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在六國打擊下守住河西為東出提供了經濟基礎

秦國最大的幸運是在魏國的重壓下,死死守住了河西一帶,從而給關中平原釋放戰力提供了基礎;諸葛亮最大的不幸是因為用人不當沒能打下來隴右之地,從而讓曹魏死死壓制在漢中地區,幾次北伐都不能成功。

這裡說的河西,不是後來漢朝的史書中常見的“河西走廊”,而是現在的陝西、山西之間的黃河南段地區,剛好夾在黃河、洛河之間。

本來這片地方是犬戎部落的遊牧的地方,因為太靠近華夏族聚居地,晉國作為當時的霸主就出兵把戎人給趕跑了,這片土地也就歸了晉國。後來,晉獻公廢長立幼,引發內亂,公子夷吾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即位,出發之前曾經答應過秦穆公,說:“

即得入,請以晉

河西

之地與秦

。”

夷吾回到晉國,即了君位之後,就是後來的晉惠公。此時,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賴賬”就出現了,晉惠公對秦國派來索地的使者說:“

始夷吾以河西地許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許秦者?’寡人爭之弗能得,故謝秦。

”食言而肥不算,秦惠公還趁著秦國發生饑荒去攻打,惹得秦國上下極為震怒。在渡過饑荒之後,同仇敵愾的秦人一鼓作氣打敗了晉國軍隊,俘虜了晉惠公。晉惠公為了保全性命,就把河西之地給了秦國。

秦國在六國打擊下守住河西為東出提供了經濟基礎

此後200多年間,秦晉相安無事。直到魏文侯做了晉國正卿,眼看晉國的土地都被瓜分完了,不好對韓趙兩國下手,而秦國卻經過“四世之亂”,國力大衰,因而發兵西向,任用吳起為將,奪了秦國的河西之地。

秦國此後就被壓迫在洛水以南,華山以西的一帶土地,危在旦夕,隨時都有可能被魏國吞併。幸好當時中原的局勢很複雜,魏國被牽涉了太多精力,無暇再對秦國發動滅國之戰。秦國因此躲過了滅國之災,並在秦孝公的帶領下,進行變法,慢慢積累實力,接連打了30多年,才最終又把河西之地奪了回來。

秦國守住了河西,就能憑藉黃河天險與函谷關,將關中平原給拱衛起來。如果沒有了河西之地,魏國隨時都能對關中平原發起進攻,秦國的關中腹地的生產將無從進行,長此以往,國力貧弱的秦國,怎麼可能統一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