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優粳10號”實產驗收畝均981.4公斤

近日,雜交粳稻新品種“常優粳10號”在鹽城市鹽都(稻麥)推廣示範基地實產驗收。經專家組現場測產,“常優粳10號”平均畝產981。4公斤,成為江蘇省育成的雜交粳稻最高畝產品種。

“常優粳10號”由常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水稻育種專家端木銀熙帶領團隊歷時12年育成。該品種具有熟色好、耐高溫、抗倒伏、病蟲害輕發、結實率高、適應性好等特點,符合優質大米標準,是常熟農科所選育的首個適宜在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種植的三系雜交中粳稻品種,去年透過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今年在省內外8市28個縣(市、區)33個點布點試種。

當天的實產驗收現場,稻穗沉甸甸,一片金黃色。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以及江蘇省農科院、省種子管理站、南京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驗收組,對“常優粳10號”進行現場測產。雖然經歷了今年8月罕見的持續高溫熱害天氣,又受到10月初寒潮影響,但“常優粳10號”依然表現突出,取得好成績。實產驗收組組長張洪程院士認為:“‘常優粳10號’達到南方粳稻區一流的產量水平,適合在蘇北、蘇中廣大地區及省外同類地區示範推廣,具有很大增產潛力。”

雜交粳稻的育種因增產優勢不突出、抗性較差、制種產量低、缺乏配套栽培技術體系等問題,很難取得較大突破,許多地方的水稻育種機構為此停止研究專案。但端木銀熙和團隊一以貫之,潛心半個世紀研究培育新品種。

57年孜孜以求、不斷突破,一次次重新整理紀錄。在端木銀熙的帶領下,常熟農科所在三系雜交粳稻優勢利用和優質常規晚粳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先後育成41個水稻新品種(組合),在江、浙、滬、皖、鄂、湘、閩等省(市)累計推廣面積7100萬畝,增產糧食20。6億公斤,增加社會經濟效益31億多元。此次“常優粳10號”測產,除了實現量高質優的目標,還為今後大面積種植和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端木銀熙表示,自己將堅持潛心研究,爭取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稻品種,讓“常熟種子”為鄉村振興持續助力。記者 陳潔 通訊員 一民 曹偉鋒 徐暢

(來源:蘇州日報)

【來源:蘇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