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苦大資料殺熟久矣,“二重身”演算法,讓人細思極恐!

最近,國家密集出臺法律法規,保護個人在網際網路上的資訊保安。8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個人資訊保護法》;8月27日,國家網信辦釋出《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兩份法規明確指出,網際網路平臺和商家不得過度收集個人資訊、不得濫用演算法權力、不得利用演算法對消費者進行“大資料殺熟”,等等。

消費者苦大資料殺熟久矣,“二重身”演算法,讓人細思極恐!

“大資料”到底是怎麼殺熟的?你可能會說,就是網際網路商家蒐集消費者的個人資訊,分析他的消費偏好和收入水平,看人下菜碟唄。比如今年3月份,復旦有位教授花5萬元打了800多次網約車,證明了一個相關性:手機越貴,被收取的打車費越高;蘋果手機容易被更貴的車型接單、享受的優惠更少,而且時間延誤的比例最高!

但是這裡商家只需要蒐集消費者的幾個特定資料就可以,還算不上“大資料殺熟”。真正的“大資料殺熟”是怎樣的呢?谷歌有個資料科學家叫達維多維茨,他說,真正的大資料殺熟,是透過資料搜尋,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的“二重身”。

比如亞馬遜的推薦,就不僅僅是根據你自己的偏好和歷史資料,而是在它的龐大資料庫中搜索你的“二重身”,把他們購買的商品推薦給你。“二重身”演算法也可以被用在醫學上。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可能千差萬別,如果能透過大資料找到一些和你的生理資料、健康狀況、生活習慣、性格背景都高度相似的“二重身”,看看他的身體對特定藥物和治療方案的反應,醫生就能向你推薦更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消費者苦大資料殺熟久矣,“二重身”演算法,讓人細思極恐!

如果商家把它用來“殺熟”呢?比如,美國部分保險公司,就會透過資料庫中顧客的“二重身”,來判斷他最高願意承受多高的保費。還有賭場。美國的賭場發現,每個賭徒都有一個特定的“放棄點”,比如3000美元。在這個放棄點之內,他輸多少都不會意志消沉,今天輸完了第二天還來;但是,一旦一天之內輸過了,超過放棄點,那麼他可能就輸怕了,好幾個月都不會再踏進賭場。賭場經理的任務,就是要讓每個顧客都在賭場花足夠多的錢,但是又不超過放棄點。

消費者苦大資料殺熟久矣,“二重身”演算法,讓人細思極恐!

問題是,每個人的放棄點都不一樣,賭場經理怎麼知道他的放棄點是2000美元還是10000美元?還是那個辦法:給每個顧客建立資料庫,錄入年齡、性別、郵編、行為規律、盈虧情況、進出場記錄等等。每當來了新顧客,賭場經理就在資料庫中找到他的“二重身”,估算出他的放棄點。據說,每當顧客輸到接近放棄點時,賭場經理會走過來說:“我看你今天手氣不太好,我送你一張牛排館的優惠券,這邊,先帶你夫人去吃頓燭光晚餐吧。”你看,這個過程是不是細思極恐?

消費者苦大資料殺熟久矣,“二重身”演算法,讓人細思極恐!

技術史專家克蘭茲伯格說過一句話:“技術既無好壞,亦非中立。”這句話的意思是,技術本身雖然沒有好壞,但是有極大的影響力,手握技術的科技公司,有義務去預判一項新技術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科技向善,不是可有可無的個人情懷,而是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