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這個紹興人入選“中國籃球名人堂”

近日,中國籃協公佈了“中國籃球名人堂”首批提名名單,引起了球迷的廣泛討論。其中,名人堂設立“特別緻敬人物”,舉薦15位中國籃球界前輩直接入堂。

在這15名前輩之中,有一位紹興人,他就是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著名體育教育家宋君復。他曾親歷三屆奧運會,是中國最早的國際裁判之一、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籃球裁判員、中國籃球事業的開路人之一。

傳奇!這個紹興人入選“中國籃球名人堂”

奧運籃球先行者

宋君復曾經兩次擔任山東大學體育系主任,第一次是1932~1937年,第二次是1946~1949年。

山東大學校史研究者田廣渠對宋君復頗有研究。據田廣渠調查,宋君復於1897年出生在紹興城區小坊口(現越城區新建路與斷河頭交接處),父親為製鞋工匠,早亡,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他自幼熱愛體育,尤其對籃球感興趣,8歲那年,他進入私塾讀書,兩年後轉入小學求學。畢業後考入杭州蕙蘭中學,併入選校籃球隊。1915年,學校籃球隊來到上海,在遠東運動會上與青年會籃球隊比賽,以19比12獲勝。次年,學校籃球隊再次赴滬與青年會籃球隊比賽,以3分之差告負;之後又與滬江大學進行了一場比賽,以大比分戰勝對手,創造了球隊出征比賽的記錄。1916年,宋君復畢業後以優異成績獲得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先在柯培大學學習物理,後又到美國麻省春田學院專攻體育。

在春田學院留學期間,宋君復曾師從籃球運動創始人奈史密斯先生,學習有關籃球的專業知識與先進理念。1922年,宋君復學成歸國,回到母校蕙蘭中學擔任體育系主任。他在任期間,蕙蘭中學獲杭州市中等以上學校籃球賽冠軍。1927年宋君復離任,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瀋陽東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任體育系主任和教授。

“宋君復一生致力於體育事業,他曾3次以教練身份參加了1932年的第10屆、1936年的第11屆和1948年第14屆奧運會,由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的中國人。”田廣渠說。

宋君復第一次參加的是1932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夏季奧運會。這是中國首次組團參加奧運會,代表團正式成員只有3人,宋君復為教練,沈嗣良為領隊,劉長春為運動員。1932年7月8日上午,由宋君復率學生劉長春從上海黃浦江畔新關碼頭出發,坐“威爾遜總統號”郵輪出征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經過21天的海上行程,“威爾遜總統號”郵輪在7月29日抵達洛杉磯,受到先期前往洛杉磯的代表團領隊沈嗣良等奧運會籌備會人員及當地僑胞熱烈歡迎。第二天下午舉行奧運會開幕典禮時,中華奧運代表團第八個出場,由劉長春手擎國旗,繞場的人有中國領隊沈嗣良、教練員宋君復。因為此前看到其他國家代表團人數眾多,而中華奧運代表團僅有3人。沈嗣良和宋君複決定,從洛杉磯請來華僑及青年會幹事劉雪松、申國權、託平也一起上場,最終湊成了6人。劉長春雖然最終未能進入決賽,但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因而被載入了中國的奧運史冊。

宋君復的第二次奧運會經歷是1936年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的第11屆夏季奧運會。他作為教練,率領6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有洛杉磯奧運會參賽者劉長春,還有與劉長春齊名的上海運動員程金冠。根據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的指示,由宋君復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參加奧運會比賽的男子籃球隊。球隊只經歷了短期的訓練就前往德國參賽。在那一屆奧運會中,雖然最終名次不佳,但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中國籃球隊,在與歐洲勁旅法國隊的比賽中,以45比38取勝,在當時爆出了一個不小的冷門。在柏林奧運會上,宋君復除了負責中國男子籃球隊的教練工作外,還要指導劉長春、程金冠等田徑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就在這一年,宋君復獲得了國際籃球裁判資格。

