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被低估的謀士之一,找了個活寶隊友,最終玩崩了

陳宮(陳公臺)在演義中是一個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角色,就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

三國被低估的謀士之一,找了個活寶隊友,最終玩崩了

陳公臺的手段之高深

那麼拋卻第一目的,陳公臺作為謀士真實的戰略意識和戰爭素養是怎麼樣的呢?

我個人的感覺是,如果陳公臺一開始是想一心一意跟著曹孟德干,其地位很有可能要跟荀彧比肩。

我們大可看下邳之戰,陳公臺的建議是:呂布(呂奉先)出城守據,跟主城形成犄角之勢。

這個戰術以曹孟德的進攻作為核心前提,主打防守反擊。

很多人都為呂奉先未採用而扼腕嘆息,實際上沒有必要,呂奉先就算出城,這一仗也贏不了。

曹孟德很樂意跟呂奉先硬碰硬,也就是說呂奉先出城並不會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況且陳公臺的戰術思路呂奉先出城也只是防守,完全忽略其最大優點的機動性,所以說這個戰術的目的並不是打贏,而是告訴某個人我們願意並且有能力跟曹孟德硬碰硬。

這個某人,就是袁術(袁公路)。

陳公臺的戰術思路無異於直接告訴了袁公路:你只要出兵就能拿下徐州,對於你來說是如虎添翼。

而呂奉先的求助讓袁公路認為他出兵的目的是為了救呂奉先而不是分徐州,作為一個把眼前利益看的比較重的人來說,救呂奉先毫無意義。

所以說同樣是向袁公路求助,陳公臺的手段明顯要比呂奉先有用,而且顯得既強硬又高冷。

我沒有求你,是你自己來的,我就是這樣灑脫的漢子。?

三國被低估的謀士之一,找了個活寶隊友,最終玩崩了

陳公臺“三反”

沒錯,陳公臺的的確確,是在董卓手下,反了董卓;在曹孟德身邊,反了曹孟德,在呂奉先手下反了呂奉先。

反董卓是因為董卓失了民心;反曹孟德是因為發現曹孟德是虎狼之徒;陳公臺反董反曹可不是趨從於“大勢”,而是出於士人的良心。

但陳公臺並沒有反呂奉先,而且前期出謀劃策讓呂奉先才有了一定的城池。

不過呂奉先匹夫一個,而且不信任陳公臺,聽信讒言,不然也不會落到如此下場。

我承認陳公臺識人不行,但他絕對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二流謀士,而且被抓都是不懼死亡也不投降,那麼有氣節,我反正是很欣賞他的。

三國被低估的謀士之一,找了個活寶隊友,最終玩崩了

如果陳公臺最終“成功”了,他到底希望得到一個什麼樣的格局,他想擁立袁公路的仲家帝國嗎?

其實陳公臺只是想借袁公路之力來解救他和呂奉先線下的困局,並非真心想支援他的稱帝大業。

袁公路這渣渣,在天下亂世,諸侯雄起的格局之下居然稱帝,這智商真不用陳公臺費心思想計策來滅他,後面有的是一大群諸侯會“磨刀霍霍向袁公路”的。

時下,陳公臺只是迷惑袁公路,暫借其兵力解救困局,就算袁公路得了徐州又怎樣,只不過是換了個死的地點。

三國被低估的謀士之一,找了個活寶隊友,最終玩崩了

如果下邳一戰呂奉先勝利,陳公臺最終又能夠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呂奉先是一代梟雄,要和曹孟德這種老謀深算的老油條爭霸,不是和市井小民比誰有文化。

從這點來看,呂奉先雖不能說只有匹夫之勇,但確實胸無大志,缺乏一個領袖應有的心智和謀略。

陳公臺選擇呂奉先的原因主要也有二:

一:是因為當時沒有一個有分量的人能承擔起這伏重擔,而呂奉先恰巧被袁紹趕走後流落在兗州。

陳公臺只好做權宜之計,畢竟呂奉先殺了董卓,在士人心中還是有點地位。

二:是陳公臺認為呂奉先沒有多少心計,會完全信任自己,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才能得以施展。?

但後來估摸著陳公臺也看清了呂奉先了,知道呂奉先的有勇無謀,剛愎自用,優柔寡斷,這是他識人之誤。

所以倘若呂奉先下邳能勝,估計呂奉先這個鼠眼寸光的人應該會結交袁公路,繼續作文徐州這個大本營,然後問鼎中原。

可不知如今天下之大勢,何人與袁公路成團,離死也是不遠了。

這點陳公臺當然能夠看得一清二楚:自己選定的主公,找了個活寶隊友,徐州挺好的大本營,玩崩了。

想必在此過後的一天晚上,陳公臺收拾包袱,卸下謀臣之衣著,換上平民衣裳,最後望一眼這徐州城門,感嘆道:

“難道天下就沒有我陳公臺志同道合之人與之熱血天下?唉……”過後,便不回頭地走出城門……

三國被低估的謀士之一,找了個活寶隊友,最終玩崩了

陳公臺,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為了自己理想放棄了很多的東西,但是這種直性情給他帶來的負面效果也是不可預計的。

但是這樣簡單而有才的人,當今社會當中的確已經不再存在,所以我很敬佩他。

哪怕他的後半生都是在迷惘中度過,但是堅持一件哪怕是錯誤的事情,堅持到了最終的一刻也決不妥協,要做到這樣,真的很難。?

本期的歷史知識就講到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點,歡迎文章底部留言,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