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作者 | 浮光掠影

編輯 | vivi

這個世界有一類人最可怕,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張一鳴就是這樣的人。

先天的沉穩加後天的訓練,讓他幾無任何情緒波動,在遇到風浪時,他早已習慣成為那個最冷靜的人,但在面對騰訊的收購抑或近期的 TikTok 風波,他的隱忍中又透著一股野性。

剋制和狂野是企業家的兩大必備素養,彭蕾藉此打造出了螞蟻帝國,張一鳴也成就了自己的位元組跳動。

演算法背後的信仰,

是世界大同

從當年的校園 BBS 技術圈網紅,到創辦垂直房產搜尋引擎“九九房”,再到主打內容演算法推薦的今日頭條,張一鳴在資訊檢索、推薦分發的路上一路狂奔。

頭條系所搭建的演算法模型會記錄使用者的每一次行為,基於此計算其喜好,推送他最有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之所以會採取這種機器分發模式,還是源自張一鳴長久以來的一個願望,我想有一個網際網路平臺,開啟它的時候就是我感興趣的內容,早晨講一下創業公司的新聞,中午則是全球網際網路的最新技術,晚上又變為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

這樣的私人訂製,人工顯然無力承擔,但機器可以。

由機器分發代替人工編輯也順勢成為今日頭條顛覆創新的關鍵一步。

但這背後所依託的其實是“事事皆可頭條”的世界大同理念。

在今日頭條問世前,尋人啟事這類資訊只能在夾縫中求生,但張一鳴和他的團隊就想:能不能讓尋人的資訊,第一時間在人走失的位置,向這片區域內的使用者進行推送,這樣,尋人的機率才會大幅提升。

還有在廣袤而相對封閉的中國鄉村,農村使用者想檢視養豬、養蜜蜂之類的三農資訊,今日頭條的出現,就消除了這一群體“要是早知道就好了”的巨大遺憾。

這一理念在位元組走出國門後,也得到了一以貫之地延續。

在最新一封致全體員工的公開信中,張一鳴寫道:不站在火星視角,在工作中就可能冒犯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價值觀,或者把自己的習慣標準強加給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正是因為我們在各個國家尊重當地的文化,所以才吸引了不同國家的人才加入位元組跳動,經過 2-3 年的曲折發展,在很多國家我們都建立了很好的僱主品牌。我覺得這也是格局大,ego(自我)小的體現。

在位元組跳動,人與人之間都必須直呼其名,連“XX哥、XX姐”甚至是“老師”這樣的稱謂都不被允許。在張一鳴看來,這些形式化的東西會帶來某種心理暗示。

想要扁平化管理,就要創造平等的氛圍。

而從更深層次來論,很長一段時間裡,張一鳴都被看作是那個“更不合群”卻“更有想法”的人。成為一名 CEO 後,他也更加深知,只有容納員工的缺點,才能成就公司的優點。

至於外界所津津樂道的位元組演算法之終極目標,張一鳴的回答則是:觀察力很好,記性很好,同理心也很好,能夠給每位使用者與眾不同又源源不斷的關照。

由此,讓人不由感慨這位年輕商界領袖濃厚的人文底蘊。

稱張一鳴為演算法大師,絕對實至名歸。

如今,已經是演算法在引領位元組的發展,換言之,位元組的所有業務都因演算法而生。演算法計算出使用者的行為資料,在使用者和產品間精準完成互通,伴隨使用者的滿意度遞增,流量也越發價值連城。

這一優勢,連信奉資料至上的阿里也無法匹敵。

為了使演算法更智慧,頭條也網羅進大批專業人才,這也讓未來的位元組更加可期。

演算法的世界,沒有邊界

央視財經主持人一哥陳偉鴻曾問張一鳴:面對 BAT,你想過要站哪兒嗎?