宋君復第三次參加的奧運會是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14屆夏季奧運會。他作為籃球隊主教練,隨“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率中華奧運代表團出征。參加這一屆奧運會的國家有59個,運動員4106人,中國為44人。7月29日下午3時,在倫敦溫布利帝國運動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中國代表團第14位出場,走在隊伍最前面的就是籃球隊教練宋君復及足球隊領隊容啟兆。當時由於國內處在戰爭階段,中國奧運代表團經費十分緊張,運動員的伙食標準降得很低,飯菜數量不足,能吃肉的次數極少。

參加比賽的籃球隊員個個身高馬大,幾乎每餐都吃不飽,嚴重影響了他們訓練和比賽。宋君復及時將此事向總領隊王正廷反映,但掌管代表團財務和後勤的王正廷也沒有辦法,因為經費本來就不夠,英國的物價又高,不節衣縮食恐怕到時連家也回不去了。

“運動員不吃飽哪有體力,沒有體力怎麼能參加比賽,怎麼能打贏人家?”在求援無助的情況下,身為中國男子籃球隊教練的宋君復將自己手提箱內“以防萬一”和本來打算給家人買禮物的錢全掏了出來,上街買來食品,在比賽前分發給運動員吃,讓他們有體力上場比賽。

儘管宋君覆在比賽和訓練中細心指導中國男子籃球隊,並想方設法為運動員解決各種困難,但中國男子籃球隊在倫敦奧運會上仍與獎牌無緣。

著名體育教育家

為什麼要建立中國籃球名人堂?“任何一個事業都需要知道自己從哪來、自己是誰、將來去哪。”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在公開場合說,初衷就是尋根。

首屆中國籃球名人堂將有25人和一個集體入堂,其中15位中國籃球界前輩將以“特別緻敬”的方式直接入堂。張伯苓、董守義、宋君復、舒鴻、唐寶堃、牟作雲等名字和他們的事蹟,已經很少為當今的籃球少年們所知,籃球名人堂設立的初衷,就是讓那些對中國籃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得到更好地記錄、展現和傳承。

“在山東大學執教期間,他作風正派、和藹可親,深受廣大師生愛戴。”山東大學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盧士湧告訴記者,宋君復不僅是奧運籃球先行者,還是中國體育教育方面的“領路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君復繼續在體育行業作出貢獻,曾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體教融合”一直是當時國家大力倡導的教育理念,宋君復主張智力教育與體育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在擔任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期間,北師大體育系合併到中央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前身),宋君復先後擔任教務處主任、副院長。

傳奇!這個紹興人入選“中國籃球名人堂”

田廣渠曾在《山海人物》中寫道,“他(宋君復)和眾多名師如聞一多、老舍、梁實秋、童第周、王普、王淦昌、吳富恆、傅鷹等共同托起山東大學的輝煌。正如梅貽琦先生所說,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

盧士湧介紹說,除了撰寫中國第一部關於女子籃球運動的著述《女子籃球訓練法》外,宋君復還積極參與到教練員與裁判員的培訓以及系統發展當中。

1950年8月,世界學生第二屆代表大會體育比賽在捷克斯洛伐克(今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派出“國字號”的中國大學生男子籃球隊參賽,宋君復擔任教練員,中國隊在6支參賽球隊中獲得第4名。1956年,宋君復當選中國籃球協會委員,並擔任第一屆和第二屆裁判委員會主任。在任期間,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裁判等級制度和管理辦法。1957年1月,宋君覆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國家級籃球裁判員。1959年,宋君復擔任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籃球比賽裁判長,並在賽事期間舉行的全國籃球裁判員學習班上主講籃球規則。1964年,宋君復當選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

“我們只有身體強壯了,國家富強了,外國人才不敢再欺負我們。”宋君覆在紹興故鄉的親人至今還記得,每逢學校放假,他總會回紹興看望親人,並暢談對體育事業的看法。

1977年,宋君覆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但很多體育人都記得,他一生為中國體育事業而奮鬥,見證了中國體育的發展,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內容來源:紹興日報)

【來源:越牛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