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每當唱起屠洪剛的這首《中國功夫》,每個中國人的內心想必是熱血澎湃的,是的,中華武術名揚中外,它是我國延續至今的優秀民族文化之一!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在比武擂臺上站著一老一少,年輕的那個叫藍熙,是當時在武學家中頗有名氣的後輩。

年老的那個便是杜心五,他在古稀之年收到來自這位年輕人的請帖,意在和自己切磋武藝。

此刻,面對跟前這個技藝精湛的武學大師,藍熙絲毫放鬆不了,因為對方即便只是安靜地站在那裡,也減弱不了他渾身上下散發出的強悍氣場!

而當杜心五開始遊走時呈現出的身體姿態,瞬時打消了藍熙想要挑戰的念頭:只見杜心五熱身後站定下來,將自己的雙腿纏成了麻花狀。

這雙腿一合足可見杜心五的武術功底有多紮實!同是學武的藍熙豈能觀察不出來?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原想瞧出大師破綻並迎戰的他立刻低下了頭,他雙手抱拳心服口服,主動放棄了這次挑戰。

從這裡我們可以側面看出杜心五武術的厲害,然而所有爐火純青的技藝都非一朝一夕練就的。

對於出生在腐敗黑暗的晚晴統治下的杜心五而言,他的“功夫之旅”註定了不是一帆風順的。

1869年,杜心五出生在湖南一個官員家庭,作為公子少爺的他其實並沒有過多地享受到朝廷給予官宦之家的厚待。

由於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墮落,父親被洋人打傷這種事也得不到申冤,於是他們一家跟隨辭官的父親回了老家。

彼時尚年幼的杜心五將一切看在眼裡,喜愛武術的他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武林高手”,如此便可使家人免受傷害。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父親對他這個愛好也是大力支援,還請了有名的老師前來教授他武藝。

天資聰穎的小杜心五極有武術造詣,在師父指導下每日都刻苦習武,僅用了一年時間便掌握了“飛蝗石”的絕技!

這令家人和師父倍感驚訝也很是欣慰,對其寄予了厚望,彼時杜心五父親尚在,家中亦有積蓄,他能專心研究武學而不擔心柴米油鹽之事。

冬去春來,隨著父親在杜心五八歲那年逝世,致使家道中落而使他沒有多餘的錢財練習武術。

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越發能顯現一個人的毅力品質,杜心五就是這類人——縱使前路更艱難,他也沒有放棄繼續習武的決心。

此後為節省費用支出,杜心五走上了四處遊歷訪名師的路,這一路上,他先是跟隨了嚴克學習彼時有名的南派拳法,後又拜訪徐師為師,學習到了一些更厲害的武術。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當有很強的武術傍身時,人的驕傲性也逐漸顯露出來,當時的杜心五認為技藝已在他人之上,自己足可與很強的對手匹敵,別人也欺負不得自己了。

這就如武俠世界中的武林高手心態一樣,總時不時冒出挑戰別人,穩固自身第一的江湖地位。

然人一旦有了此番浮躁之心,即使武功再強也容易“走火入魔”進而踏上萬劫不復之路。

所幸在名師的提點下,杜心五很快放下急躁的心性,開始內外兼修,以靜制動而使自身的境界與格局更高一層。

那個年代的學武者很多都從事了鏢師的職業,學成歸來的杜心五也走上了這條道路,在一家鏢局當鏢師。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由於他對武術研習得透徹且自我技藝極高,很快在圈內打響了知名度,人人都知某鏢局有個武藝高超的杜大師。

杜心五的滿腔熱血不只是體現在對武學的情感上,對待國家和百姓疾苦他更是用心用力。

當時正值清朝末年,朝廷統治昏暗腐朽,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面對如此情境,杜心五有了準備刺殺當朝掌權者慈禧太后的念頭,他私下籌劃了整個刺殺行動以期能改變殘破不堪的社會。

可他終究低估了慈禧一黨,那次的刺殺行動失敗了,自己也被列入了清政府的抓捕名單。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杜心五前往日本躲避,也就是此時他遇到了改變自己的良人——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刺殺慈禧的事情也給了杜心五深刻的教訓,他意識到自己的莽撞與無規劃,遂沉澱下燥熱之心,學習並保護孫中山之餘,同他一起結交了諸多愛國人士,投入了愛國事業中。

而好友宋教仁意外被殺一事,令杜心五的心境發生很大變化。

“官場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令我厭惡,至交好友的離去讓我明白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杜心五思考再三,最終決定遠離官場爭鬥,又過起自己四處遊歷的平淡生活,亦重拾起對武術研究的熱情。

迴歸普通人生活的杜心五一如既往專心地研習武術,以武會友的生活平靜而和諧,也經常有一些像藍熙這樣的後起之輩前來挑戰學習,杜心五也樂得接受。

武學大師杜心五:晚年接受後輩切磋,雙腿一合,對方便放棄挑戰

在他心裡,這群學武術的孩子像極了當年那個倔強有抱負的自己,如能鼎力相授,他定當是不吝賜教這些孩子們,將傳統武學發揚光大!

他過著簡樸淡然亦自我知足的生活,待年齡更大了些便停止了遊歷,找了一處深山隱居起來。

杜心五對於武學的研究一直延續到了解放後,甚至可以說一生都在和中華武術“打交道”,可謂為武學民族文化付出諸多貢獻。

我國五十年代初,八十四歲且向來身體強壯的杜心五老人於打坐中安詳離去,頗有佛教中“圓寂”的意味。

他的身體雖已歸於世間塵土,但他的武學精神將一直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