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雲服務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羅亦丹)2023年1月6日-10日,2023中國信通院ICT深度觀察報告會在北京召開。在1月9日工業網際網路“百城千園行”分論壇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對《城市雲服務發展指數報告(2022年)》進行了詳細解讀。報告基於全球視角和我國雲服務發展現狀,對我國GDP TOP60城市雲服務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構築城市雲服務清晰畫像,並對推動城市雲服務向高質量更深層次發展提出展望和建議。

王志勤表示,雲服務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從國內外對比來看,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創新領跑城市雲服務支出GDP佔比與美國基本相當。不過我國各城市的雲服務指標表現差距明顯,城市用雲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潛力。他建議建立雲服務產業監測體系,完善雲服務安全評估機制,加速百業深度上雲用雲,拓展雲服務發展新空間。

以下為大會演講實錄:

我國2021年雲服務市場規模達3229億元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雲服務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當前資料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利用海量資料賦能業務變革的能力成為數字化轉型成敗的核心,這客觀上要求推動IT架構的雲化發展。雲服務為推進IT架構的雲化提供了一條便捷、高質的發展路徑,它將先進技術和行業知識能力承載於雲上,以服務化的方式,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原生化服務。

我國加快政策牽引助推雲服務蓬勃發展。2021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3307億美元,增速達到32。5%。SaaS已成為國外企業構建軟體應用的主流選擇,美國企業平均SaaS支出超過20萬美元,大型企業超過350萬美元。同時,我國推出系列政策推動雲服務發展,近年來我國雲服務市場也呈現爆發式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3229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7%。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雲服務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城市雲服務發展水平日益成為衡量城市數字化水平的新名片。雲服務持續推動新一代數字技術和城市實體經濟交叉融合,在經濟產業、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各領域提供新技術、落地新應用、塑造新模式,持續釋放雲的倍增效應,成為支撐城市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使能器”。

當前,產業界已有“企業上雲指數”“雲產業指數”等相關研究,但多側重於以企業、省份作為研究物件,缺少以城市雲服務為觀察視角的研究。本報告以城市雲服務為主要觀察物件,基於對城市雲服務發展機理和核心要素的洞察,從城市雲服務的應用水平、發展潛力、發展環境三個視角建立了城市雲服務發展指數,三者彼此相輔相成、協同互促,共同撬動雲服務高質量發展。其中,雲服務應用主要衡量當前雲應用水平;雲服務潛力主要衡量潛在發展空間;雲服務環境主要衡量雲產業和生態基礎。

評價指標體系方面,以城市雲服務發展機理為基礎,從應用、潛力、環境三個維度建立一級指標,每個維度又從數字化基礎、雲平臺服務(IaaS+PaaS)、雲應用服務(SaaS)分層進行指標設定,最終形成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4個三級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

各城市雲服務指標表現差距明顯 北京深圳上海領跑

研究團隊基於以上指數模型,選擇2021年全國GDP TOP60城市作為樣本城市,對雲服務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估。評估結果發現,當前樣本城市雲服務發展主要呈現如下五個突出特徵:一是城市雲服務發展呈階梯分佈;二是雲服務發展水平與數字經濟規模之間呈現較為明顯的正相關關係;三是城市用雲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潛力;四是城市上雲廣度深度仍需提升;五是城市雲服務政策環境有待最佳化。

整體發展評估方面,根據指數得分割槽間,城市雲服務發展呈階梯分佈,60個樣本城市雲服務發展劃分為三個梯隊。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形成第一梯隊—創新領跑城市,這三個城市引領全國雲服務發展。廣州、杭州、武漢、西安等34個城市形成第二梯隊—加速追趕城市,這些城市在細分領域打造具有獨特優勢,對創新領跑城市形成追趕之勢。其他城市形成第三梯隊—蓄勢提升城市,這些城市雲服務發展在探尋數字經濟發展著力點過程中蓄勢待發。

從各樣本城市三級指標熱力圖來看,各城市指標表現差距顯著,其中創新領跑城市整體指標得分較高。60個樣本城市在SaaS產業基礎、SaaS服務力提升潛力、資料儲存規模等指標上表現相對較差。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雲服務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從城市雲服務帶動經濟發展來看,城市雲服務發展指數與數字經濟規模呈現明顯正相關關係。基於2021年資料測算可以觀察到,城市雲服務發展指數每增加1分,數字經濟規模對應增加,範圍分佈在116億-1005億元區間。三個梯隊城市之中,加速追趕城市雲服務指數每增加1分,對數字經濟的撬動最大。因此,蓄勢提升城市要向加速追趕階段邁進、加速追趕城市要持續提升雲服務水平,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雲服務對數字經濟影響力。

不同梯隊城市應用、潛力、環境等分指數得分與數字經濟規模相關關係存在一定差異,即應用、潛力、環境得分每提高1分,對不同梯隊城市數字經濟規模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

