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在突破。乘聯會資料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超過30%,透露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旺盛需求和購買熱情。另一邊,純電動汽車陷入了發展瓶頸,大部分純電新車的動力效能與續航里程並無太大突破,不少車企今年釋出的新車型都將重點轉移到配置上面。

不過,一向被視為“雞肋”選擇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下簡稱插混車),卻在今年迎來了新車型和銷量的大爆發。各大車企加碼佈局該細分領域,終端市場的反應也超出預期。可以說,2022年是插混車型的發展元年。難道,插混車型真的等到了“春天”?還是末日前最後的狂歡?

插混新車大混戰,混動平臺百花齊放

回望2011年-2022年前十月,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都加大了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佈局。從過渡性產品到新能源汽車細分領域的“黑馬”,插混車型的爆發式增長暴露了市場的風向,同時混動平臺也成為了車企們角逐的新戰場。

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例如吉利雷神混動平臺。雷神混動擁有HEV和PHEV兩種形式,其中帝豪L雷神Hi·P是雷神混動的首款插電式混動車,搭載由1。5TD雷神混動發動機+3擋DHT PRO變速器+電機組成的插電式混動系統。在滿油狀態下,帝豪L雷神Hi·P的綜合續航里程能夠達到1300km,百公里油耗為3。8L。

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還有備受關注的比亞迪DM-i超級混動平臺,目前已在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唐 DM-i等車型上搭載。其純電續航里程在50km-120km,饋電工況下百公里油耗大約是3。8L,綜合續航為1200公里。

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作為國內一線自主車企,長城也在混動領域深耕。以魏牌拿鐵DHT-PHEV為例,搭載了一套1。5T插混系統,提供兩驅和四驅車型。其中兩驅車型的系統綜合功率為240kW,WLTC饋電油耗為5。4L/100km;四驅車型的系統綜合功率為321kW,WLTC饋電油耗為6。2L/100km,並可實現5。2秒破百。

還有長安藍鯨iDD混動系統,奇瑞鯤鵬e+動力技術等。相較之下,合資品牌的動作稍慢,更專注於推出純電動車型。這也給了自主品牌一個超越的良機,拿下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

插混車會是曇花一現?未必

插混車的誕生有現實因素。相比於純電動車型,插混車型可充電可加油,沒有太大的續航焦慮,又能滿足長途出行,從使用便利性角度更適合當下的用車場景。作為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過渡性產品,插混車是一個相對寬容的選擇。

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但沒想到的是,插混車在發展初期遇到了瓶頸,消費者對插混車不“感冒”。由於大多數插混車都是“油改電”而來,不但會侵佔車內的乘坐空間和後備箱空間,饋電油耗也高於一般的汽油車,頗有些兩頭不討好。如果不是部分城市對插混車有直接上綠牌的政策優惠,插混車的“壽命”可能早就終結在開端。

不過,隨著車企對插混車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更多專門打造的混動平臺大大增加了插混車的優勢。從油耗表現到乘坐空間,原本的劣勢得到修正,插混車也更適合人們的用車需求。雖然價格仍舊是一個硬傷,但為了純電使用降低用車成本,以及低油耗、可用於長途出行,插混車的購買優勢已經得到認可。從銷量資料也可看到,消費者對插混車型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再加上綠牌的巨大誘惑,插混車型的銷量近兩年正在快速攀升中。

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就在一切都向好發展時,現實又給了插混車型重重一擊。一邊是插混車型的購車補貼將會在年底退出,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的購車成本要增加數千元以上。考慮到原本插混車型的購車價格就高,這無疑會降低插混車型的吸引力。軲轆哥猜測,最近幾個月的大賣,很可能是消費者為了最後的購車優惠而營造出來的“狂歡假象”。

另一邊由上海率先出臺的新政策頗具指向性意味。根據相關政策,從2023年起,消費者購買插混車型將不能直接上“綠牌”。業內專家擔憂,這很可能引發其它城市效仿,對插混車型的發展造成重大打擊。

在軲轆哥看來,這未免有些悲觀。

插混車已經不是那個插混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提到,到2035年要實現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佔50%這一目標。其中插混車型雖未被明確提到,但按照這一目標進度來看,插混車作為過渡車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正如前文所說,現在的插混車已經不是前幾年“油改電”的產物。更低的饋電油耗讓它擁有打壓燃油車的優勢,特別是對於大塊頭的中大型SUV來說,插混車型的油耗明顯要降低不少,可以降低後期用車成本。

價格高、不能直接上“綠牌”,誰拉響了插混車的末日警鐘?

另外,新能源汽車需要配套的充電樁、充電站建設還處在較為初期的階段。雖然得益於政策的大力推動,不少商圈、寫字樓以及加油站、服務區都安裝了充電樁,但要滿足日益龐大的充電需求,如今還只是杯水車薪。每到節假日,總會有新能源汽車在服務區排長隊充電的新聞出現,這也意味著充電難還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用車問題。

不但如此,家用充電樁的安裝也在緩慢推進中,不少較為老舊的小區並不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很多使用者都需要在家或公司附近尋找充電樁,純電動車型的使用並不算便利。再加上受到續航里程的限制,一個家庭如果只有一臺代步車,大機率不會選擇一臺純電車型。綜合以上因素,當前的用車環境下,插混車型的存在更具現實意義。

軲轆哥說

參考上海地區逼近10萬元的個人燃油車牌照價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入手一臺插混車型。如今潮水即將褪去,一旦插混車型失去“綠牌”和購車補貼,還會成為消費者的心頭愛嗎?2023年,插混車型將迎來真正的大考。(文:M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