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位新茶友反映,你們家的白茶實在太貴!

說完,還補充了一句。

“你們家賣的壽眉,價格都趕上別家白牡丹了,遠遠超過一分錢一分貨的標準。”

聞言,只想讓那位茶友稍安勿躁。

原因還是那句話,一分錢一分貨。

茶葉定價離不開品質,由產區、工藝、儲存條件等綜合因素來決定。

單看商品圖片,或許難以全面瞭解品質風味,得靠親自喝過、嘗過才能懂得。

但還是讓那位茶友,先細看我們家一級春壽眉實拍圖。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芽葉齊整,葉間距短,葉片略寬,芽頭完整,葉背與芽頭白毫密披。

遠望過去,白毫的存在感特別搶鏡。

乍一看,極像白牡丹的品相。

甚至於在很多地方,就是被定義成二、三級白牡丹的名義上架銷售。

但在我們這,它該叫壽眉,還叫壽眉。該賣壽眉的價格,還賣壽眉的價格。

畢竟在白茶裡,是白牡丹,還是春壽眉,有著鮮明要求。

相應標準規範裡,白紙黑字,一目瞭然。

白茶圈有些標準是絕對的,認清標準規範,更有助明明白白買對好茶。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2》

一、採摘標準

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錯誤配圖,影片講的是白牡丹,但配圖卻是壽眉。

久而久之,誤導了一大片新手。

不久前,朋友圈裡有位外地朋友在曬下午茶圖片,稱今年買到的白牡丹,花香不是特別足。

但圖中幹茶,葉片寬大,分明就是壽眉嘛。

於是和他閒聊了一會兒。

經過了解才知,在那位朋友心裡,白茶只要有芽有葉片都算白牡丹,而壽眉幾乎沒芽頭,只是粗枝大葉的邊角料。

額,這分明是被有心之人給誤導了。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白茶的採摘標準,遠非如此。

白毫銀針以特定茶樹品種的單芽為原料,芽頭肥壯,遵守“十不採”要求,雨天不採、細瘦芽不採等;

白牡丹以特定茶樹品種嫰梢的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為原料,芽頭飽滿,葉片細嫩,白毫數量豐富,芽白葉綠,二色分明;

壽眉以特定茶樹品種嫰梢的一芽三葉、一芽四葉為主,並非沒有芽頭。

再加上,茶樹嫰梢才是茶葉採摘的主體。

當你遇到茶梗超級長的壽眉時,要多留心。

如此用料低端、原料粗老的茶葉,內質流失嚴重。

做出來的成品易有“粗老味”,茶味淡寡不耐泡,品質不佳,不值得入手!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3》

二、3原則標準

福鼎白茶的生產加工裡,有個原則,叫“原產地、原材料、原地加工”。

合稱起來就是“3原則”。

產自福鼎本地的茶青鮮葉,採摘下來後應當就近就地加工,才能符合原產地保護的原則。

外地湧入的茶青或毛茶,運到福鼎當地茶廠加工,算不上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的3原則標準,出發點是為了確保本地白茶的風味正宗。

另外,也有兼顧白茶的加工要求。

白茶製作較為簡樸,不揉捻,不殺青,僅以萎凋、乾燥為主。

看似簡單,做出好茶卻不容易。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茶青鮮葉採下後,第一時間內及時攤晾,薄攤薄晾,才能保留下高山好茶原味之鮮。

一旦攤晾不及時,容易悶青。

青葉被悶壞後,會生成發苦生澀的口感,品質大跌。

結合春茶季觀察到的情況看,福鼎本地的茶青加工,充分體現這些原則。

本村採摘的茶青,運到本村的茶廠加工。

同一個村莊內,茶園和工廠不會離得特別遠,近的話,步行10分鐘,騎車5分鐘。遠的話,步行20分鐘,騎車10分鐘。

就算不送到本村的茶廠,送往鄰村去,也不會太遠。

總而言之,製茶原則是求近、求早。

及時儘早加工,更能確保優質白茶的鮮爽風味成型!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4》

三、幹度標準

茶圈江湖有這樣的聲音,認為白茶工藝很簡單,沒有技術含量,只要隨便曬乾就行。

講真,這未免太輕視了白茶的加工標準。

做出一款優質茶,遠沒有看起來這麼簡單。

很多茶客口頭上的曬茶曬乾,專業說法是日光萎凋。

日光萎凋過程中,什麼樣的光照強度適合曬茶?中午太陽太烈怎麼辦?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的萎凋方式有何不同?水篩中攤開的茶青鮮葉理想厚薄程度是多少?中途要不要翻面?萎凋到何種程度可以收回……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一系列製茶細節,是對製茶師傅的功力考驗。

即便萎凋結束後,還需要進一步烘乾。

儘量不傷害好茶內質的同時,將含水量控制較低範圍,更利於後期久存與陳化。

要不然,一旦茶葉內部含有較多沒被烘乾的水汽,後期即便再用心存茶,也免不了由內向外地受潮變質。

從白茶國標看,含水量低於8。5%,才能達到合格基準線。

含水量不達標的粗製茶一旦買入手,無疑是踩雷!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5》

四、風味標準

有位鄰省茶客反映,他今年買到手的白毫銀針,芽頭看著倒是挺“大個”的,但茶味不夠鮮香爽口,聞著也沒有毫香。

聽完描述,下意識覺得不妙。

白毫銀針喝起來不鮮爽,沒毫香,算什麼好白茶!

翻開現行的白茶國標,找到5。2。1這一欄,能從表格中清晰看到白毫銀針的感官品質要求。

“特級白毫銀針,芽針肥壯,茸毛厚。香氣清純,毫香顯露。滋味清鮮醇爽,毫味足。”

“一級白毫銀針,芽針秀長,茸毛略厚。香氣清純,毫香顯。滋味鮮香爽,毫味顯。”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從感官品相、香氣、滋味等標準看,鮮香醇爽才是白茶風味評價的高頻詞。

喝起來不鮮爽的白毫銀針,不算好茶。

根據經驗猜測,沒有毫香、鮮爽感弱的“白毫銀針”,要麼是樹種不對,要麼是工藝不對, 要麼已經跑氣變質。

不論是哪種嫌疑情況,都沒有買入手的價值!

白茶有沒有“絕對標準”?老茶客搬來4點硬指標,看準再買不吃虧

《6》

茶圈裡,不論綠茶、紅茶、白茶、巖茶、普洱茶,任何茶類都有自己的條條框框需要遵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條條框框限定越是分明,越能讓人看清何為好茶的真面目。

網上經常能看到有人感慨,買XX茶實在太亂了,沒有任何標準與章法……

其實問題並不在沒有標準,而是有了標準規範後,仍有部分茶商、茶農、茶掌櫃不願遵守。

將渥堆做舊茶,堂而皇之地標註成老白茶;

每到做茶季,為了搶早上市,新茶還沒徹底烘乾就想著牟利;

明明自家採的茶,葉片大,芽頭瘦,連等級稍好一些的壽眉都算不上,卻偏要指鹿為馬,直言自己賣的是白牡丹。

如是種種,才是“茶圈很亂”的根源。

回到源頭,明確買白茶的基礎標準,才能在買茶過程中少踩坑、少被騙!

更多關於白茶的知識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餅,有哪些不同?

桂花白茶,茉莉白茶,玫瑰白茶,它們和白茶不是同一種茶,別弄混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都說老白茶好,是不是白茶新茶很難喝?

新人買白茶,選新白茶還是老白茶?什麼價格的白茶才能放心收藏?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