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雙城記:千名專業人士可跨境執業,就業生活似同城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彭敏靜 珠海報道

“現在橫琴的政策很好,對我們這種初創公司很有吸引力。而且通關越來越便利,通關速度有了很大提升,我每天從家到公司不用半小時就到了。”在橫琴創業的90後澳門青年黃茵說。

與黃茵不同的是,今年35歲的澳門居民林歲知(化名)去年已在橫琴買房生活,自稱新橫琴人。

有人“工作在橫琴,生活在澳門”,有人“工作在澳門,生活在橫琴”,有人的生活工作圈子都已轉移橫琴,一個個縮影正在述說著一個個琴澳雙城故事。

9月17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簡稱“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運作一週年。一年來,澳企澳資明顯增長,新註冊澳資企業705戶,實有澳資企業超5000戶,較合作區成立之初增長約8%;居住的澳門居民明顯增長,現有3632人,同比增長11。2%;享受醫療服務的澳門居民明顯增長,橫琴醫院為澳門居民提供診療服務超8000人次,同比增長1。5倍;就讀的澳門學生明顯增長,現有澳門學生194人,同比增長66%,約佔學生總數的3%。

隨著合作區與澳門交通往來更加便利,近年來在合作區居住、生活、工作的人口不斷增長,澳門元素明顯增長。

千名專業人士可跨境執業

“澳門和廣東在工程管理、施工管理、監理方面都有差異。”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鬍祖傑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2019年開始澳門工程師可透過橫琴的備案制直接在橫琴提供服務,為工程師在大灣區從事參與工程專案提供了便利,而澳門工程師主要參與設計跟監理的環節。

不只是建築領域,澳門多個領域專業人士在合作區提供服務將更加便利。今年3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第一批)》釋出,允許持有清單內境外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按照相關實施辦法,經備案登記後在合作區執業,提供專業服務。清單涵蓋建築、規劃、醫療、旅遊四大領域,包括土木工程師、建築師、城市規劃師、醫師、導遊等36項職業資格。

執業認可清單只是合作區暢通跨境人才的小小縮影。據統計,目前已有1000多名建築、設計、旅遊、醫療等領域的澳門專業人士獲得跨境執業資格,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就業領域進一步拓展。

作為一線觀察者,合作區粵港澳工程爭議國際調解中心副理事長閆澍留意到,有一些公司在開展市政管養方面的工作時,對安全和質量有了明顯大幅度的提高,而這離不開琴澳兩地工程業界的頻繁交流。

“我們看到,很多市政專案裡已經考慮到生態環境保育保養、可持續發展還有低碳環保的理念,這些已經逐漸在落實。而這是合作區建立以前並沒有太著重關注的。”閆澍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說。

8月8日,合作區粵港澳工程爭議國際調解中心成立,由粵港澳三地工程及國際調解領域的資深專業人士聯合發起創辦,業務涵蓋工程調解和相關諮詢服務、調解政策探索和理論研究、組織開展工程調解相關專業指導工作和學術交流活動等。

“過去我們完成了資格備案,過渡到職稱認可、招投標體系的建設,而工程爭議國際調解中心則是法制制度的建設。”閆澍感嘆,目前工程全鏈條體系已基本上搭建完畢。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允許具有澳門等境外執業資格的金融、建築、規劃、設計等領域專業人才,在符合行業監管要求條件下,經備案後在合作區提供服務,其境外從業經歷可視同境內從業經歷。閆澍期盼,未來澳門工程領域專業人士回到澳門評澳門工程師職稱時,他們在合作區的執業經歷也能得到認可。

如今,一系列政策配套逐步落地,為澳門居民提供保障,比如橫琴稅收優惠政策逐漸趨同澳門。2021年度是橫琴稅收政策執行的首個年度,根據實際減免稅額,橫琴澳門居民整體稅負下降達七成,初步實現橫琴澳門居民個稅稅負與澳門趨同;企業申報享受橫琴15%企業所得稅優惠金額達9。46億元,同比增長近2倍。

生活工作環境將趨同

“人是有多種需求,澳門工程師來到橫琴之後,也關注到子女就學、稅收優惠,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設施。”閆澍表示,希望橫琴能夠提供更完善的社會配套措施,讓專業人士可以穩定地留在橫琴。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吸引澳門居民來合作區生活工作的重要一環。早上7點半,橫琴口岸車道迎來小客車集中入境的第一個高峰期,並一直持續9點左右,這其中大部分是駕駛澳門單牌車到橫琴上班的澳門居民。

“我是在澳門工作、橫琴居住,每天選擇在橫琴口岸通關,合作區的發展令橫琴口岸通關越來越便利,每天開車通關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澳門居民吳小姐表示。

一年來,作為合作區橋頭堡的橫琴口岸,為往來經貿生活的粵澳人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關環境。澳門單牌車明顯增長,全面取消澳門單牌非運營小客車配額總量限制,經橫琴口岸出入境達69萬輛次,同比增長23%。

分線管理主要是採取“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管理模式。這是一個為合作區而設的新型通關查驗模式,採取人、貨分流的查驗方式。

“待分線管理暢順運作後,繼續爭取放開澳門單牌營運車輛進入合作區。同時,推動澳門輕軌延伸至合作區的各項配套措施;推動智慧網聯汽車、共享汽車等新興交通工具在合作區落地,便利合作區居民出行。”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代理局長張國基說。

9月15日,10輛智慧網聯無人駕駛汽車首次在合作區的公開道路上行駛,標誌著合作區智慧網聯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及示範應用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經過首階段1000小時的測試後,便可以為市民提供無人駕駛接駁車的服務。

合作區即將迎來下半年的旅遊旺季。張國基表示,市民及遊客最快可在今年國慶期間,體驗智慧網聯無人駕駛汽車智慧、便捷的出行方式,在體驗自動駕駛技術的同時可遊覽、觀賞到花海長廊及十字門水域優美的自然風光。

在“新家園”版圖上,合作區還在財政方面增大投入,各項民生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據合作區財政局統計,合作區揭牌至2022年8月底,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累計完成93。55億元,九項民生支出71。75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6。7%。

據瞭解,總投資19。92億元的市民文化藝術中心專案主體結構於8月8日順利封頂,計劃於2023年年底竣工交付。

“建成以後不僅將填補合作區面向公眾的大型公共基礎文化設施的空白,為市民提供圖書閱覽、文藝活動、文化展示等多方面的文化藝術綜合服務,亦將有效拓展澳門居民優質生活和文化交流空間。”張國基透露,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也啟動了芒洲溼地公園、古樹公園、零碳公園等專案的前期工作,這也為豐富橫琴居民文化休閒提供了新的戶外空間場所。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