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文章開頭先宣告,如果你是已經加價購買了賽那的消費者,疆哥不建議你往下看。為什麼?因為你會很難受……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從宣佈要以國產化的方式進入國內,到上市前的“預熱階段”,賽那都是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熱度。當然,除了車型本身受關注外,最主要的還是“營銷手段”。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新車還沒上市,豐田就已經為賽那營造出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價格。新車剛上市,廣豐的經銷商就直接給賽那配上“升級包”,6萬元購買防爆膜、記錄儀、地毯以及應急包等等,只有加裝了這些精品,才能提到車。而實際,這些精品的價值還不到2萬。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這其實也是部分經銷商慣用的“加價手段”,畢竟,直接加現金,國家是明令禁止的。

當豐田以為賽那能夠復刻埃爾法的成功時,國人理性了!實際的銷售情況,並沒有豐田想象中火熱。從12月公佈的資料來看,賽那的批發量為2791輛,而乘聯會公佈的實際銷量為932輛。也就是說,實際銷量還不及批發量的一半。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需要知道的是,賽那早在10月30日就已經上市,距離至今已經有2個月的時間,銷量低…如果還將其原因歸為“產能不足”,那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另外,目前經銷商的態度也緩和了不少,並沒有像此前一樣,一定需要購買“升級包”才能有提車資格,部分地區現階段已經可以平價提車了。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其實,從產品來看,賽那的產品力並不弱:大尺寸、混動系統等等,都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按道理說,哪怕是不爆火,也不至於只有幾百臺的銷量。那麼問題來了,同為豐田MPV,為何賽那走不了埃爾法的“成功之路”呢?

1。稀缺性不及埃爾法

物以稀為貴,這是眾所周知的,而此前的加價現象,也是因為看似“供不應求”的狀態造成的。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之所以埃爾法能持續保持著“加價”,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稀缺,本身埃爾法就是一款進口車型,更是一款現象級車型,引進國內的數量極少,加上要購買一臺埃爾法“撐場面”的老闆又多,持續的供不應求是保持“加價”的根本。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而賽那作為一款國產車型,加上在硬體上,與凱美瑞、漢蘭達相同,都是基於TNGA-K平臺上搭載,採用一樣的2。5L混動系統,通用度極高。所以,並不會出現產能不足,或者稀缺等問題。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2。平替產品不少

剛才也說了,埃爾法是現象級車型,其潛在消費者的目標很明確,並不是想選擇一臺MPV,而是要一臺埃爾法!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但賽那,在國內市場,頂多算是一臺尺寸大、油耗低的MPV車型。沒錯,實用性確實是高,但如果價格太高,溢價太嚴重,它所體現出來的價效比就不高了。消費者也並非“非它不可”,同價位的,還有別克GL8、起亞嘉華、大眾威然以及賓士V級等可選項。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別克GL8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起亞嘉華

3。MPV市場並不大

雖然說是二胎、三臺政策放開,看似7座MPV成為剛需,但實際的市場佔比,其實MPV還是偏小眾,加上部分7座SUV也分割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4。國人消費觀越來越理性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消費者本身。

落實到使用者,埃爾法的使用者基本包括,用於高階接待的老闆,或者是有錢人家的保姆車,這兩類消費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差錢”。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而賽那的價位卡在了30—50萬元之間,消費者基本就是“中層水平”,這類群體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同樣,也是最精打細算的那一撥人。疆哥認為,對於加價6萬元的賽納,這類人要不就選其他的競品,要不就再等等。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總的來看

特別是在目前這個“缺芯”的大環境下,更能看出廠家的“底線”在哪裡,有的選擇了公平排隊,有的則以加價的方式增加收益,後者顯然是不可取的。

首月銷量不破千臺,瘋狂“加價”的賽那,為什麼沒有埃爾法的命?

如今賽那不加價,當然也並非經銷商“良心發現”,而是消費者理性的結果。所以說,國貨當自強,有更多豐富可靠的產品供選擇,相信國內的消費者也會更加的理性,以後的加價現象,必然也會不斷地減少。對此,你又怎麼看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