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珍稀特有“圓口銅魚”是如何人工繁育的?

本文轉自:人民網-科普中國

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長江生態的破壞,有些明星物種雖然得到了大眾的關注,科學家也傾注了大量心血,但依然無可避免地走向了滅亡。近期被正式宣告滅絕的長江白鱘就是其中之一。除了這些明星物種之外,還有許多物種在受到關注前就無聲無息滅絕了,更多的物種則面臨著滅絕的風險,圓口銅魚就是其中之一。

圓口銅魚是什麼?

圓口銅魚屬於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主要分佈於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和金沙江中下游等幹流,以及雅礱江、岷江、沱江、赤水河、烏江等支流,在不同地方有著不同的地方名,比如水鼻子、水密子、出水爛、麻花魚、肥沱、方頭等。其肉質細嫩,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鮮美可口,是長江上游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是人們喜愛的上等魚。

圓口銅魚生活在江河底層,具有雜食性,可在長江中上游分佈和生長,但是卻無法在這些江段發育成熟、生魚寶寶。圓口銅魚生魚寶寶的這個過程高度依賴於金沙江中下游的特殊生境。

圓口銅魚的生存現狀如何?

作為一種產漂流性卵的河道洄游型魚類,圓口銅魚的魚爸爸和魚媽媽分別產出精子和卵子,兩者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需要一定的流速以順水漂流的方式孵化出仔魚寶寶,這個過程一般需要30~40h,漂流流程約400km。然而,近年來,圓口銅魚的棲息地減少、產卵場大多被淹沒,圓口銅魚無法順利產卵和孵化,沒有魚寶寶出生,從而長江流域圓口銅魚自然資源數量越來越少,種群生存面臨危機。

目前圓口銅魚已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我們該如何保護圓口銅魚?

既然圓口銅魚無法順利進行繁殖,物種生存面臨威脅,這就需要我們承擔起保護它的責任。研究其繁殖生物學特點和自然繁殖條件,透過人工繁殖後自然投放到長江流域,增加其野生資源數量,促進圓口銅魚資源恢復。

1、繁殖生物學特點

繁殖作為魚類生活史週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環節,同生長、死亡等魚類的其他生命環節相互聯絡,保證了魚類種群的世代延續。然而,圓口銅魚自然繁殖受到了影響。因此,想要弄清圓口銅魚難以繁殖的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圓口銅魚具有何種繁殖生物學特點。

圓口銅魚的魚媽媽一般在4-7歲性成熟,魚爸爸一般在3-7歲性成熟。但大多數魚爸爸和魚媽媽是在6歲以上性成熟的。

由於魚媽媽體重等的不同,可以生產出不同數量的卵子。一般情況下,1尾成熟的圓口銅魚可以產出4055-137900粒的卵子。

2、自然繁殖條件

透過多年在金沙江中下游的早期資源監測,發現圓口銅魚在5月中下旬開始產卵,那時候氣溫回升,6-7月份時,水溫上升到19。1-25。0℃。期間,圓口銅魚會尋找水深為3。0-8。0 m、透明度為3-15 cm、流速為0。31-0。80 m/s的河道底部作為產卵地,尤其是礫石、大型岩石以及有漩渦或上升流的地方。此時,滿足了圓口銅魚自然繁殖條件,魚媽媽們產卵數量最多。

魚媽媽產卵的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並且為了魚寶寶的營養健康。在產卵前,圓口銅魚魚媽媽們會大量捕食儲存營養,尤其是那些含有豐富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魚媽媽們喜歡吃大型甲殼動物和軟體動物。

3、人工繁育

瞭解了圓口銅魚的繁殖特點和自然繁殖條件,為實現圓口銅魚的人工繁殖奠定了科學基礎。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人工繁殖的方式培育出大規模的圓口銅魚魚苗,放流到長江流域,以促進圓口銅魚資源量的恢復。

——親魚挑選

由於親魚珍稀,傳統的挑選方法例如性體指數(GSI)、性類固醇激素、性腺組織學、卵徑等很容易造成它們死亡,所以採用超聲波監測技術、外部特徵檢測技術和挖卵檢測技術等性腺發育無損監測技術來避免對其造成傷害。

