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室輪椅被吸附到機器上!做核磁需排除一切鐵磁性物件

本文轉自:健康時報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

據中國網資訊,7月4日,浙江杭州一醫院核磁共振室內,一輛輪椅被吸在機器上。為了把輪椅取下來,醫院工作人員用繩子綁住輪椅往外拉,但由於吸力太大,未能成功。最後,現場的工作人員將木頭墊在輪椅和機器之間,才成功將輪椅取下。

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前,醫院工作人員通常會提示“禁止一切鐵磁性物質進入”。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盧灣分院院長、瑞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陸勇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此條規定在全世界的核磁共振室都應嚴格實行。除此之外,還應在檢查前先進行金屬探測。“日常的金屬探測和安全檢查已經納入到醫院放射科的技術培訓和日常操作規範中,排除任何鐵磁性物品對於放射科的操作人員來說是一條鐵律。”比起輪椅來,硬幣和髮夾可能會像子彈一樣飛向機體,更具傷害性。

核磁共振室機器吸附金屬,曾造成人員傷亡

核磁共振室吸入金屬物事故並非首次。今年2月,瑞典桑德比醫院的一輛移動MRI(磁共振成像)車上,一名護士在為病人檢查時卡在機器內,事故原因在於護士穿的背心上可能含有一些金屬成分。隨後,身受重傷的護士被送往ICU接受治療。

2021年10月,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一家醫院內,一名60多歲的患者腦部在核磁共振室內被突然飛入檢查儀器的金屬氧氣瓶夾住而死亡。當地警方調查發現,核磁共振成像裝置在工作中產生了強大的磁場,使放在一旁的氧氣瓶突然被吸了進去。

2016年7月,上海某醫院核磁共振室也曾發生過一起“吸入輪椅”的事故。一臺輪椅被核磁共振裝置吸入,緊緊地貼在裝置上,待消磁後才得以取下。

近年來,偶爾會發生核磁共振室內機器吸附輪椅、氧氣瓶的事故,部分事故甚至導致了人員傷亡。隨著核磁共振日漸成為一項常見的醫學影像檢查手段,核磁共振機器引發的次生事故仍應嚴格避免。

進入核磁共振室前,需排除一切鐵磁性物件

“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微波爐,金屬湯勺等鐵磁性物品是不能放進去的。核磁共振依靠體線圈磁場產生共振效應並以此形成清晰的人體影象,因此輪椅、氧氣瓶、眼鏡、硬幣等鐵磁性物件都是嚴格規定不能進入的。”陸勇表示,除了檢修等情況,核磁共振儀器一般會始終保持開機狀態,以保證超導線圈的正常運作。

除鐵磁性物件外,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磁共振成像學組2017年釋出的“磁共振成像安全管理中國專家共識”中規定,考慮到射頻場熱效應(致熱效應),在MRI檢查前,要將受檢者體外所有不必要的導電材料移除。

對於體內有心臟支架、人工關節等植入物的患者來說,能否進行核磁共振呢?陸勇介紹,目前臨床使用的骨科植入物通常由磁共振安全的鈦、鈷鉻鉬合金或陶瓷等材料構成,都可以進行安全進入磁共振室。對於心臟支架、起搏器等植入物應根據產品說明書要求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目前已經有磁共振安全的心臟和腦起搏器在臨床應用。而且隨著技術進步,臨床中已經大量應用核磁共振來進行人工關節術後評估,並取得公認的良好效果。瑞金醫院在此方面積累了數千例經驗,並向全國推廣。

未來如何防範核磁共振相關的事故呢?陸勇表示,首先要嚴格進行控制操作規範,對進入核磁共振室及功能科室的患者進行安全檢查,排除一切鐵磁性物件。第二,陪護和維修人員也要嚴格遵守核磁共振安全規定,嚴格檢查工具用品。第三,對患者病情進行合理評估以確保安全。對於行動不便需要乘坐輪椅的患者,會安排工作人員將其送入核磁共振室。對於病情不穩定、需要機器輔助支援的危重症患者來說,則需理性確認核磁共振的必要性。“只要做到以上三點,核磁共振技術還是比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