易老的歷史慨嘆。

這樣的經歷讓李廣也開始了自我懷疑。

西漢有一個星象家,叫王朔,李廣便找到王朔,無奈地問道:“自漢王朝攻打匈奴的以來,我幾乎是次次參加,到現在為止,就算曾經部隊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不如我的人,現在都因戰功被封侯,就我一人到現在為止還沒封侯,我不明白,我能力不比別人差,就是這樣那樣的事情沒辦法封侯,難道是我的命運就該如此嗎?還是我骨相中本就不該被封侯?”

王朔無奈,對於李廣的遭遇王朔再清楚不過了,回答:“將軍心中可否有過悔恨和慚愧的事情?”

李廣想了一下,回答道:“我曾在擔任隴西太守的時候,羌人反叛,我用計誘使他們投降,然後把這八百人一天之間全部殺害了,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愧疚了。”

王朔說道:“不錯,那就應該是這件事情了,騙殺投降之人,這是非常損福報的,沒有罪過比這更大的,這大概就是將軍難以封侯的原因吧。”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一將功成萬骨枯,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對於已經投降的人動用刀戈,這是很不應該的,鉅鹿之戰中項羽一夜坑殺秦人降卒20萬,這也是他自刎烏江的原因之一吧。

漠北之戰開始前,漢武帝已經有意不讓李廣從軍了,畢竟李廣已經年老,不再適合長途行軍征戰,再者現在的大漢,名將雲集,漢武帝也不再需要李廣了。

李廣卻多次請求,漢武帝望著自己這個忠心耿耿的老將軍,於心不忍,於是任命李廣為前將軍,跟隨衛青霍去病出戰漠北。

衛青和一眾將軍正在商議軍情,一副將進入大帳,欣喜地說道:“大將軍,好訊息,我們得到了單于的駐地。”

“可靠嗎?”衛青從座位上一下站起來。

“絕對可靠,抓了一個匈奴兵,結合其他情報,應該千真萬確。”

“好,天助我也。”衛青大喜。

軍情緊急,衛青立刻進行了戰鬥部署,各將領領命下去執行,只有李廣留在帳中,衛青望著李廣。

“老將軍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嗎?”衛青見李廣沒有去執行自己的軍令特意問道。

“我一生征戰,現在這麼好的機會,大將軍卻讓我從東路出發,迂迴敵後,捨近求遠,再者這條路線水草貧瘠,我去這裡有意義嗎?”

衛青笑道:“老將軍,我明白你的意思,現在以雷霆之擊攻打單于部是不錯,但單于部並不是紙糊的,現在霍去病五萬人又沒有訊息,讓你繞路,這樣可以保證前後夾擊,萬無一失。”

“我一生與匈奴作戰,從未遇到這樣的好機會,再者我的職務是前將軍,應為先鋒,先於單于決戰,大將軍在率兵前來,定能全滅匈奴,完全沒有必要捨近求遠,前後夾擊。”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衛青想起了漢武帝曾經說過的話,李廣年事已老,且有些剛愎固執,一生命運也不好,行軍對戰最好不要讓他獨擋一面,不然很可能達不到對匈奴克敵制勝的結果。

漢武帝的命令還在心裡,衛青又如何敢讓李廣去冒這個險,衛青是瞭解漢武帝的,漢武帝心裡從來都沒有功臣一說,或許衛青也在李廣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老將軍,軍令如山,不要意氣用事,個人的榮辱和國家的前途哪個更重要呢?”

