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張廷玉難得的輕鬆狀態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張廷玉自始至終都是以一副謹小慎微、小心翼翼的狀態呈現給觀眾。

《雍正王朝》:張廷玉難得的輕鬆狀態

劇中,張廷玉之所以一直呈現出這樣的狀態,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地位使然。

張廷玉身為上書房大臣,可謂身居高位,凌駕眾百官之上,而且平日裡和康熙走得非常近,雍正繼位後,張廷玉依舊是雍正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古人云“高處不勝寒”,這種貼近權力核心的地位,使得張廷玉不得不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一旦言行上稍有差池,可能導致的就是萬劫不復。

更何況,在眾多朝臣之中,張廷玉還是難得的改革派。面對康熙、雍正兩朝那些針對改革而存在的巨大阻撓力量,張廷玉一方面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支援改革進行下去,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談何容易。

所以,這種特殊的地位,使得張廷玉不得不小心謹慎地在朝為臣,盡最大力量避免自己踩雷,跌入深淵。

另一個原因,則是張廷玉的身份使然。

清王朝的前期,是以滿臣為主,漢臣想要進入這個王朝的核心力量,尤為不易。能夠做到如張廷玉這般級別,更為難得。滿人為臣,尚且可以憑藉其背後巨大的宗族背景力量,左右逢源、得以自保。張廷玉作為漢臣,沒有太多話語權,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的背影。

放眼和張廷玉地位相近的幾個人,佟國維和康熙有著姻親關係,十三阿哥是雍正的親兄弟。只要他們不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康熙也好、雍正也罷,肯定不會虧待、嚴懲他們。

但是張廷玉就不同了,身居康熙、雍正的核心圈子,可謂伴君如伴虎。康熙、雍正對自己說的每句話,他都要認真揣摩,而他每說出一句話,都要在大腦裡反覆斟酌。

在劇中,一直謹小慎微的張廷玉,卻難得有一次心情異常放鬆的時刻,那就是他夜訪孫嘉誠的時候。

那是孫嘉誠白天被雍正訓斥了一通,險些要去赴死,後來遇到李紱,約他晚上去喝酒。

等孫嘉誠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裡,發現張廷玉早已經在家裡等候他多時。

孫嘉誠見到這位令百官景仰的張中堂,居然親自光臨他的寒舍,也絲毫不怯場,或許是酒精的使然,亦或許是此時的孫嘉誠因為被雍正怒斥,已經對仕途心灰意冷。

不過面對比自己低好幾個級別的孫嘉誠,張廷玉也絲毫沒有顯擺自己身為中堂的官威,反而一改往日的嚴肅,主動和孫嘉誠開起了玩笑話,同時又以一位長者的身份對孫嘉誠勸勉鼓勵。

的確,站在老張的立場來看,這種放鬆,恐怕是他久違了的感覺了。

之所以能夠令老張喚起難得的輕鬆,一方面孫嘉誠和自己的官階相差很大,就算是隨口對他講的話,以孫嘉誠的為人,他不會去隨意出賣自己,基本上對自己構不成任何威脅。另一方面,透過孫嘉誠在朝堂上的表現,張廷玉基本上已經認定,這是個難得的清官、好官,為人正直、清白。而張廷玉也是一向以清廉自居。這種氣場、氣質上的相近,使得張廷玉自然而然會對孫嘉誠流露出一種久違的親近感。甚至說,張廷玉也從孫嘉誠身上看到了當年意氣風發的自己。

《雍正王朝》:張廷玉難得的輕鬆狀態

正是出於對孫嘉誠的欣賞,張廷玉才會如師長一般,加以開導、栽培。

針對孫嘉誠的使用,張廷玉曾經向雍正建議,先好好歷練一番,再重用。因為張廷玉也想好好培養一個自己看好的官員。

但是,急於推行新政的雍正,正需要一個六親不認、膽大包天的官員去替自己得罪那些權貴、推行新政策,已經等不及去歷練他。

孫嘉誠,最終成為了雍正推行新政的犧牲品。甚至在其死後,依舊被八阿哥加以利用造勢,以籠絡清流的心去大做文章。

對於孫嘉誠的死,張廷玉何嘗不是痛惜,所以在雍正向他詢問能否留年羹堯一條命的時候,張廷玉一改往日裡對雍正百依百順,直接提出了不同意見。

可以說,勸雍正處死年羹堯,是張廷玉的另一次悄無聲息的爆發,僅次於他在“八王逼宮”的朝堂之上替雍正仗義執言。

而老張的這些表現,我覺得用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來形容,非常貼切。

與劇中那些只知道沽名釣譽、沒有多少才學、沒有多少實幹經驗,卻妄談國事的“清流大臣”相比,張廷玉其實才是劇中真正的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