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用人不疑,沒有犯曾母投杼的錯誤

趙王用人不疑,沒有犯曾母投杼的錯誤

齊人李伯拜見趙孝成王,趙王非常喜歡他,任命他為代郡郡守。

千里馬只有遇到善於相馬的人,才有機會施展才能。

身為外來人士的齊人李伯直接被趙王重用,應該是心滿意足的,但是他能站穩腳跟嗎?

李伯上任沒多久,有人報告李伯要反叛。

不忠,在古代可是大罪。來人是把李伯往死裡整。這是有多嫉妒李伯啊!

趙王正在吃飯,聽聞後並沒有停下。

趙王穩如泰山,難道是早有預感嗎?算好有人會栽贓陷害李伯。

沒多久,那人又來報告,趙王沒有理睬。

趙王用人不疑,沒有犯曾母投杼那樣的錯誤,僅僅是因為信任李伯嗎?

主觀上趙王信任李伯。把邊境重鎮交給齊國來的李伯,趙王肯定認真考察過他。

即使來人不是誣告,從客觀的外部環境來看,燕國、齊國即將交戰,立即用武力手段解決李伯,會引起趙國的混亂。

燕國、齊國有了可乘之機,有危險的不僅是李伯,而且會危及趙國。

但是,趙王並沒有嚴肅處置打報告的人。

為了保留趙王信任李伯的人證嗎?將來李伯邀功時,趙王不用像魏文侯那樣,拿出一箱謗書給請功的樂羊觀瞻,而是直接在朝堂上指名道姓。

後來,李伯派使者向趙王彙報,說:“齊國出兵進攻燕國,我擔心齊國用進攻燕國作幌子,卻用兵襲擊趙國,所以派兵做防備。

現在燕國、齊國已經交戰,我請求阻截疲憊的一方,可以多割得土地。”

李伯解釋,先前的用兵是防患於未然;現在繼續用兵,是為趙國開疆擴土。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趙王得到的資訊遠沒有身臨其境的李伯及時,無法給予有效的指令。

李伯主動用兵,實際上是有責任心、敢於擔當,他肯定知道有人會乘機造謠,但是為了趙國的利益,他寧可自己處境危險,算得上高風亮節吧。

從此以後,被趙王派出辦事的人,心裡都不懷疑趙王對自己的信任。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如果趙王相信流言,不但李伯會有此感,其他忠心的大臣也會心意難平,最大的受害者還是趙王。

君王信任臣子,大臣定心工作,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