李廣聞言笑了,譏諷道:“大將軍不就是想讓和自己親近的公孫敖以此戰功封侯嗎?何必又要用這種藉口搪塞老夫,如不更改凋令,恕我庶難從命。”

“李老將軍,軍令如山,不必再言,不然軍法從事。”

李廣和衛青的這一次溝通以失敗告終,在下人稟告李廣仍未出兵後,衛青命令長史書寫文書指令,下發李廣的幕府。

李廣見事已至此,也知道軍前違抗命令的後果,便和趙食其合兵後從東路出發,按照衛青所令的路線而去。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人,就是這樣,內心有怨恨的時候,所做的事情大抵是達不到應有的結果的,天不遂人願,李廣因為迷路的原因,在衛青大獲全勝的情況下,李廣沒能在逾期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最終導致活捉單于的願望成了一句空話。

衛青南行大漠找到李廣和趙食其等將領,詢問迷路的經過,但李廣心中有愧,或許仍然在嫉恨著衛青分兵的不公平,並沒有理會衛青的問話,衛青也知道李廣的脾氣,慰問安撫後回到了自己的軍中大營。

回到長安後,衛青需要為漢武帝書寫作戰總結,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封狼居胥,而李廣卻因為迷路的原因,失去了最後一次封侯的機會。

李廣這麼大的失誤自然要如實上報,衛青便派長史以軍令命隨李廣參加漠北之戰的幕府人員審議這份總結,說是審議,其實就是受審追責。

李廣得知後,攔住了幕府一眾人,說道:“校尉們又有什麼罪過呢,我是主帥,因我指揮迷路,自然應該由我去大將軍幕府受審。”

李廣便到了衛青的幕府,望著參加報告書寫的老部下,無奈地說道:“我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出生入死,如今跟隨大將軍同單于作戰,參加大漢史詩級別的漠北之戰,在大將軍命令我迂迴繞遠路包抄的時候,卻又迷了路,這大概就是天意吧!我如今已經60多歲了,難道還要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嗎?”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李廣拔刀自刎,一時間整個長安城一片哀嚎,老百姓聽到這個訊息更是悲痛不已。

李廣將軍一生是輝煌的,也是悲情的,性格多有自負,或許自負讓他吃了很多虧,這樣的悲情英雄在華夏曆史上存在很多,雖然他們有缺點,但無法阻礙後人對他們的喜愛。

李廣死在衛青幕府,這讓衛青也是非常悲痛的,李廣的兒子李敢,同霍去病徵戰匈奴時,在與左賢王的戰鬥中立下奪旗戰功,而且斬首頗多,由校尉升至郎中令,並封關內侯。

李敢得知父親死在衛青幕府,非常氣憤,這也是人之常情,於是史記記載李敢打傷了衛青,衛青並沒有追究這件事情,可見衛青的胸襟還是異於常人的,就事論事,在漠北一戰中,李廣卻有不當之處,這也是其性格的缺陷之處,自負偏激,或許就是這樣的性格導致了他一生的悲劇,連自己的兒子也害了。

這裡又引出一個現代人常常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資歷和能力到底應該順從那個呢?現在很多單位新的年輕領導上來,有些人也一樣愛犯李廣將軍一般的錯誤,以自己資歷老而對年輕領導的任何決策用有色眼鏡對待,最終導致自己利益受損,一世英明受毀,這是很不應該的。

言歸正傳,在公元前118年,霍去病得知李敢打傷了自己的舅舅衛青,當然忍不下這口氣,霍去病從來都不是輕易給人說服字的少年天才。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在公元前119年,李敢被霍去病在甘泉宮隨漢武帝狩獵時射殺,而霍去病當時是帝國最為榮寵的存在,戰功赫赫,無人能及,漢武帝便包庇了這件事,只留下一句李敢狩獵時被鹿撞死的傳言。

李廣,霍去病,衛青,這些大漢男兒,都是我們最喜愛的英雄,不管歷史如何書寫,對與錯,好與壞,他們都已經熠熠在了歷史的星空中,耀傳千古。

我都60多歲了,難道還要被侮辱嗎,他拔刀自刎結束了一生

用蔡東藩的話評價:“李廣未嘗非忠臣,李敢亦未嘗非孝子,乃皆以過激致死,甚矣哉血氣之不可妄使也!”

李廣難封,對於李廣的喜愛之餘,剩下的或許是後世諸多失意者的情感共鳴吧,也是失意者無奈的一句慨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