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與屠城狂魔僅在一念間

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曹操作為漢末三國時期最亮眼的英雄人物,其笑傲江湖的風範與用兵如神的恐怖才能讓曹操在古往今來擁有眾多粉絲。然而,這位世之奸雄所領導的曹魏集團在亂世中大行殺戮、屠城之能事,也為曹操本人的盛名蒙上了一層陰影。

英雄與屠城狂魔僅在一念間

曹魏集團最初以荀彧為首的潁川士族構成文官,以曹操為首的沛國家族構成武官,這樣簡單的勢力組成極大程度上保證了曹魏集團的執行效率,使其在亂世中迅速發展壯大。另一方面,這樣簡單的勢力構成必然缺乏權力制衡,也就是說,這個集團的行動方式帶有濃厚的領導主觀傾向。說白了就是,曹魏集團以曹氏和夏侯氏領導的武將們想要屠城的話,很難得到阻力。尤其是那個軍閥混戰、物資匱乏的時期,屠城這種慘無人道的行徑能夠極大可能地滿足曹魏軍人群體的利益需求。一個詞語屠城,背後掩蓋的是無窮盡的人民的痛苦,裡面有姦淫擄掠,有殺人防火,有肆意搶劫,有“合理合法”的弱肉強食……。曹魏的軍人們就是這樣完成了他們原始的慾望滿足和利益積累。

所以我們能在史書中看到曹魏一方令人瞠目結舌的屠城暴行,其中尤以徐州大屠殺最為殘暴。

漢初平四年,曹操自兗州而出,大舉進攻徐州陶謙。陶謙不敵,退到郯城避敵鋒芒。曹操久攻不下,便揮師南進,開始進行慘無人道的徐州大屠殺。《後漢書》記載,曹操的軍隊所過之處盡皆屠城,殺死男女百姓數十萬人,並且實行三光政策,弄得徐州南部雞犬無餘,偌大的土地上沒有了人的蹤跡。被曹魏軍人殺死的人民屍體實在太多,堵塞了泗水這條大河,泗水竟然為之不留。

英雄與屠城狂魔僅在一念間

第二年,曹操再次進攻徐州,《三國志》記載“所過多所殘戮”。

建安三年,曹操第三次兵鋒直指徐州,對徐州重鎮彭城實行了屠城。

對於曹操屠城的行徑,居然還會有人站臺解釋,或為父報仇,或政治需要,都意圖把曹操在屠城行徑的陰影下還能還原到英雄的形象上來。但是我們應該時刻反省自己的立場,說白了,就算你穿越到漢末三國,你大機率會是一個普通的人民還是曹操親愛的大將呢?就算你穿越成了曹操近前的將領,難道最後一絲人性不應該儲存在心裡嗎?

往往史書中的某些詞彙,如“人相食”或“屠之”等過於簡潔且沒有情感意義,但這些文字並不是歷史本身,真正的歷史則是這些冰冷文字背後的故事,是人民慘遭離亂的痛苦,是人民如草芥一般被剁殺的無奈,而那些以此等“草芥”為食,吃得滿肚肥油的軍功群體和某個衝昏頭腦就對人民大開殺戒的浪蕩領導,在歷史中卻被冠以各種英雄的虛名,被後人敬仰,這難道不是歷史故事最大的荒唐之處嗎?

英雄與屠城狂魔僅在一念間

著名的三國史學家裴松之曾說,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於操為甚。而著名大文學家,晉朝的陸機曾說,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就算最後得了天下,利用暴力與人性的弱點成功代漢自立,曹魏也在短短三十年之後就得到了反噬,同樣是利用暴力與人性的弱點,甚至連欺負孤兒寡母的劇情都出奇的一致,只是這次曹魏從加害方變成了受害方。當初曹孟德從漢臣到漢賊的過程,也正是司馬懿從魏臣到魏賊的過程,報應不爽。

曹操本人也不盡是英雄的形象,在史籍的冰冷文字中,讀者也會感受到熾熱的溫度,曹魏集團會因他們十一次的屠城暴行而變成屠城狂魔的形象,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