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唐  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

遊人元宵多留連。

燈山星橋笙歌滿,

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金吾不禁夜』是說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宋  蠶卜

捉弄米粉狀蠶絲,

內藏吉語待爾食。

喜得佳兆雖自設,

依然歡樂不可支。

宋楊萬里有《上元夜裡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佔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詩:『今年上元家裡住,村落無燈惟有雨。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遊人否?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云云。既說是裡俗,可知是楊萬里家鄉江西吉州地方的風俗;也即南方養蠶地區的風俗。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元  結羊腸

元宵初過猶自忙,

家家女兒結羊腸。

含情暗思心中語:

何時得似雙鴛鴦。

《霏雪錄》:『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舊曆紙九道為繩,亂結以首尾,聯屬者為兆,謂之結羊腸。』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明 走百病上城頭

姐妹元宵結伴遊,

金吾不禁登城頭。

走出深閨祛百病,

勝到岳陽萬丈樓。

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為遊百病走周遭,約束簪裙總取牢。偏有鳳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牆高。』描寫當時成都婦女在元宵夜遍遊城牆為樂事。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清 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

摩肩搭背來猜謎。

本似前朝射覆事,

文思機敏方解疑。

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籤,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云:『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清 請紫姑神

元宵之夜請紫姑,

保佑吉祥賜安福。

終歸女兒同情意,

焉辨荒唐事有無。

雖為一種迷信活動,實則含有對舊社會不幸婦女的深刻同情,並希望她有保護善良人們的神力。

國畫中的元宵節習俗

清 走百病摸門釘

元宵雪襯一燈紅,

走百病後摸門釘。

但願來年生貴子,

不枉今番寒夜行。

正月十六日走百病,蓋婦女藉此節日可以走較遠的地方,實為一種健身活動。而已婚不孕的婦女,摸城門釘,取『添丁』之意,希望來年可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