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冬至過後,小縣城的冬天就更冷了。雖是穿了手套,還是覺著冷的。多熬幾天,這溼溼的冷,似乎也就慢慢習慣了。街頭巷尾的攤檔或是雜貨店鋪早就擺上各式暖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的物件了。那些早起上學的孩子,有邊走邊吃早點的、有隻顧匆匆趕路的、有急著等過馬路的、有揹著沉重的書包伸手邊整理紅領巾戴校卡的、有被家長牽著送到路口的、還有少數幾個手中捂著暖寶寶的,引來許多豔羨的目光……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我匆匆地趕路,走過每日必經的路口,目送孩子們小小的身影一點點地移向校門,然後在若隱若現的校園鈴聲中走向單位。手是真的冷呢,敲鍵盤都很不利索了。我搓搓手,不知道怎麼竟想起兒時冬天上學前總要在祖母的炙火桶上烤烤小手,再呵著氣出門去學校的光景……那些寒冷的日子,每到課間十分鐘就和夥伴們一起追逐打鬧,或端起一條腿互相“鬥雞”,或是在教室後面互相推擠,玩得熱火朝天。直到“噹噹噹”的上課鐘聲響起時,一身都感覺暖融融的,喜悅的心要慢慢地才安靜下來。似乎聽一整個上午的課程都不覺寒冷了。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中午放學回來,祖母早就在灶膛裡塞了柴火做飯等我放學,我人未到聲音早已灌進祖母的耳朵:“阿毑,捱轉來了!(奶奶,我回來了)”祖母早就伸手在灶膛裡夾了幾塊通紅的炭火放進炙火桶,笑眯眯地起身把我通紅的小手放到炙火桶上。我緊張寒冷的情緒立刻就穩定下來了。多少個寒冷的冬天,池塘裡結了冰塊,屋簷下掛了冰柱子,路邊霜花被踩得咯吱響,腳趾頭冷得失去感覺,只要見到祖母和她的炙火桶,所有的寒冷都會被溫暖慢慢取代。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客家炙火桶的構造很平常,竹篾編制的一隻小籃子,有一個提手,籃子裡面安放著一個兩三寸深的小瓦罐,是用來放炭火的,瓦罐上面蓋著一個內裡是鐵絲外面包著竹篾邊框的圓形蓋子,手放在蓋子上就可以取暖了。晚上睡覺前,祖母常會讓我把小腳丫也放火桶上烘暖再睡。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這樣的冬天也不知道過了幾個。直至有一次母親逛集市帶回來兩個暖水袋,擰開蓋子往裡面灌進開水,再擰緊蓋子,用乾毛巾裹好放在我手上時,我才結束了冬季在炙火桶上取暖的生活。而那時我也快小學畢業了,童年的記憶也就留在那個時期了。

後來讀了《紅樓夢》,知道祖母的炙火桶應該就是手爐。想著書中那“帶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豔的鳳姐” 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是何等的高貴與閒適。而那如弱柳扶風的林妹妹,懷裡抱著個精緻的小手爐,一顰一笑間又傾倒多少鬚眉男兒!不管那手爐是多麼奢華精緻,如何典雅獨特,卻唯獨沒有讀出那種祖母的炙火桶帶給我的溫暖和依戀的情愫。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如今也是,滿城盡是琳琅滿目,五花八門,形態各異的暖手寶,暖水袋,還有電熱毯,取暖爐,暖燈,帶暖氣的空調……我們不用再腳踩著霜花,清早摸著冰柱子出門,呵著氣大喊著驅散寒冷。

今年冬至出了太陽,想起祖母曾告訴我“冬至出日頭,來年冷死牛”。如今全球氣候變暖了,去了遠方的祖母怎麼知道這南方的冬季又能冷到什麼程度呢?更多時候我覺得冷,估計也是因為體質下降,氣血不足的緣故吧。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

又到放學時候了。校門口的小賣部永遠聚集著或東張西望,或低頭尋找,或詢問價格,或隨意撿拿又猶豫再三,或渴盼已久又囊中羞澀的孩子們。我想不起來是否有過特別渴望買東西的時候,我只記得冬季放學後只想一溜煙回家,能把小手放到溫暖的炙火桶上,開始吱吱喳喳地講學堂裡的事,看祖母笑眯眯地聽著,柴火在灶膛裡噼噼啪啪地燒,外面的風呼呼地刮過窗戶,我的內心卻很溫暖很美好……

有一份溫暖,是祖母的炙火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