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

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十五日,清軍進入南京;五月二十二日,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

皇帝被活捉,但南明政權還沒有淪落快到滅亡的地步,東南的鄭芝龍依然割據一方,黃道周等重臣也倖免於難。

本著“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打算,朱聿鍵被扶上皇位登基稱帝,史稱隆武皇帝。

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

隆武皇帝繼位前是唐王,只是受封於河南南陽的一支宗室。如果仔細追溯一番,隆武皇帝的八世祖(唐王朱桱)和崇禎皇帝的十世祖(燕王朱棣)是親兄弟,再往上就是朱元璋。

按輩分來算,隆武皇帝和萬曆皇帝同輩,是崇禎皇帝的爺爺輩,但雙方只是遠房親戚(疏宗)。

隆武皇帝為什麼可以登基稱帝?是因為他願意與鄭氏合作。在弘光政權覆滅之際,鄭芝龍的弟弟鄭鴻逵邀請隆武皇帝到福建發展,隆武皇帝欣然前往。

弘光皇帝上位的背景,是江北四鎮在背後力挺。隆武皇帝的上位背景,其實也差不多。如果沒有鄭氏的撐腰,皇位估計也輪不到他,畢竟他和燕王朱棣一系的血緣關係有點遠。

鄭氏為什麼願意支援隆武皇帝上位呢?恐怕也是前車之鑑。弘光皇帝被江北四鎮扶上位之後,左良玉立刻開始爭權奪利,結果是雙方打得一地狗血,大清漁翁得利,弘光政權也隨之覆滅。

此時的左良玉和江北四鎮,不是已經投降就是被消滅,對鄭氏構不成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鄭氏決定扶持一位皇帝,自己躲在幕後操縱。

由於鄭氏實力超群,他們又喊出了“立君以賢”的口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和貴州等實權派紛紛響應,承認隆武皇帝是合法新君。

這些實力派認可隆武皇帝是出於真心嗎?當然不是。如果他們真有這樣的忠心,為什麼早不響應呢?最後還是鄭氏把聖旨一一送到各地,才獲得了他們的支援。

這只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的細節來看,所謂的南明政權,其實只剩下一個名號,在其所管轄的領地內,早已是軍閥割據的局面。

他們之所以願意承認隆武皇帝,其實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在等著看鄭氏的笑話。

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

都說大明宗室被當成豬來養,到了明末已有百萬頭,但隆武皇帝絕對是其中的異類。

在隆武皇帝登基之後,他曾寫過一篇自述,大意是說:“我的爺爺不喜歡我爹,想把唐王的爵位傳給我叔叔。我小時候的生活過得比較坎坷,我爹又被我叔叔毒死了,最後還是崇禎皇帝為我父子申冤做主。現在有機會延續大明,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報答崇禎皇帝的厚恩。”

家庭多難,端不悅裕,囚在內官宅。祖不悅,而生祖之母為曾祖母魏悅之。八歲延師,僅辯句讀。十二歲,曾祖母薨,祖即將朕與父同禁,篝佛燈日夜苦讀。禁十六年,朕二十八歲尚未報生焉。崇禎二年(1629)二月,父為叔鴆,朕誓報仇。賴有司之持公,天啟心於祖考念,請於烈廟,奉敕準封。本年十二月十二日,祖考亦薨,朕乃奉藩……不及全受先帝之恩矣,痛哉!——《思文大紀》·卷二

早年經歷的不順,磨鍊了隆武皇帝的心智,他的堅韌不拔和實幹精神,在那個時代是數一數二的。史書說隆武皇帝是明末最傑出的皇室,也不是什麼客套話。

問題就在於:鄭氏擁立皇帝,只是方便自己在幕後操縱。如果隆武皇帝英明神武,鄭氏還怎麼操縱他呢?在鄭氏一家獨大的時候,沒有哪個軍閥敢像左良玉那樣摘桃子,可如果皇帝整天想北復中原,一直在想方設法地集權,鄭氏同樣會很頭痛。

在當時,所有的軍閥都不會喜歡這樣一個有才能、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因為這樣的皇帝,最喜歡侵犯軍閥的既得利益。

在隆武皇帝之前的弘光皇帝,以及在隆武皇帝之後的永曆皇帝,都只是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輩。擁立這樣的皇帝,軍閥們才能夠放心大膽的攫取利益,而不是沒完沒了地和皇帝博弈。

基於隆武皇帝的政治利益,他自然希望中央政府能強有力的控制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和軍事資源。而基於軍閥的利益,他們自然希望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和軍事資源都由自己支配。

在隆武皇帝之前的弘光皇帝,以及在隆武皇帝之後的永曆皇帝,都只是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輩。擁立這樣的皇帝,軍閥們才能夠放心大膽的攫取利益,而不是沒完沒了地和皇帝博弈。

