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看到一個問題很有意思的問題、問的是、唐初“玄武門之變”、明初“靖難之役” 同為篡位奪權、為什麼後世評價李世民和和朱棣所做的事情時候褒貶不一?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麼說的:

如果你是一個小老百姓、現在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你一覺醒來聽說太子謀反,聖上立了新太子,大赦天下。倆月後新太子即位,給你減了兩年賦稅、另外一種選擇是你一覺醒來聽說燕王謀反,一路從北京打過來了,你家正好在他打仗的必經之路。地裡莊稼還沒收,全被人馬踩死了。

如果你是一個大臣、現在也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一覺醒來聽說太子謀反,皇上立了新太子,新太子說,首惡已除,一切照舊,哪怕是原太子府齊王府的舊人,該寬恕的寬恕,有能耐的該重用的還重用、另外一種可能是一覺醒來,燕王登基了,你們叔侄倆爭家產,臣子們怎麼辦?雖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是不能誰幫文帝幹活就殺誰吧?方孝孺、齊泰、黃子澄殺了,禮部侍郎陳迪殺了,戶部侍郎卓敬被滅三族,吏部侍郎練子寧全家151口人被殺害。建文帝的舊臣被殺3000人,還復活了錦衣衛,成立了東廠等特務機構,你們一家子大小老婆搓個麻將,輸了多少錢在哪個小老婆房裡過夜,他都知道。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如果你是個史官:

一個奪嫡奪權,流血極少,基本上一天就控制了局面,大唐國力沒損。登基後任賢重能,哪怕政敵舊部一樣重用,擊潰突厥,橫掃西域,創立一代盛世。一個篡位靖難,殺得血流成河,打了幾年內戰,死傷無數。繼位後靠屠殺維護政權,五徵漠北,後三次啥用沒有勞民傷財,自己嚥氣,兒子就趕緊收縮了,為何?國家都沒錢了,被他爹禍禍完了。

如果你是皇帝,不用選了,好歹李二還是你禪位的,你難道更喜歡造反篡位的臣子?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說回問題本身、其實在建社會,這二者都在貶,玄武門之變也沒見過褒的,只是貶的程度不一樣。

這主要是因為、兩者之間性質不一樣, 玄武門之變不是篡位,史學界定義叫“軍事政變”定義為“奪嫡”,歷史上奪嫡太多了,遠的曹丕曹植,近的楊勇楊廣,文鬥武斗的區別而已,李二手段激烈直接一箭射死對方。李二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皇子,具有合法繼承權,他殺的是太子,是皇位法定人,沒有動皇帝。

這也是老李和李二聰明和達成默契的地方,李淵想不想動李二?想,李二逼沒逼父?逼了,但李二是透過提高自己的繼承順位逼李淵放權的,怎麼提高自己繼承順位?把太子幹掉,逼李淵立自己為太子,他明面上奪的是太子位。父子二人在玄武門之後各退一步,為了大唐的穩定,李淵體面退位,別再跟李二硬剛,李二也給他爹體面養老。所以玄武門之後兩天老李立李二太子,軍國大事由太子節制,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李二登基,李二的上位程式完全合法合理。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朱老四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允炆已經當了好幾年皇帝了,他是朱元璋欽定且經過完整程式登基了的皇帝,之後明朝的大宗就是朱標朱允炆一脈了,朱老四作為藩王就是小宗了,他針對皇帝的軍事行動就是板上釘釘的謀反,他暴力手段推翻朱允炆登基,你能說他的皇位是朱允炆傳的嗎?朱允炆怎麼可能傳位給叔叔?這塊遮羞布都直接扯沒了

其次是道義問題。

李二對大唐的意義不只是第二任皇帝和大唐最優秀的皇帝這麼簡單,他是大唐的建立者和締造者之一,他是參與了原始股投資的。晉陽起兵他一直在李淵身邊,幫著招兵買馬出謀劃策,攻打長安的時候獨自統帥右三軍,之後老李窩在長安不出來,李唐統一戰爭李二獨立領導了四戰,拿下北方重鎮和強力軍閥,奠定李唐天下一統之勢,沒有不世之功,不然你以為他這麼可能被破格冊封“天策上將”?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唐朝開國功臣集團除了跟老李一起建唐的太原元從、就是李二的天策府集團,唐朝人都認“今上提三尺劍以定天下”,宋人說“高祖由太宗得天下”,朱元璋把李淵踢出太廟奉李二為唐朝開國皇帝,這就是人望和道義。

明朝江山是朱元璋親自上陣打下來的,他坐天下誰敢不服?朱老四在明朝建立的時候就是個小屁孩,朱元璋活著的時候立朱允炆、老四敢說半個不字?這江山朱元璋想給誰給誰,朱允炆坐不穩是他自己的事。開國集團跟隨的是朱元璋,聽從的也是朱元璋,哪怕是朱標,那也是朱元璋信任他有意傳位給他,特意讓他跟自己共享班子給太子培養勢力的,朱老四敢帶八百人攻入皇宮逼宮朱元璋?朱標都不敢……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最後事件的影響和波及範圍,玄武門屬於是最頂層少數人之間的政治內鬥,是宮門口的宮廷政變,對國家和天下百姓的危害很小。反倒是快刀斬亂麻式地去除了不穩定的政治因素,使得國家可以專注於各項發展。

而靖難之役是南北內戰,持續三年,普通百姓死難者不計其數,內耗極其嚴重,對國家的各項政治、軍事、經濟政策也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許多洪武時期制定的比較好的政策也因為主觀、客觀的原因被廢止或者無法執行,洪武三十多年間取得的大好成果很多都被敗壞。有些不好的政策也沒有什麼改善,反倒是更嚴重了。

同為篡位“玄武門之變”和“靖難之役”為何評價懸殊,褒貶不一呢?

比如宗室問題,藩王雖然沒了軍事政治權力,卻成了純吃乾飯的寄生蟲,優渥的待遇和無所事事的現實使得他們拼命繁殖,給後世的明政府帶來很大的財政壓力、另外特務橫行、宦官亂政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是明成祖造成的。

當然玄武門之變少有的幾個負面影響之一可能就是加劇了李唐皇室政變的機率,這都快成了他們老李家的傳統了,逼父殺子對李唐皇室真沒什麼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