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阿來講杜詩,成都七中老師:聽出專業與誠意,將與學生分享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攝影 徐瑛蔓

阿來認為,“閱讀是隨時隨地,只要有條件,都會進行的事情。”他的筆耕不輟、著作等身,都與他隨時隨地的閱讀和思考密切相關。這樣的閱讀習慣,也鍛鍊了他驚人的記憶力,所以在“杜甫 成都 詩——阿來系列講座”中引經據典,用杜詩串聯起中國詩歌史上的華麗篇章。

聽阿來講杜詩,成都七中老師:聽出專業與誠意,將與學生分享

阿來

4月23日,由川觀新聞、封面新聞、上行文化主辦的阿來系列講座——“杜甫 成都 詩”第三講在阿來書房雅啟。恰逢世界讀書日,阿來與熱愛閱讀的朋友歡聚在詩意的書房,以詩會友,暢談杜甫在成都的“堂外雨,堂前江”。

在杜甫描寫成都的眾多詩作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春夜喜雨》。講座現場,阿來對這首詩並不做過多的解讀,而是邀請在場的人齊聲誦讀,書聲琅琅,讓人在這個炎熱的午後期盼一場春雨的降臨。

聽阿來講杜詩,成都七中老師:聽出專業與誠意,將與學生分享

阿來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發自內心的欣喜,並不僅僅是被天府之國的氣候浸潤,更多是在這裡感受到了人情冷暖,由衷喜悅。這種人情味,從杜甫籌建草堂、四處化緣的詩作中也可窺見,也讓詩人在遇到梅雨、江漲後波瀾不驚,依舊觀鳥賞荷。

聽阿來講杜詩,成都七中老師:聽出專業與誠意,將與學生分享

現場讀者認真聽講

當天的講座吸引了眾多中小學師生前來聆聽,跨越千年的時光與杜甫隔空對話。成都七中林蔭校區語文老師孟祥君感觸頗多,認真記錄,準備回學校後與學生分享。有感於阿來對杜甫的熱愛,對杜詩的研究,他感嘆道:“這是一場知識點密集且十分真誠的講座,值得反覆回味。”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中,阿來引經據典,從杜甫初到成都寫作的《梅雨》,講到了膾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十幾首詩歌背後的用典、修辭、造句,一氣呵成,令人酣暢淋漓。

幾年前,阿來受邀前往成都七中分享小說寫作的奧秘,孟祥君還記得當時講座的場景。他也翻閱了阿來的諸多作品,尤其偏愛《塵埃落定》,反覆閱讀,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曾就讀於古代文學專業的孟祥君認為,阿來的講座不僅有極強的專業知識儲備,也有作家視角的獨到見解。孟祥君印象最深的是阿來對杜甫《田舍》一詩中關於“楊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一聯的考證。在其他版本中,“楊柳”一詞也有“櫸柳”的異文。阿來傾向於“楊柳”,因為詩歌講究對仗工整,“枇杷”是一種植物,與之對應的詞語應該也是一種植物,“楊柳”在古代指柳樹,“櫸柳”則指代“櫸樹”和“柳樹”,無法與“枇杷”對仗。翻閱了多個版本的權威杜詩,阿來經過自己的分析和對文字的構建,認為此處應是“楊柳”更貼切。

“為何阿來可以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分享十幾首詩?這種高效率的講座背後是他對杜甫的熱愛,對杜詩的研究。”聽完這場講座,他對阿來有了較新的認識,也對自己未來的語文教學產生了更多的思考。比如,阿來建議閱讀文學經典,建議語文教學不要過多咬文嚼字,而要交由學生自己去分析領悟。

孟祥君坦言,阿來的講座將對中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將帶著這些感觸、思考與學生交流,讓大家在浮躁的時候慢下來、靜下來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