城市用雲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潛力

應用維度評估主要有以下幾個關鍵發現。一是城市用雲量水平有巨大提升潛力。從國內外對比來看,北上深三大創新領跑城市雲服務支出GDP佔比與美國基本相當,但加速追趕城市、蓄勢提升城市雲服務支出GDP佔比不足美國20%,與發達產業區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從三大梯隊城市對比來看,創新領跑城市雲服務支出GDP佔比達到0。78%,是加速追趕城市和蓄勢提升城市的7倍。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雲服務成為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二是城市上雲廣度下沉空間巨大。以各樣本城市一級/二級行業使用雲服務的覆蓋情況衡量城市上雲廣度,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24個城市已實現一級行業雲服務全覆蓋,其他城市仍存一定差距。總體看,當前60個樣本城市中,雲服務在一級行業的平均覆蓋率為88%,二級行業的平均覆蓋率為51%,而蓄勢提升城市二級行業平均覆蓋率僅為35%,雲服務仍有很大的下沉空間。

從行業上雲廣度看,部分行業上雲廣度仍待擴充套件。以一級/二級行業在60個樣本城市中的覆蓋情況衡量行業上雲廣度,批發零售、科技服務、IT&通訊是60個城市上雲用雲的熱點行業,平均二級行業用雲城市佔比分別為99%、95%、86%。而生產/製造、農林牧漁、政府/社會機構、基礎資源等六個一級行業GDP總量約佔全行業的55%,但其平均二級行業用雲城市佔比僅為46%,低於平均水平54%,在60個樣本城市中這些行業亟須進一步推進數字化轉型程序,拓展行業上雲廣度。

三是用雲深度仍需加速提升。從城市及行業用雲量及使用雲服務型別等角度衡量雲服務應用深度,IT&通訊、科技服務、批發零售、建築和房地產、生產/製造是深度用雲的領先行業。尤其是IT&通訊,2021年行業用雲量佔15個一級行業用雲量的65%,位居首位。基礎資源、農林牧漁、衛生/社會工作等行業用雲深度相對較低,整體用雲量僅佔15個一級行業用雲量的1%左右,用雲深度仍待提升。

從SaaS等雲服務深層次應用來看,SaaS在用雲量中佔比不高,應用參差不齊。目前IaaS、PaaS仍然是樣本城市用雲量的主體,三大梯隊城市SaaS支出佔雲服務支出比重分別為21。1%、23。7%和28。8%,均大幅落後於美國50%的發展水平。另外,從樣本城市SaaS應用看,當前SaaS客戶群體以中小微型企業為主,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寧波、蘇州、廣州等18個城市,這18個城市SaaS服務支出在60個樣本城市中佔比高達80%,其他42個城市僅佔20%。

從潛力維度評估結果來看,樣本城市雲服務需求潛力非常可觀。特別是加速追趕和蓄勢提升城市,其雲服務滲透率遠低於創新領跑城市,若對標創新領跑城市加快需求挖掘,將會形成可觀的潛在增長空間。另外加快企業和城市資料上雲是加速追趕和蓄勢提升城市釋放潛能的重要抓手。加速追趕和蓄勢提升城市潛在客戶規模約為創新領跑城市的4。2倍,資料儲存總量是創新領跑城市資料儲存總量的1。7倍,進一步挖掘潛在客戶群體上雲用雲需求,鼓勵客戶從採購硬體和軟體資產向採購服務轉型,是城市將雲服務潛力轉化為增量空間的有效途徑。

從環境維度評估結果來看,城市雲服務環境仍待進一步最佳化,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城市雲服務政策環境仍需要最佳化。當前國內外推出了一系列優秀政策實踐,如美國先後推行“雲優先”、“雲智慧”、“軟體現代化戰略”等重大戰略,引導各機構積極上雲和用好雲。國內部分樣本城市以設立專項扶植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加強政府採購等為著力點,強化雲服務發展配套措施。但是,當前很多樣本城市在雲計算的政策引導和配套保障仍顯薄弱。如針對雲計算的專項政策數量明顯不足,針對SaaS的專門政策處於空白狀態;雲服務安全評估認證和監管機制初步建立,在推廣中仍存在雲服務使用者參與不足、雲服務安全評估未納入雲服務採購要求等問題。二是各城市雲服務產業基礎差異顯著。以頭部雲服務企業分佈為例, 91。5%的雲平臺重點企業、96%以上的SaaS領軍廠商分別分佈於13個樣本城市,重點雲生態配套企業集中分佈於11個樣本城市,城市間雲產業基礎的差距非常明顯。

建議最佳化雲服務發展環境 擴充套件雲服務發展空間

基於評估結果及發現,以加速國家戰略落地,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做大做強做優城市數字經濟為目標,報告提出以下四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優環境,夯實雲化發展支撐保障。建立雲服務產業監測體系,加大“服務化採購”模式推廣;同時加強上雲政策的牽引,支援地方探索制定分類扶持政策及量化補貼方案。

二是抓安全,築牢雲服務發展安全籬。完善雲服務安全評估機制,將雲服務安全性納入雲服務採購要求;以法為綱加強雲上資料安全保護,加快完善配套行政法規及規章制度;同時立法加強SaaS等軟體智慧財產權保護,繁榮SaaS產業生態。

三是促應用,加速百業深度上雲用雲。以城市為單位落實國家“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加快城市開發者及生態企業向雲產業生態靠攏,打造與城市數字化轉型需求高度適配的本地化雲產業生態;鼓勵各地建立多方合作的上雲用雲推進機制。

四是挖潛能,拓展雲服務發展新空間。包括推進城市底層數字基礎設施向一體化雲服務平臺轉型;支援地方政府及行業企業基於一體化雲服務平臺底座實施數智化升級;強化高質量SaaS應用供給和人才培養等。

編輯 徐超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