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AI競賽,怎麼就讓這群年輕人變化這麼大?

機器之心原創

機器之心編輯部

人工智慧到底有什麼用?這要從一場AI競賽說起……

2021 高考已落幕,再有不到 3 個月,高校將新增數百萬張新面孔。

考試是貫穿高中三年的主旋律,恢弘而單調;大學則豐富得多,其中有一項,被人津津樂道——打比賽。

近幾年 AI 大熱,與 AI 相關的校園競賽也如火如荼。與其他競賽相比,它對專業技術和團隊合作要求更高,需要用技術來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

當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性格的年輕人,出現在同一場比賽中時,他們會被比賽改變,同時也在改變著比賽。

走進深山,用 AI 為三七做診斷

徐國秦不知道,程式碼都寫不溜的自己,怎麼就報名了 2019 年的 C4-AI 大賽。

C4-AI,全稱為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慧創意賽,由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主辦,浙江大學與百度聯合承辦,在國內頗具影響力。它特別強調 「探索有具體落地場景的技術應用創意方案,如人工智慧技術在工業、農業、醫療、文化、教育、金融、交通、公共安全、日常生活、公益等行業領域的應用。」 沒有命題限制,沒有專業限制。

簡單地說,如果你是大學生,如果你想用 AI 解決實際問題,就能參加。

當時徐國秦剛念大二,連程式設計都沒接觸過。懷著樸素的 「試一試」 的念頭,徐國秦開始構思命題。想得頭疼了,反倒使徐國秦記起高中時因犯頭疼病而接觸的中草藥——三七。

一場AI競賽,怎麼就讓這群年輕人變化這麼大?

三七,盛產於雲南、廣西一帶,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三七的生長和培育條件非常嚴苛,極易遭受各種各樣的病蟲害。目前的病蟲害防治基本都是靠著人工檢查、人工噴灑藥物,如果一株三七感染了病蟲害,還會傳染其他植株,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全軍覆沒」。

「也許能用 AI 技術,對三七病蟲害進行檢測,儘早進行治療和預防?」徐國秦找到了她想解決的那個「實際問題」。

在解決這個 「實際問題」 之前,徐國秦不得不面對別的問題。作為師範類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徐國秦的課程裡沒有機器學習方面的內容,以致自己技術偏弱,這是其一。其二,往年參加 C4-AI 大賽的選手,都是三三兩兩組隊。徐國秦也想效仿,不巧趕上期末備考,同學們興致闌珊。徐國秦做了最壞打算,「嘗試一下,最理想的狀況是能將專案落實下去,就算不能獲獎,也算盡力了。」

很快徐國秦發現擔心是多餘的。根據 C4-AI 大賽的要求,選手需選用百度提供的飛槳深度學習平臺或 EasyDL 零門檻 AI 開發平臺作為開發工具。其中,EasyDL 以 「零門檻」 著稱,提供資料採集、清洗、標註、模型訓練、模型部署等一站式建模能力,內建了智慧資料服務 EasyData,無需瞭解演算法細節就能進行模型訓練。徐國秦很快弄清楚了什麼是智慧標註、模型訓練、服務部署,做好了菜鳥單打獨鬥的準備。

2019 年 7 月,同學在放暑假,徐國秦則趕從昆明市區到晉寧區最早的一班大巴,顛簸四五個小時,去當地三七種植園採集資料。在 600 多畝的園地裡,徐國秦舉著手機,貓著腰,一株一株地採集植株表面的病蟲害資料,餓了就從包裡掏出麵包啃幾口。7 月雲南的太陽很毒,把她曬得通紅。第一天,她拍了 1000 多張相片,卻錯過了回城的大巴。

一場AI競賽,怎麼就讓這群年輕人變化這麼大?

