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壬寅酷暑,一部名為《夢華錄》的古偶劇成為熱議話題。 該劇製作精良,加上美女帥哥的明星配置,一經播出,便廣受好評。 但隨著劇情發展,《夢華錄》的負面評價卻也越來越多。

近兩天,脫胎於古偶劇《夢華錄》的“雙潔”詞條頻頻登上熱搜。

這裡的“雙潔”指的是男女主角初步確定關係後,互相交代自己沒有性經驗,屬於清白身。 廣大網友卻認為這是《夢華錄》編劇和導演有意為女主趙盼兒身份洗白。

因為在《夢華錄》的原著《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中明確指出,趙盼兒與宋引章出身風月,社會地位不高。

為了滿足觀眾爽點,《夢華錄》主創對原著進行根本性改動,將兩位女主趙盼兒和宋引章,改成了脫籍從良的女商人和“賣藝不賣身”的官家樂伎。

最後,趙盼兒要求“官二代”顧千帆確定和自己的關係,得到正式的尊重;自己則“永不為妾”,堅持自力更生。

拋開劇情,結合真實歷史,諸如趙盼兒、宋引章這些社會不高的女性,是否有權利向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的追求者尋求正妻的名分呢?

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中國古代的女性社會地位呈現“高開低走”。遠古時期,女性擁有得天獨厚的孕育能力,加上在紡織、採集果實方面的勞動效率要比男性更高,因此各部落中的女性往往佔據主導地位。

進入農耕文明後,男性因體力充沛,能吃苦幹重活,社會地位相較於遠古時期得到明顯提高。在分化加劇階級對立的情況下,封建制度取代原始部落制,父系社會顛覆母權。

又經過數千年發展,到了隋唐時期,一批女性人物登上政治舞臺。比如,武則天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她當仁不讓地開創歷史先河。 緊隨其後的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唐肅宗皇后張良娣等人,都是當時政壇上舉足輕重的女性代表。

加之唐代社會風氣較為開放,女性可以經常外出閒逛,交往異性,也可以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

唐太宗李世民甚至用詔令的方式,鼓勵女性早結婚、早生子,寡婦再嫁他人,由此形成女性也頂半邊天的社會風氣。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隨之興起“程朱理學”。在婚姻、教育、參政等方面,宋朝減少了許多對女性的約束和限制。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裡,能清楚地看到女性可以堂而皇之乘轎出遊,負責管理家中田地和大小事務,參與政務、軍務。

另外,宋代的婚姻制度雖然依舊貫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女性享有一定的婚姻自由權。兩宋時期,出現了“夫死改嫁”、“休妻離異”後的再婚自由。

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唐婉和丈夫陸游離婚後,她迅速改嫁別人,這成為宋朝婚姻制度自由最好的例子。 那說到這裡,是不是廣大網友錯怪了《夢華錄》的編劇?

因為宋朝婚姻制度是如此的開明,作為“商界女強人”的趙盼兒,的確有資格要與顧千帆平起平坐。

然而事實真相或許並不如大家想的這樣。 自古以來,婚姻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人生大事。現代人對於婚姻和愛情的看法,比之封建時期要開放了不知多少倍。

儘管如此,當代人相親也會存在一條赤裸裸的“鄙視鏈”。有房有車是硬性標準,在此基礎上就是要考察對方的實際收入、文化水平,包括家庭出身,擇優而取。

就連社會如此開放的今天,我們的婚姻觀都如此“勢利”,更別說發明這些糟粕的古代人了。

還是拿大家認為古代社會最開放的唐宋兩朝舉例。高士廉奉唐太宗李世民的詔令,專注精力修成《氏族志》,把大唐皇族列為第一等貴族,崔、盧、李、鄭等世家大族地位遭削弱。唐太宗更是直接下詔,不準崔、盧、李、鄭世家互相通婚。

奇怪的是,皇帝欽定的不允許通婚之家,反而越顯高貴。唐文宗的宰相鄭覃有一個孫女年方二八、貌美如花、至今未嫁。當時的權貴都來為子孫求婚,卻一概被拒絕。

最後,鄭覃挑來挑去,將自己的寶貝孫女嫁給了九品芝麻官崔皋。唐文宗很奇怪,為何老鄭放著那麼多乘龍快婿不挑,卻要把孫女下嫁給崔皋?

