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成都文創園區的N種發展模型

駛向“世界文化名城”的繁庶碼頭的路途間,成都,這個數千年來持續輸送著靈感與創意的城市,從未停止更新。

依託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基因,在創造力的聚光燈下,蓬勃向上的文創產業與城市發展加速融合,成為“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的有力表達。

就在7月,成都市正式印發了《關於命名鹿溪智谷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等80個專案為成都市市級文創產業園區、文創特色街區、文創特色村(社群)的通知》,命名鹿溪智谷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等40個專案為成都市市級文創產業園區。

據悉,40個市級文創產業園區以文態、形態、業態、效益、管理、生態、發展等多個維度為基準,同時兼備極強的綜合能力與示範作用。從城東老廠房中盛開的創意之花,到三遺城市的“留量”密碼,從“盆地”到“文創高地”,成都文創園區無疑正從各區域特色著手,呈現文創的N種模樣,激發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發揮增長極作用

構建“文創+科創”新格局

成都正以強化數字文創引領、推動產業跨界融合、深化產城融合驅動為主攻方向。在規劃中,天府新區與高新區作為增長極區域,發揮著網路視聽產業高地優勢,構建出科創新格局。

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成都文創園區的N種發展模型

鹿溪智谷(王效攝)

其中,位於天府新區的鹿溪智谷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以文創產業為發展路徑,讓巴蜀文化走進國際視野。它不僅是天府新區踐行“公園城市”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專案,也是成都市三大公園城市示範區之一。

同時,鹿溪智谷公園城市先行示範區以綠色生態為底,創新創造著城市環境與宜居宜業生活。它依據周邊發展情況及產業配套需求,與四川省圖書館、川菜傳承大師等企業合作,挖掘生態文化、巴蜀文化和國際交流文化等精粹內容。

而位於高新區的瞪羚谷數字文創園,正以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發展理念,開創著數字文創新方向。

它以川西林盤為設計理念,巧妙融合國際範、蜀都味的文化標籤,兼顧文化底蘊與未來科技,形成具有成都味兒的文創產業綠島谷地,吸引了騰訊新文創總部、阿里巴巴、愛奇藝潮流文化坊等著眾多企業入駐,助力數字文創從“盆地”走向“高地”。

根植歷史底蘊

重煥“文創+遺址”的活化魅力

散落在城市各大區域的文創園區,如同一束束閃爍著文創+力量的靈感之光,散發著城市有機更新的文化力量。

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在內的五城區,成為成都文創發展的動力核。它們以深厚的歷史底蘊為依託,將文創特色注入日常生活美學場景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生活氛圍。

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成都文創園區的N種發展模型

東郊記憶(王效攝)

位於成華區的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正成為成華區工業文明的有力印證與活化延續。它由著名建築師劉家琨操刀,本著“修舊如舊,舊房新用”的理念,在原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上改建而成,是成都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

它保留著蘇式紅磚廠房、具有工業符號的煙囪管廊等歷史痕跡,同時,讓文創產業與音樂、演繹、時尚、設計、藝術等關鍵詞一同作用,綻放出多元之姿與產業魅力。它們交相融合,描繪著城東生活新面貌——而這僅是豐富的成都生活的冰山一角。

開啟多元協作

壯大“文創+融合”產業叢集

成都著力推進“文創+”賦能城市煥新,並透過區域錯位發展,構建起全市文創新格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充分發揮起協作圈作用,充分發揮要素優勢,做強特色文創。

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成都文創園區的N種發展模型

梵木創藝區(資料圖)

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節點——龍泉驛區的梵木創藝區,便是成都打造西部文創中心重點專案之一。梵木創藝區建立起“創意設計+音樂產業”的雙產業鏈,並透過“文化+科技、文化+體育、文化+創意設計”等多產業融合模式,探索文創園區連線現代生活和城市美學的可能性,強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使文旅產業呈現轉型升級、業態融合的良好態勢。

而郫都區正重點發展影視與現代時尚產業,位於其中的成都影視城,正以影視文創為主導產業,輻射帶動關聯產業,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努力打造集影視、動漫電競、時尚藝術、創新產業園、研發基地、孵化中心為一體的中國影視文創高地。

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成都文創園區的N種發展模型

成都影視城(資料圖)

突出人本導向

賦能“文創+生態”生活美學

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在內的龍門山文創生活示範區,逐步從生產導向轉向人本導向,大力發展“文創+林盤”“文創+農業”“文創+商貿”“文創+旅遊”“文創+世界遺產”等新業態。以成都東部新區、簡陽市、金堂縣為主的龍泉山-沱江先進文創智造區、立足成渝相向發展,激發龍泉山東側和沱江沿線區域文創活力,大力發展“文創+先進製造”“文創+體育賽事”等新業態。

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成都文創園區的N種發展模型

明月村(王效攝)

例如地處雅安、蒲江、邛崍三市縣交匯處明月村文創產業園區,以陶藝手工藝文創園區為核心,引進文創專案及文化創客,形成了以陶藝手工藝為基礎,多項功能合一的特色產業園。

園區以“安居、樂業、家園”為目標,堅定“茶山竹海明月窯”互助融合的發展思路,形成以陶藝手工藝為特色的文創專案聚落和文化創客叢集,打造集陶藝生產銷售、文化展示、創意體驗、休閒運動、田園度假為一體的人文生態度假村落。

有人說,明月村是一個藝術家村,隱匿在其中的藝術家院落,讓人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場與大師的邂逅。100餘名藝術家、創客,52個鄉村文創旅遊專案在此匯聚,共商共建共享的氛圍,引領著發展格局。

以升級改造舊城區、舊工業區等方式建設文創產業園區,以功能性流轉、創意化改造,有效盤活各類空間資源,加快建設新型城市文化空間,在文化內涵和主導業態的加持下,一批批創新驅動能力突出、企業聚集度高、區域示範帶動效應顯著的文創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生長。

同一個夢想,不同的路徑。各區域爭相發揮資源優勢,創新創造發展特色,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創名城打開了N種可能。

編輯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