成熟親魚的外部特徵:雌魚體表粗糙,腹部膨大,柔軟有彈性,特別是靠近洩殖孔附近較鬆軟,生殖孔紅腫突出;雄魚胸鰭追星明顯,手感粗糙,生殖孔微紅,輕輕擠壓腹部後端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挖卵:挖卵器長約20 cm,直徑5 mm,主要包括手柄、凹槽,手柄一端為圓錐狀,避免挖卵傷害魚體。將挖卵器圓錐端伸入生殖孔2-3 cm,然後向左或向右偏轉插入卵巢,輕輕轉動挖卵器,挖卵器上的凹槽帶出卵子。然後根據卵粒大小、顏色判斷性腺發育成熟度。成熟卵巢卵粒飽滿,卵粒為青灰色。這樣就避免了人工催產下卵子發育不成熟或過熟的情況,提高繁殖效率。

——人工催產

如何給魚催產呢?這就需要用催產劑了,比如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或LRH-A3)、鯉腦垂體(PG)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它們在人類生活中也經常涉及到,比如媽媽們在懷寶寶的初期就需要經常抽血,看體內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這樣媽媽們可以初步判定肚子裡的寶寶是否健康。

在生理鹽水中加入催產劑,現配現用,然後將注射器插入胸鰭基部無鱗凹陷處給魚注射,注射時將魚體浸泡在水中,只露出頭部和胸鰭部位,減少魚體應激,快速安全的完成催產劑注射。

注射採用二次注射法。也就是說,注射兩針,第一針給魚媽媽注射,魚爸爸不注射,第二針魚媽媽和魚爸爸均注射,魚爸爸採用1/4-1/2魚媽媽注射劑量。

——人工授精

圓口銅魚應激性強烈,稍微碰到它,身體就會擺動,很容易因此受傷死亡。為了減少應激性,在進行人工授精時,會將其置於MS-222中進行麻醉,待親魚呼吸減慢,魚體側翻,握於手中無明顯掙扎狀時,即可採用半乾法人工授精。

在自然水體中,魚媽媽在水中產卵,魚爸爸在其周邊噴出精液,卵子和精子游到一起,結合形成受精卵。人工授精過程也是這樣的,就是想辦法把卵子和精子結合到一起。

首先將雄魚體表水分擦乾,將精液擠入盛有生理鹽水的盆中,隨即擠入魚卵,邊擠邊輕輕搖動授精盆,使卵和精子充分接觸,之後靜置2min,完成受精過程。

——人工孵化

授精後,將受精卵倒入孵化器孵化,定時檢查孵化器,調節水流和充氧,以受精卵輕輕上浮、不堆積缺氧為原則,避免陽光照射。

孵化期間,平均水溫為21。6℃,平均溶氧為8。5 mg/L,孵化48-62 h出膜,產出仔魚寶寶。

——苗種培育

受精卵在孵化裝置中孵化出膜,此時的魚寶寶具備卵黃囊,可以提供營養,但一段時間後,卵黃囊就被魚寶寶消耗掉了,這時就需要將魚寶寶轉移至魚苗培育箱/桶進行淋水培育。

圓口銅魚苗種培育可採用室內迴圈水系統、微流水等不同模式進行培育。在魚寶寶身體穩定的情況下可採用室內迴圈水系統培育,培育桶裡的水可以迴圈使用,只需每天換部分水,這樣即可以保障魚寶寶的健康,又可以節約用水。但當水溫較高、魚寶寶生病的時候,建議採用微流水,時刻補充新鮮用水,減少糞便等雜物的殘留,保證魚寶寶生活的環境中含有充分的溶氧。

嬰兒出生,第一口吃的是媽媽的乳汁,而圓口銅魚魚寶寶們第一口吃的是豐年蝦,隨著魚寶寶逐漸長大,改投餵魚苗專用配合飼料。待培育至放流規格,將魚兒們放流至長江流域,促進長江流域圓口銅魚資源恢復。

近年來,科研人員以圓口銅魚物種保護為導向,從圓口銅魚種群動態、繁殖生物學與繁殖生態、棲息地保護、生態排程、人工繁育技術等不同方面開展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珍稀瀕危魚類的物種保護和漁業生態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撐,促進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維護好長江生態系統健康。

保護圓口銅魚,保護魚類,保護自然,我們一直在路上。

監製:中國科普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