張一鳴回答:我思考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儘量不站隊。

很顯然,像張一鳴這樣的人,創業當然不是為了成為 BAT 的員工。

“BAT 統領中國網際網路的格局已經很長時間了,如果能夠有新生的公司進入,我覺得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釋放。如果不能靠自己長大,那多沒意思。”

但想做大做強,顯然要找準賽道、精耕細作。

因此,一方面,位元組跳動不去觸碰巨頭的核心領域;另一方面,它也在尋找更多自己的核心領域。

在成長為新晉廣告巨人的路上,位元組也讓廣告變成更為有用的資訊。

廣告從誕生之初,就面臨一個如何精準投放的永恆命題。

張一鳴就講過:我從小就看“腰痠、背痛、腿抽筋”的廣告,但是我年紀小,用不著補鈣產品或者各種膏藥。因此,想要最大程度提升廣告的轉化率,就要找到與這類廣告最匹配的使用者群。

這點,深植演算法,依託大資料的位元組跳動最為擅長。

但真正的無邊界是知道邊界在哪兒。

頭條不接醫療廣告,並在良莠分層的持續迭代中,不遺餘力打擊標題黨和虛假資訊。面對投訴和舉報,會透過人工標註,不斷精進模型樣本,在中立的基調下,持續提高機器識別和推送的廣度和精度。

因此,在位元組 8 年的發展歷程中,沒有百度魏則西事件,沒有淘寶黑名單事件,在大是大非面前,迄今為止,體量巨大、前途似錦的位元組跳動不曾觸碰底線。

因為有任何行業的資料,未來位元組打造出另一個世紀佳緣或 Boss直聘,只是何時佈局以及是否想入局的問題。

演算法人生,

追求的是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說白了,就是創造條件讓自己永不滿足。

從創業之初,張一鳴就沒想過春播秋收。

閱讀過海量傳記的他,很早就發現了巨擘級企業的一個共通之處,堅持最最佳化發展。為此,亞馬遜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保持低空飛行,2012 年之前的阿里巴巴幾乎沒有任何利潤……

因此,想要收穫延遲滿足,首先需要有一個無畏的靈魂,遇事百折不撓,還覺得理所當然。

表白被拒,就繼續表白,連失落也無暇顧及。

這便是包括張一鳴在內的諸多大人物所擁有的鈍感力,別人覺得embarrassed(尷尬)的事,他根本不care(關心)。

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而在選拔人才上,張一鳴也選擇將這份堅韌進行到底。

在招聘公司所需的 KOL(關鍵人物)時,根據這些高階人才的屬性和顧慮,張一鳴向來習慣採取持久戰。

拋去橄欖枝,對方沒接,他不以為意,繼續關注其所在公司的動態,一旦有諸如公司業績下滑之類新聞爆出,張一鳴會罕見地主動提議請客吃飯,與心儀人選再訴衷腸。

就是依靠這樣的耐性和策略,張一鳴有了更多的左膀右臂。

當然,再無畏的靈魂,也要有所取捨,一定要有為有不為。

張一鳴曾像馴化最引以為傲的演算法一樣除錯自己,他一度試圖將一天的時間切割殆盡,然後竭力完成時間表中的每一項計劃。

但在證實這種做法事倍功半後,他也逐漸意識到:更大的效率在於抓大放小,而不是一應俱全,管理精力比管理時間更重要。

此後,在戰略層面,張一鳴越發精益求精;於生活領域,他則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只謀求尋找近似最優解。

就像他的愛情觀:世界上可能有兩萬個人適合你,但兩萬個太多,你只要找到那兩萬分之一就好。

所以,對於張一鳴這樣的人,絕不會有什麼選擇強迫症。點外賣,在相對有限的菜品中,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色香味,就沒有必要再多開啟一個頁面。

據說,為了更高效的時尚,張一鳴曾批次買下 100 件 T恤。這樣,既不用再做挑選,每天還能煥然一新。

張一鳴的邏輯思維就是:

工作是絕對的重心,圍繞這個原點,榨乾其他環節的每一點多餘時間,用來輔助工作。

有位元組員工就曾如此評價自己的 boss: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人能把 24 小時過成 48 小時,在公司裡,我還真見著一個。

被員工如此寄予厚望,張一鳴自然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伴隨公司的日益壯大,機遇的出現也意味著挑戰的增多。

他也更加與位元組的演算法榮辱與共。

張一鳴甚至有意開始訓練自己從沮喪當中恢復到正常狀態的時間。

對此,他總結了 3 條經驗:

realize it

(認識它)

,correct it

(糾正它)

