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看古代人是怎麼透過修路發家致富的?

在一些俗語當中曾經說到過“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聽著可能是一句比較通俗的話,不像是什麼至理名言,但是卻真實地反映了我們國家自從七十年代的改革開放開始到如今的一些經濟上的現象。畢竟當我國的交通開始變得更為通常和便利的時候,對於市場經濟的成本降低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濟能夠慢慢的強起來、富起來,與物流交通的發達也是息息相關的。

不僅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時候意識到了“修路”對於國家經濟的重要性,在古時候,“修路”同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不過那個時候的修路並非直接關係到經濟的發展,而是為了國防和安全的保護。畢竟在古時候戰爭還是非常的頻繁的,國家所實行的各種措施,都是將控制軍事作為第一目的的。而修路這件事的第二個目的,也並非為了經濟,而是為了保證交通的便利。也正是因此,“驛道”在我國古時候是一個大一統國家的政治政權的重要保證和標準之一。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看古代人是怎麼透過修路發家致富的?

自從秦朝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修建“驛道”了。也是在秦朝實現了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大的統一。而當時修建的驛道,也正是為了能夠加強秦王的統治,方便將剛剛統一的幾個國家進行交通交流。不過,秦朝時期的立法還是比較嚴明的,因此當初修建的各種驛道,都是高質量的道路,不僅僅當時是可以當做“國道”來用的,而且甚至至今都是可以讓人使用的。

秦朝之後,朝代的統治者都比較看重建設驛道。到了宋朝,驛道的發展也是相當的先進的,儘管當初宋朝的統治下,並沒有統一西北地區,但是當時所擁有的領土還是比較廣闊的,因此當時的驛道也是為了能夠交通黃河流域以及南北方各部,已能夠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看古代人是怎麼透過修路發家致富的?

因此,宋朝對於驛道的重視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從當初在其中投入的金錢就顯而易見了。據當時的局勢來看,周邊的許多國家與大宋的交通也是非常的頻繁的,因此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驛道修建,也成了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例如宋朝修建的通往遼國的驛道,就非常好地溝通了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即便驛道曲折冗長,但是其中的作用還是無窮的。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看古代人是怎麼透過修路發家致富的?

在宋朝,蘇東坡的弟弟蘇轍曾經出使過遼國這個國家,也是在他出使期間他寫下了“渡桑乾”這個詩篇。其中的“相攜走馬渡桑乾,旌旗一返無由還。”一句也是很好的把兩個國家之間的來往以及兩國人透過這條驛道所溝通的感情描寫的非常的生動形象了。

在宋朝國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他利用增加著的財富也不忘努力地修建著更多的驛道,在全國範圍內都涵蓋的有宋朝修建的驛道,這些都是為了能夠使得各地之間能夠更好的互相聯絡而做的。當時的修建效率是非常的高的,一條能夠溝通山西和甘肅的驛道僅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便修建好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看古代人是怎麼透過修路發家致富的?

儘管其工程是隨著驛道的建成而越來越多,越來越繁重的,但是其工作效率似乎不受影響,反而也越來越高。閣道據記載在當時一共有兩千多間,實在是可以稱為是一個壯舉了。為此,當時的官府對於他們的所作所為非常的滿意,還將其記載進入了史書當中。而在當時即便是與現在相比有許多技術是不夠完善的,面對修建驛道的途中遇到的江河湖海的阻隔,他們也是可以克服的。

舉例說明,蘭州和安詳兩處的浮橋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智慧,同時也可見其對此的意志力是多麼的堅定啊。

從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可以反映出當時的商品經濟是多麼的繁榮。相比唐朝,宋朝人民富足程度明顯是更高的。而這些種種,也是修建驛道的成果。當時各地的經濟都能夠因為這些驛道受到很好的溝通,儘管少數地區也有一些紛爭的存在,但是畢竟也只是少數罷了。宋朝在國與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處理的都是相當的好的。而因為擁有這些四通八達的驛道,宋也自然而然成為了這些經濟交通的中心。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看古代人是怎麼透過修路發家致富的?

總體來看,在宋朝時期我國的驛道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發展的高峰了。儘管,驛道本身是有利有弊的。其弊端可以展現在一些少數民族攻打國家的時候,驛道會成為他們的好幫手,甚至提高了他們的通行速度。而北宋的滅亡,與驛道也是脫不開干係的。如果沒有驛道,沒有為少數民族本就迅猛的騎兵提供瞭如此優良的僅供條件和路線,恐怕北宋滅亡也不會來的這麼的迅速吧!

不過,一個王朝的結束和滅亡,屬於歷史的大勢所趨,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並非一人所為,更非單單驛道一個原因所致。但是不得不說,驛道還是為其滅亡這把烈火多加了一批乾柴。可以說,宋朝這個朝代實在是“成也驛道,敗也驛道”了。因為這樣的一條路而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經濟水平,也因為這麼一條路,而引賊入窩,引狼入室了,反而導致了自己國家的滅亡。

參考資料:

【《中國驛道發展》、《和風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