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君臣二人私底下一嘀咕,唐文宗這才弄明白事情的真相。

原來,崔皋雖然官職低,但門第高,屬於“禁婚家”。鄭覃認為兩家門當戶對,夫妻婚後生活才會美滿。

身為九五之尊的唐文宗,對宰相鄭覃的擇偶觀嗤之以鼻,可現實卻給了唐文宗一記響亮的耳光。

沒過兩年,唐文宗有個女兒到了適婚年齡,他想把寶貝女兒嫁給那些世家大族,但遭到對方的拒絕。

唐文宗悲嘆:“

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反不若崔、盧耶?”

這句話代表了唐文宗的無奈。我老李家是上天選中的皇親貴胄,擁有全天下最寬闊的疆域,嫁女兒的時候卻遭到那些世家的鄙視。

這種家庭出身的相互攀比,到了宋朝顯得沒那麼重要,但更現實的問題隨之而來。 唐朝中後期,外戚宦官過度干政,成為唐代滅亡的罪魁禍首。

五代以後寒門崛起,趙匡胤本就以下犯上,他深知決不能重蹈前朝覆轍,必須要將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於是乎,兩宋朝廷推行文治,注重科舉考試的公平與正義。

廣大寒門子弟一旦登科,便能光宗耀祖,以至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成為當時人們普遍的價值觀。

舊的婚姻鄙視鏈瓦解,新的婚姻鄙視鏈建立起來。宋朝的家長都想為女兒找一個有才華的青年男子,進士、狀元成為首選,這種現象又被稱為“榜下捉婿”。

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福州人陳修考中了探花(殿試第三名)。這一年,陳修已經73歲,尚未娶妻。

宋高宗得知此事,當場就從宮中選了個30歲的宮女賜給他。事後,有人開陳修的玩笑,編了兩句打油詩

:“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宋人筆記有載

:“近歲富商庸俗與厚藏者嫁女,亦於榜下捉婿,厚捉錢,以餌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餘緡。”

可見,有實力參與“榜下捉婿”的家族,除了朝廷中的權貴,就是當時的富商了。

北宋大書法家蔡襄曾說

:“觀今之俗,娶其妻不顧門戶,只求資財。”

宋代的富人嫁女兒,往往不顧男方家出身,只要對方有上進心,學識過人,女方往往還會陪嫁一大筆錢。

說到這裡,關於經過改動之後的趙盼兒,是否有權利追求她所謂的愛情和價值觀?答案是肯定的。

無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對愛情和婚姻的選擇價值觀。

但這想法能否付諸於現實?這才是重中之重。

《夢華錄》的原著作者關漢卿,沒有刻意點出趙盼兒和宋引章的愛情故事,甚至可以說隱去了這條線。在原著中,趙盼兒與宋引章就是出身低賤的妓女。而電視劇裡的顧千帆學識過人、儀表堂堂,有著良好的出身,妥妥符合“榜下捉婿”的各種條件。

趙盼兒雖然在商界擁有一定成就,但畢竟其出身不高,至於美貌,更是見仁見智。若北宋朝真有顧千帆這麼個人,他挑選未來妻子時會有更好的選擇,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試問大家,若我們有著與顧千帆類似的條件,被一位長相嬌美的富家千金看中。還會不會捨近求遠,不顧家人反對,執意要娶整日拋頭露面的趙盼兒?

《夢華錄》的粉絲也不要拿李師師和宋徽宗那段感情糾葛來說事。 《夢華錄》的編劇與導演將現代社會框架放到千年前的北宋。又故意給趙盼兒、宋引章設定障礙。

觀眾們看到這些女主角解決各種麻煩,最後升為滿級,抱得男主歸,這的確是一件爽事。 誠然,一部優秀的古裝劇,前提條件就是不能惡意篡改歷史,男女主角要有獨立的思想,符合人物價值觀。

從這幾點上看,《夢華錄》符合大眾胃口,且基本做到原汁原味,算得上是近幾年一部較為優秀的古偶劇。 時下人們對《夢華錄》最大的爭議點莫過於主創故意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是否符合真實歷史?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婚姻觀念,有的標榜門第,有的標榜學識,有的標榜出身。

從廣受好評到飽受爭議,《夢華錄》為何要對趙盼兒身份進行洗白?

某位現代社會學家說過:

婚姻具有經濟、子女、愛情三大動機。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愛情,可若真的進行到最後一步時,我們能否拋開一切成見與心愛之人雙宿雙飛?

同理,《夢華錄》主創確立了一個明確符合現代價值觀的精神核心後,對原著人物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改動,其實並無不妥。

電視劇畢竟是影視化之後的改編作品,不可能完全還原歷史,允許主創和導演進行合理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