而她的專案,至少需要 3000 張資料。

「我跟我媽說我不想整了。」徐國秦承認,單打獨鬥比她想象中要煎熬,「以前幹什麼都是大家一起,至少有兩個人一起做。採集資料(的地方)又遠。」媽媽給出的回答是:「很多事情要麼你就不要開頭,你開頭了就要做下去。」

第一次訓練資料,準確率只有 60%,問題出在資料不均衡上。她硬著頭皮又上了一次山,採集回 2000 多張資料。這一次,準確率沒有辜負她——94%。

輸入,標註,訓練。三個月裡,EasyDL 近乎她唯一的夥伴。病蟲害識別準確率從 60% 躍升至穩定的 94% 左右,她也從初賽進入複賽,直至進入決賽,成為唯一單人成團進入決賽的女生。

「參加初賽只是一個想法,後來專案創意書過了的時候,我想的是把這個想法落實一下。複賽過了之後,給了我自己很大的肯定。很多時候,不一定要三五成群成功的機率才大。要多相信自己一點,堅定一點。」

今年,徐國秦即將畢業,她沒有做開發,而是選擇 「傳幫帶」——進入中學成為一名老師。她想把「基於 EasyDL 物體檢測的三七病蟲害檢測」展示給學生看,把這段經歷講給他們聽。

「很多學生感覺人工智慧好難好遙遠,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的。以後上 AI 課的時候,我可以用 EasyDL 幫學生實現一些東西。讓孩子們知道,他們也可以像我一樣做到。」

競賽場上,看見更大的世界

2020 年,C4-AI 的決賽在杭州拉開帷幕。

在這個人才濟濟的場合,梁英豪覺得眼睛有點不夠用。這是他第一次參加 C4-AI,他所在的團隊也是現場唯一一支高職院校隊伍,對手是來自清華、北大、北理工等高校的學生。

一場AI競賽,怎麼就讓這群年輕人變化這麼大?

梁英豪就讀於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剛剛開設了人工智慧學院,雖然還不成熟,但足見重視。

梁英豪團隊參賽的專案是用 AI 檢測電動車駕駛員佩戴頭盔情況。靈感源於南寧一大「奇景」——每逢上下班,街頭巷尾就填滿了烏泱泱的電動腳踏車大軍。由此導致了電動腳踏車事故多發。據分析,在單方事故中傷亡的電動腳踏車駕乘人員,多數未佩戴安全頭盔,因此發生事故時頭部受傷較重。

梁英豪想,如果利用 AI 來輔助交警對電動腳踏車駕駛員的頭盔佩戴進行檢測,一旦專案能落地,應用價值很高。團隊小夥伴也很給力,為了解決影象資料的問題,他們採用了最「笨」的方式——每個人站在路邊,一張一張進行拍攝。六月的南寧,路邊酷熱難耐,團隊裡每個人汗流浹背地頂著大太陽,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最終採集了 5000 多張相關圖片。

有了豐富的影象資料,並不意味著參賽就一帆風順。在將模型部署到嵌入式人工智慧開發板上時,他們遇到了大麻煩。「當時想要對系統的底層演算法進行改變,但是團隊人手不夠,也不知道怎麼去做。」學院和所在專業都剛開設不久,在師資和實驗設施上能夠給團隊的支援還比較有限,梁英豪只能另尋他法。

梁英豪硬著頭皮,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瘋狂泡學術網站找教程、查資料、看論文,甚至去百度飛槳的官網提交工單,沒想到「劍走偏鋒」的法子得到了迴應。飛槳的技術人員給出了一些建議,讓梁英豪在迷茫中看到方向,加之自己持續的摸索,跌跌撞撞地竟然完成了底層設計的改變。

系統開發終於完成了。梁英豪和團隊成員都很高興,讓他更驚喜的是,學院老師竟然主動幫他們把這套安全行駛檢測系統在校園裡實現了應用。校園裡的攝像頭先進行圖片的採集,再將圖片傳輸到系統中進行識別,一旦識別到異常情況,攝像頭旁安裝的語音播報裝置還能發出警報。「識別率還挺高,能達到 92%!」有了實際應用的加持,梁英豪對決賽的信心又多了幾分。

決賽現場,憑藉效果上佳的系統和出色的應用表現,梁英豪和團隊拿下了二等獎,與一等獎的成績只相差零點幾分。除了收穫榮譽,梁英豪還收穫了更多寶貴的東西:他與各大高校選手交流頗多,意識到他們更注重和擅長底層演算法的搭建、高階模型等內容的最佳化,這是梁英豪團隊最欠缺的部分之一。