隆武皇帝一心要集權,然後藉助東南一隅的實力光復中原。面對這樣一位主,鄭氏真是有苦難言,打不得、罵不得、唬不住、攔不住。

擁立這樣一個傀儡皇帝,你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那真是打錯了主意。因為這個傀儡皇帝,總是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總希望自己的意見能得到所有人的尊重。

如果你拒絕他的建議,那就是讓自己背上一個不忠不孝的惡名;如果你尊重他的意見,就得為他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對於這種傀儡皇帝,所有實權派都是敬而遠之。

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

後來,隆武皇帝從福建出逃,本打算去江西,可定興侯何騰蛟一直在阻撓這件事。

何騰蛟惟恐隆武帝進入江西,自己在湖廣獨斷專行的局面將受到扼制。何騰蛟一面大張旗鼓地派郝永忠、張先璧二將領兵迎駕,一面卻私下叮囑他們絕不可假戲真做,萬勿進入江西。——顧誠·《南明史》

很多人在解讀歷史人物的時候,總喜歡強調個人的魅力和道德。

比如說司馬懿在面對曹爽的步步緊逼時,選擇了幹掉曹爽,他們就會幻想:如果是諸葛亮,肯定不會這麼幹,因為諸葛亮比司馬懿更忠誠。

說這話的人大概忘記了,諸葛亮的確忠誠,但他的忠誠並未遭遇考驗。如果劉禪也像曹爽那樣處處排擠諸葛亮,諸葛亮是否會像司馬懿那樣做?誰也不知道。但是當另一位輔政大臣李嚴干涉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可是毫不猶豫地把李嚴給拿下。

諸葛亮也好,司馬懿也罷,他們都是政治生態的頂尖人物,他們的一言一行,都關係著整個集團的命運。

對於這種級別的人物,用所謂的忠誠、道德和魅力來衡量,豈不是太膚淺了?

上文說的何騰蛟,那是眾所周知的大明忠臣,可他在面對隆武皇帝的時候,也是一副畏之如虎的德性。

作為地方實權派的代表人物,無論他們在道德和才能上有著怎樣的差別,但在擴張權力之時,他們並沒有本質區別。換言之,他們都害怕自己的盟友勢力壯大,從而威脅自己勢力範圍的獨立性;他們也害怕皇帝的勢力壯大,從而威脅自己勢力範圍的獨立性。

鄭氏不願意支援隆武皇帝北伐,所以隆武皇帝只得黯然出逃;何騰蛟不願意隆武皇帝進入江西,進而影響湖南,所以隆武皇帝至死也沒能成功轉移。

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

鄭氏也好,何騰蛟也罷,他們都是軍閥,都無法容忍有一個皇帝在自己頭上指手劃腳,也不願意見到自己的盟友勢力不斷擴張。

對於這樣一位“不識趣”的皇帝,實力派們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你趕快去死吧!

最終,隆武皇帝被清軍俘虜,在數次自盡未能如願之後,成功絕食而亡。

隆武帝雖然獲得了江南大多數地區實力派的共同認可,但隆武皇帝所能調動的經濟、政治和軍事資源,實在是少得可憐。

隆武政權的首輔大學士黃道周親自率師北伐之時,只有一萬多兩白銀的軍費,率領的軍隊只有幾千人,而且都是臨時招募、缺乏訓練的烏合之眾。

當時的隆武政權,名義上管轄著湖廣、兩廣和福建等一大片廣闊地區;當時的隆武政權,擁有三十五萬甚至更多的軍隊。

但堂堂首輔大學士黃道周,卻只能帶著這樣寒酸的軍隊和餉銀,去北方迎戰強大的敵軍。所謂的南明隆武政權是一個怎樣的政權,還用多說嗎?

黃道周的結局也不好,在戰爭還未真正展開的時候,他就被大清俘虜,最終也像文天祥那樣慷慨就義了。

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

很多人說起南宋滅亡時,總會對陸秀夫和文天祥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可在隆武政權滅亡時,也有隆武皇帝和黃道周這樣的錚錚鐵骨。

他們都有一腔熱血,也都有滿腹經綸,可惜他們生錯了時代。比起史可法這樣的無能之輩,我更願意銘記隆武皇帝和黃道周。

後世說起弘光皇帝和永曆皇帝的時候,總說他們是窩囊廢,要是勇敢積極一點,結局或許會不一樣。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妨看看隆武皇帝的結局。

南明三帝都只是傀儡皇帝,即使他們有才能、有道德、有抱負,又能怎麼樣呢?

生錯時代有多可悲?看看隆武皇帝和黃道周就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