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根據心電學理論,心電圖是立體的心電向量二次投影后形成的。Q波是在P波後第一個向下的波;整體QRS波群則是心室除極的標誌。心電綜合向量從右後上指向了左前下,因此在正常情況下,除aVR導聯外,其他肢體導聯的方向均與綜合向量方向一致,不會出現Q波。胸導聯是從心內膜指向心外膜方向,正常胸導聯也不應該出現Q波。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病理性Q波呢?在去年召開的第31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 2020)虛擬會議上,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宋濤教授進行了解答。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什麼是病理性Q波?

病理性Q波是指:①Q波時限超過正常標準;②Q波深度超過正常標準;③不應該出現Q波的導聯出現了電靜止區域。具體來講包括:

①除aVR導聯外,其他導聯Q波寬度≥0。04s;

②在胸導聯、aVL導聯和aVF導聯,Q波的深度分別大於R波高度的25%、50%和60%;

③Q波寬度>0。02s,同時深度大於同導聯R波高度的25%;

④V1、V2導聯出現Q波/QS波。

與正常生理變異和其他因素導致的Q波相比,由疾病導致的Q波,才是病理性Q波。某些干擾因素也會導致Q波形成。例如,電極連線錯誤。左右手導聯位置接反時,側壁導聯會出現假性Q波;胸導聯位置過高時也會出現假性Q波。肥胖患者的Ⅲ導聯或aVF導聯也可能會出現小的Q波,在深吸氣時,Q波可減小或消失,被稱為位置性Q波。

病理性Q波產生的機制及條件

1.產生機制

➤綜合向量學說:壞死心肌喪失了生物電活動能力,以至某一方向由心肌動作電位所產生的心電向量喪失。

➤視窗學說:梗死區域的心肌喪失了生物電活動能力,壞死的心肌如同打開了一個“視窗”,使面向壞死心肌電極記錄到了心腔內負電位。

2.形成條件

➤梗死直徑一般大於20-25mm;

➤梗死厚度大於5-7mm;

➤心室除極40ms前已經除極的區域發生梗死。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形成病理性Q波的原因

1。心肌梗死

提起病理性Q波,首先想到的原因是心梗。心梗的典型心電圖表現為壞死性Q波、損傷性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改變。

既往,心梗可分為Q波型心梗和非Q波型心梗,以區分心梗是否透壁。然而,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心內膜下心梗患者的心電圖上也可出現病理性Q波,而半數以上透壁心梗患者的心電圖上卻沒有Q波。因此,現在基本不再使用Q波型心梗和非Q波型心梗的分類。

此外,一般認為在陳舊性心梗患者中,病理性Q波較為穩定,可長期存在。因此,很多人認為病理性Q波是陳舊性心梗的標誌,但近年來某些新的心電學指標或可更好地預測陳舊性心梗,如碎裂QRS波(fQRS)。在陳舊性心梗中,fQRS的發生率(88。6%)大於病理性Q波,在診斷時fQRS優於病理性Q波。

2.心室肥厚

➤左心室和右心室肥厚均可產生QS波,需與心梗相鑑別。

➤左室肥厚鑑別要點:右胸導聯呈QS型,絕不超過V4導聯,且Ⅰ、aVL很少形成Q波;q波深而窄,後繼R波高大,多呈qR型;右胸導聯ST段呈J點抬高,長期穩定,無動態演變;右胸導聯呈QS型,低一肋間描記可呈rS型。

3.心肌病變引起的Q波

(1)肥厚型心肌病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心電圖特徵:異常Q波多出現在Ⅰ、aVL、V5、V6導聯,而V1、V2導聯出現高R波;Q波深而不寬,但也可增寬伴頓挫,出現深Q波的導聯T波多數直立,而不倒置;異常Q波只出現在病變早期,當病情發展,左心室明顯肥大,異常Q波反而會消失。

➤發生機制:由於室間隔異常肥厚,室間隔向右前除極向量增大,投影在左胸導聯,出現異常Q波。

➤鑑別診斷:

①Q波寬度:原發性肥厚型心肌病所產生的Q波寬度很少>0。04s,而心梗Q波時限必須>0。04s;

②發病情況:原發性心肌病發病緩慢,心電圖變化逐漸加重。而心梗發病急驟,心電圖變化迅速;