「我們來自高職院校,有自己的優勢。」對應用場景的強調、對實踐操作的重視,是梁英豪的底氣。在與華東交通大學團隊交流時,梁英豪聽到他們介紹基於 EasyDL 開發的公路病害檢測系統時眼睛一亮,原來他早對這個課題有想法,並且累積了資料集。透過觀摩學習和經驗交流,梁英豪很快上手,也完成了自己對該系統的設計開發。

現在,梁英豪已經透過專升本考試進入廣西科技大學。一次比賽,讓他炙熱的技術夢想更加堅定;而他,也成為比賽中尤為特別的一道風景線:AI 的世界裡,沒有高低、更沒有不可能。

一個偶然 我為熱愛「買了單」

一場比賽能帶來什麼?一張證書、一筆還算豐厚的獎金、還是寫在簡歷上的一行經歷?

對劉屹來說,2019 年的那場 C4-AI 大賽是一張意想不到的「門票」。

兩年前,C4-AI 決賽現場。講完決賽答辯的最後一頁 PPT,劉屹走下臺,收拾著思緒,準備回酒店。

「這位同學,你等一下。」身後有人叫住他。

劉屹認出此人就是剛才坐在臺下的某位來自百度的評委。對方開始詢問劉屹專案的細節。一番交談下來,劉屹對客戶痛點問題、行業洞察、工業質檢專案知無不言,評委似乎也頗為滿意。「你可以試試百度的產品經理崗位,我覺得你很有潛質。」評委最後說道。

劉屹出身正統的技術專業,本碩專攻通訊工程,碼程式碼是他的常態,連這次比賽的專案聽起來都過於技術範——空管濾棒端面智慧化檢測系統。恰逢畢業季,劉屹已經收到了不少技術研發崗位的 offer。只有他知道,其實自己對研發興趣不大,反而對產品日益好奇。

「你可以試試百度的產品經理崗位,我覺得你很有潛質。」劉屹回想這句話,他打算把潛質變成實實在在的機會。

機會背後是充足的積累和準備。讀書和敲程式碼之餘,劉屹經常會閱讀產品經理相關的書籍、上網查閱產品設計運營的知識和最新資訊,對於嘗試產品經理崗位,他並不是毫無準備。

歷經筆試、面試層層關卡,劉屹最終成功拿下了百度產品經理的 offer。當時,擺在他面前的一共有七份 offer,五份研發崗位、兩份產品經理崗位。

「參加 C4-AI 大賽時我的專案就是基於百度 EasyDL 平臺做的,這份 offer 也是 EasyDL 的產品經理,算是緣分吧。」既是 AI 的業務方向,又是產品經理,沒有太多猶豫,劉屹選擇了百度。

如今,劉屹入職已經一年多,獨立負責了三四個大型專案的上線,實現了從百度 AI 產品的使用者—大賽選手—產品「設計師」的身份跨越,更是將從前的關於 AI 的所思所想付諸行動、落地生花。

寫在最後

6月14日,最新一屆C4-AI大賽結束報名。共有441所高校的2665支隊伍參賽,再創新高。不同年齡不同專業不同性格的年輕人帶著他們的方案,摩拳擦掌。

比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答案或許很多。但 C4-AI 這場比賽毋庸置疑,不僅想要激發出當下青年學子的創意,更鼓勵他們往生活、生產裡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利用 AI 嘗試解決問題。

AI 作為一門強應用的學科,實踐是快速學習、創新的一條關鍵路徑。中國的 AI 人才培養,必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而競賽正是這樣一條可選擇的路,作為現行教育中有效的輔助手段,促使學生和老師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主動轉換成實際應用中的點滴,讓新一代 AI 人在創意、價值落地這條路上,更勇敢地「奔跑」。

「以賽促學」是百度在 AI 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一環。包括 C4-AI 在內,百度今年會舉辦超過 70 場 AI 賽事,參與承辦四大國賽,並增設 AI 專屬賽道。同時,百度面向高校推出了全套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方案,助力更多的 AI 新青年真正的瞭解 AI,深入產業實際中學習和運用 AI。

那些被 AI 競賽影響或是改變了人生選擇的學子,當他們再次回看這段經歷時,會發現參賽時的所思所想、所見所得已經變成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火種,並在後續的人生沿途中盛開、綻放。

THE END

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