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與“心律不整”

譚健鍬

喝酒與“心律不整”

喝酒與“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這是在港澳地區常用的通俗醫學名詞,許多對健康保健有所關心的朋友都聽過,其本人或家屬也可能正受到這方面的困擾。其實,“心律失常”的表述更為規範,這是一大類有關心律、心率不正常的疾病,問題可大可小,而房顫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病種。

房顫,即心房顫動的簡稱。指心臟跳動節奏極不規則,喪失正常的節律。正常人的心跳如同規律的鐘擺,“嘀嗒嘀嗒”地運動,時間是恆定的,而房顫患者恰好就是“嘀哩嗒啦”,節奏亂七八糟,且心音強弱不等。有的房顫患者表現為心跳極快,這也是他們不適就診的常見原因,但也有人心跳頻率正常甚至過慢。房顫者,除了有心悸不適外,遠期腦中風的風險也是較高的。

不少朋友都知道甲亢容易引起房顫,須知道,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也可以誘發房顫和其他“心律不整”的情況出現。

也許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喝酒後,心跳會明顯加快。是的,酒精能刺激和興奮神經系統,繼而引起心臟跳動增速。醫學專家早就知道:酗酒會引發房顫。在西方,醫生將這種現象稱為“假日心臟”,他們在節假日期間會碰到更多這類患者,因為人們在節假日期間,放鬆心情下,很有可能過度飲酒。

近來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表明,每天飲酒越多的人,患房顫的風險就越高,哪怕很小的飲酒量也會産生影響。有一項觀察性研究對人們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跟蹤調查,研究者發現即使每天只喝一杯酒(一杯葡萄酒、一杯啤酒、一杯威士忌或其他烈酒),這些人也會比不喝酒的人患上房顫的風險高百分之十六。

也有一項研究表明,對那些已患有“心律不整”的人來說,酒精對他們的心律有著實時影響。參與研究的物件佩戴心率監測器,還戴上特殊腳踝感測器來測量他們的酒精攝入量。研究者發現,每喝一杯酒,在接下來的四小時內,這些人發生房顫的機率增加一倍。

長期以來,喝酒特別是少量喝紅酒,到底對心腦血管是益處大於壞處,還是壞處大於好處呢?這方面的爭論,在醫療界的討論一直處於如火如荼,但似乎遠未能達成共識。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飲少量酒也可能影響你的心律和心率,如果刺激誘發成嚴重“心律不整”,實在得不償失呀!從這個角度看,喝酒對心跳的壞處和造成的潛在風險似乎超過心血管的獲益。

已有“心律不整”的人,更要避免飲酒或限制自己只在特殊場合偶爾飲酒,這才是最安全的方法。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