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滅亡的真相

先看兩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雖大,好戰必亡。”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祚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可以說,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華夏族自漢朝以後,更是逐漸被稱為“漢族”了。

在這期間,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班超鄯善斬匈奴,陳湯兵不過萬遠離邊疆靠才智大敗異族剿,筆者認為:漢朝確實稱得上是自強、自信、敢冒險、勇於開擴繼承秦人精神的一個朝代。但是,今天筆者跟大家分享的是,赳赳雄威的漢朝,為什麼會亡國?

秦朝末年天下動亂,漢高祖劉邦明勢、喜賢善用、理民善政,收咸陽、滅項羽、討英布平定四方登基稱帝。然而,時值他意氣風發時,冒頓單于帶領北方匈奴南下入侵,打敗並降服鎮守北疆的韓王信,兵鋒直指雁門關。

驚怒下的高祖雖帶兵三十二萬北上抵抗,然而,他擅於用人而非用兵,終兵困白登山,只能靠賄一婦人解圍。待返回故土後,劉邦想起自己的一生起落,還有大漢現今的國情,唯有唱道:“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弱枝強幹,釀苦楚——經過文景之治,黃老學術流行,漢朝積累大量錢財糧食。中國人就是這樣,沒錢沒力量的時候不管正在經歷著什麼都會忍著,但是,一旦有能力就會爆發出驚世力量。此時,匈奴步步入侵漢邊境,漢朝竇太后退出歷史舞臺,漢武帝開始真正的掌握漢帝國實權,漢帝國開始真正變革全國的狀態。

綜合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兵器製作打造方面設定專管兵器製造業官員,促進冶鐵技術的發展進步。二是:改革官僚制度建立賢良獎勵養廉,增加官員資薪,這使得在漢朝幾乎沒有貪官。文官東方朔、主父堰、桑弘羊等,武將衛青、霍去病、蘇建、李廣被一一提拔重用。北拒匈奴封狼居胥,在此變革下,可以說,漢朝的軍事實力與秦軍實力最強時比肩。

但最終的結果是,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把全國經濟打垮了。年輕人死的死,沒死的人也沒飯吃,商人和手工業者被徵收重稅,日子也不好過。晚年的漢武帝看到這一切時,就下了輪臺詔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罪已詔,把這一切的責任算到自己頭上。也就是說,漢朝從建國到漢武帝時,近百年的積累,讓漢武給打沒了。

並且,漢武帝還施行了推恩令,將歷代皇帝分封的王國繼續分封下去形成諸侯,又以各種理由剝奪王候的權利、土地,弱枝強幹。表面上,這固然減少地方劉姓王族對中央的威脅,但是,劉邦、張良、蕭何等明瞭社會底層、天下大勢的老油條建立這樣制度目的。漢武帝只知他們影響中央統治全國的權威,對中央或許有些監視地方的作用,然而,利大於弊。

強幹弱枝下,劉氏整體一代一代實力減弱。而漢代歷年征戰不斷,軍士立下戰功榮歸家鄉後,在地方上形成大批豪強。這使得漢朝地方官赴任必須拜當地豪紳碼頭,極大的影響地方政府的權威性。這從深遠意義來講,則為漢朝滅亡埋下一顆種子!

王莽當政改國號,劉秀重建未除根——漢武帝在死之前為避免再次出現太后執政,影響皇帝的權利,死後下旨:讓她愛著的鉤弋夫人陪葬。天帝貌視在和漢武帝開玩笑,漢朝劉氏在沒有實力下,始終逃不掉被太后勢力左右天下的情況。

元帝死後王政君掌控中央政權,這時,漢王朝的官僚體制由世家掌控,察舉制能夠為國家選拔地方賢良,但是,這只是開始時。隨著時間流逝,漢朝的這一制度成為了地方大豪紳進入官僚體制的途徑,之後,五千年一見的偽君子王莽,他就是憑藉著自己的虛偽與姑姑王政君權勢竊取了漢朝二百年江山,最後,改國號為“新”。

王莽不明國勢,加上,政治制度與各種改革進行過於求快,使得國內物價不穩,此舉不但造成了豪強不滿,更讓百姓苦不堪言。也可以說,王莽就是因為想扭轉西漢的爛根,結果,太過激進了,使得此時的大漢朝被火上澆油。不管王莽是後世穿越者或思想的超前者,他改革終是釀成赤眉造反,天下又再次大亂。

這可能是歷史給漢朝的第二次機會,劉邦九世孫劉秀再次統一天下。劉秀是中國史上為數不多的不殺開國功臣的皇帝,但是,他卻沒有思考王莽為什麼會奪國成功。劉秀開國後大肆以高官爵厚富貴賞賜功臣,東漢新勳貴就此形成。

在亂世後,天下重新洗牌,劉秀親事親為,為民生恢復努力。但是,他沒有對現有的制度進行改革,最終,使得漢朝皇室力量再次削弱。公元190年,董卓之亂又起,自此漢廷大權旁落,而地方豪強擁兵自重,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自此,東漢政府則名存實亡了。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徹底滅亡了。

漢朝滅亡在於,不夠重視皇朝宗室力量,這讓在每次國家危亡時,皇朝宗室都是有心無力,這是其一。

沒有在對皇位繼承上立下明確制度,每次漢天子去世,因為皇帝年幼,而形成了外戚干政現象,這是漢朝亂國之源,這是其二。

法制與人治結合不夠完善,法制沒有深入人心,形成豪強幹預當地政治、法治,嚴重影響社會秩序這是其三。

後宮宦官權利限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這是其四。

在筆者看來,其實王莽的制度,非常適合運用於劉秀重新統一後的漢朝,若是能破而後立,或許漢朝可以多延續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