③心電向量圖橫面QRS環起始20ms向量的方位,對兩者鑑別有一定幫助。

(2)擴張型心肌病

➤病理性Q波出現在I、Ⅲ、aVF導聯,類似下壁心梗;

➤病理性Q波出現在I、aVL、V5、V6導聯,類似前側壁心梗。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發生機制:或與區域性心肌破壞和傳導紊亂引起的初始QRS向量改變有關,亦可呈左束支傳導阻滯。左心室某一部位電動力喪失而引起,當電動力增大時V1-V4導聯可出現QS波,類似前間壁心梗。

➤改變患者體位,會使病理性Q波出現動態變化,可與心梗鑑別。

(3)繼發性心肌病變

心肌澱粉樣變性、硬皮病、強直性肌萎縮、結節病、神經肌肉或神經源性疾病、心肌炎和腫瘤等導致的繼發性心肌病變患者亦可出現病理性Q波,這可能是由於心肌變性、心肌纖維化、瘢痕形成,或心肌被其他無電活動組織所代替引起,導致電動力顯著降低或喪失。

4.預激綜合徵(WPW)引起的Q波

➤由於激動透過附加束提早傳至心室某部,使該部心室肌預先除極所引起。

➤此類患者的心電圖特徵為:

①預激波位於左室後底部時,可產生向右前的起始向量,在I、aVL導聯出現非梗死型Q波,貌似高側壁心梗;

②預激波位於右室前外側時,可產生向後左的起始向量,在V1甚至V2、V3導聯出現非梗死型Q波,貌似前間壁心梗;

③預激波位於左上部時,在Ⅱ、Ⅲ、aVF導聯出現非梗死型Q波,貌似膈面心梗。

由於預激波容易出現挫折,因此更容易被誤認為心肌損害。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5.非心臟原因引起的Q波

(1)腦血管意外

➤一般認為與腦交感神經直接或間接受到刺激,使分佈於心肌的交感神經末梢分泌過多的兒茶酚胺有關。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心電圖特徵:發病後立即出現Q-T間期延長,T波高聳或低平,ST段降低,出現高大U波等。發病後一天至數日,心電圖變化達到高峰,在嚴重的病例可出現ST段抬高、“冠狀T波”、R波振幅降低及非梗死型Q波,以V4、V5導聯最明顯,也可波及V3、V6、Ⅰ、Ⅱ、aVL及aVF導聯。患者的心電圖變化迅速,一週左右多數病例的R波振幅可恢復正常,非梗死型Q波消失,ST段改變逐漸改善,唯獨“冠狀T波”可在發病後數月或更長時間內繼續存在。

(2)肺栓塞

➤由於存在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心臟順鐘向轉位,使正常室間隔除極發生明顯變化,由原來的右前向量轉變為右後。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心電圖特徵:Ⅲ、aVF導聯出現非梗死Q波,貌似下壁心肌梗死;右胸導聯出現QR波及ST段抬高,貌似前間壁心梗。

➤鑑別診斷:肺栓塞總伴有竇性心動過速,而心梗則不一定發生。肺栓塞時右胸導聯ST段抬高不顯著,且不會越過V4導聯,而急性心梗時ST段抬高非常顯著,可以越過V4導聯。肺栓塞可出現SⅠQⅢTⅢ心電圖獨特變化,在Ⅱ與aVF導聯很少出現異常Q波。

(3)肺氣腫

➤肺氣腫患者由於橫膈下降,整個QRS向量環下移,致使右胸導聯面向心基底部。

病理性Q波的常見原因及心電圖特徵,一文打盡!

➤心電圖特徵:在右胸導聯偶爾可出現QS波形,貌似前間壁心梗,Ⅱ、Ⅲ、aVF導聯出現QS波形貌似下壁心梗。

➤鑑別診斷:如果低一肋描記,右胸導聯出現正常的rS型,這是與心梗最有效的區別。

(4)其他原因

心臟外傷、高兒茶酚胺血癥、急性滲出性心包炎、急性胰腺炎、高鉀血癥、磷中毒、出血性腸炎、休克、破傷風等也會導致患者出現異常的Q波。根據臨床表現等通常很容易與心梗相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