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教學反思範文

這次的教研活動內容是大班數學活動《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我在想,這樣的一個活動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能提高我們多少的能力?不由對這個活動充滿了期待。

教學流程是這樣的:情景匯入,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單雙數——交流討論,理解單雙數——*作、遊戲,鞏固單雙數。

首先是找朋友環節,第一個活動中教師先演示怎樣進行遊戲“找朋友”,第二個活動中教師也是先演示圈一圈,直接把卡片覆蓋在相應的錢上。幼兒在圈一圈完成後直接可以進行,減少了幼兒的等待時間,使環節更加緊湊。這個環節中兩位老師的處理都是教師先示範,幼兒再*作。我在想的是教師是否可以再放開些,讓幼兒*作在前,教師提升總結在後呢?

在交流環節,一個活動中老師先讓剩下一個果子的幼兒逐一說,老師逐個出示相應的數字並按順序排列。另一個活動中老師用的策略——剩下一個的放上邊,沒有剩的放下邊,讓幼兒一下子把果子分成了兩組排列,然後教師再進行小結出示漢字“單數”、“雙數”以及相應的小孩圖示。這個“小孩”圖示也是為接下來的幼兒*作活動打下了基礎。給我的啟示是同樣的一個環節,教學效果會因設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師要更加關注環節的緊湊和有效,避免重複和冗長。

在感知單雙數排列規律上,用了兩種顏*的卡片來寫單雙數,也都是按照順序進行了排列,但第二個活動中幼兒很快就能發現排列的規律是一個單數、一個雙數。我想原因是由於第一個活動中的卡片既有數字又有圖示,使幼兒的視線受到干擾。從中我得到的啟示是教具的設計使用要儘量減少干擾因素。

另外我還有一個想與大家探討的是幼兒分組*作後的交流環節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覺這樣的*作活動在當時的效果不是很大,因為大家的材料不同,糾錯也只是該組幼兒的參與,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沒有效果的;其次是導致教學活動時間過長,幼兒注意力無法很好集中。我想解決的辦法是教師可以在課後進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對於個別的問題,教師可以採用個別輔導的方法,而對於大家都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該問題再次集體教學。

教研活動結束了。這樣的研討活動使我們關注的重點不在於一節課的成與敗,而是引發我們思考怎樣更好地上好一節課!它留給我們思考的很多,如幼兒記錄經驗的積累問題,孩子*作快慢的問題、教師提問語言的指向*問題等等。還有,教研活動中幼兒的人數都只是班級中的少數,而且一般還是能力較好的幼兒。那麼,在平時的教學中面對全班全部幼兒教學時對個體幼兒的關注和指導問題,班級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導問題等等,都將引發我們的思考、研討和實踐,期待著這樣紮紮實實的教研活動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穫。

認識10以內單雙數》是一個數學活動,其主要目標是:瞭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學習區分10以內的最大和最小的單數和雙數。根據目標,我是這樣設計、開展活動的:

第一環節是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出示了一些動物圖片,讓小朋友給動物們兩個兩個的圈起來。在這個環節裡,我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巧妙地抓住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融合,提高了幼兒的興趣,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

第二環節我讓幼兒透過*作,來探索發現單數、雙數的特徵,我們在*作材料“數字與籌碼”,每個數字卡下方擺出相應數量的籌碼。再分別將籌碼2個2個地擺放在一起,看看哪些數下面的籌碼可以2個2個地找到朋友,這些數叫雙數。哪些數下面的籌碼2個2個地擺完後還剩下一個,這些數叫單數。這一環節是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構建知識的過程。我覺得幼兒在這個活動中能積極主動地*作、探索。

第三個環節小朋友們把單數和雙數找出來分成兩隊,再分別找出最大最小的單雙數。這一環節讓小朋友們進一步感知10以內的單雙數。

最後一個環節是遊戲“抱一抱”,這個遊戲幼兒掌握得很快,在活動中我及時調整策略,透過速度的變化以及動作的變更(如:單數抱自己、雙數和好朋友抱一抱)來提高遊戲的趣味*,讓幼兒更充分地進行練習。

本次活動的亮點在第二環節,是透過小朋友自己動手*作來感知單雙數,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幼兒*作還好,但是歸納、表述的能力還欠佳等,這需要我們今後給予更多的鼓勵與幫助,讓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