,learn from it

(駕馭它)

在張一鳴看來,世上的愉悅都源於控制。

寫書法是控制筆尖的運動,打遊戲是控制操縱桿的精準,賭贏很大程度是控制人性的貪婪,自由則更多是控制自己的慾望和恐懼。

相比前二者之類所帶來的感官刺激,張一鳴多少有些不屑一顧,但對後者這樣的精神享受,他始終如痴如醉。

因此,他早已習慣將人生當作修煉場,把自己當成產品,在這其間,他的演進軌跡也越來越逼近演算法執行的原理,不斷在“喜歡”和“不感興趣”兩個選項中修正、蛻變,直到每做一項決定都是合乎理性的最優選擇。

所以,發脾氣也就成為張一鳴生命的難以承受之重。

在他看來,如果被情緒所掌控,那根本沒有資格稱自己為一名理工男。

久而久之,在張一鳴的影響下,位元組的處世哲學也逐漸變為:你的目的是什麼,現在有什麼阻礙,然後將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通通捨去。

除去 TikTok,想必位元組跳動發展史上的另一波折就屬 2014 年的侵權風波了。

當年 6 月 4 日,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大洋網宣佈起訴今日頭條,理由是侵犯版權。隨後,《新京報》也以《“今日頭條”,是誰的“頭條”》為題,發表社論:今日頭條的口號是“我們不生產新聞,我們是新聞的搬運工”,但事實上,其搬運的不僅是新聞,更是版權。所謂的“新聞搬運工”,掩蓋了侵權的事實。

起初,出於理工男直來直去的線性邏輯,張一鳴的確因此備感委屈。但經高人指點,他迅速調整狀態,重新切回“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的既定軌道。

他急速調集各部門員工,大家一同確立起點,透過電聊和麵談,對傳統媒體不滿的原因進行詳細調查;隨後確立終點,頭條希望與傳統媒體達成合作協議,同時也做出了最壞的打算,終止對一部分媒體的內容抓取。

最後就到了具體的落地環節,該擬協議擬協議,該付錢付錢。

彼時,今日頭條的公關部只有兩名員工,版權風波過後,今日頭條迅速配備起專業的公關團隊,第二年 4 月,國家版權局入住頭條號,這被視為政府主管部門對頭條平臺屬性的一種認可。

也正因此,B站 CEO 陳睿在評價 TMD(頭條美團滴滴)三人和他的老師雷軍,誰的野心最大時,陳睿毫不猶豫地說是張一鳴。

《獅子王》裡有一句臺詞,陽光普照的地方,都是我的疆土。陳睿認為張一鳴真正的夢想是做一個 Super Company,一個突破人類過去商業史所有邊界和格局的巨無霸公司。

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隨後,陳睿話鋒一轉:我覺得外界對張一鳴有些誤解,會覺得他張揚,其實不是,他是發自內心認為自己厲害,這不是裝的。

由此,大眾也不由感慨:儘管雷軍是發電機,不用睡覺,不用吃飯,但他卻極其需要兄弟情。

徒弟陳睿對此也有自己的解讀:雷軍是一個不斷對外輸出能量的人,他不能只輸出不獲得,他總得從一些地方獲得力量,而兄弟明顯是一種支撐。

但“AI”張一鳴不需要這些。

顯而易見,人一旦“有情有義”,就容易“感情用事”。

但始終在人機進化論中縱情向前的張一鳴,腦海中則只有 now and next(現在怎麼樣了,下一步該怎麼辦)。

也正因此,不過 8 年時間,在資訊分發領域,頭條直面百度,2019 年,網路營銷收入突破 1050 億;內容創作領域,頭條分羹微信公眾號,早在 2 年前,就成立 2 億人民幣規模的內容創業投資基金,同時啟動“頭條號創作空間”,第一期專案就包括新世相、娛樂資本論等微信公眾大號;在問答領域挑戰知乎,打造了悟空問答和懂車帝兩個垂直平臺;而 2018 年就上線的值點更是全面出擊淘寶與拼多多……

但伴隨商業版圖的不斷拓展,張一鳴始終保有那一抹人畜無害的笑容。

越雄心勃勃卻越深藏不露,張一鳴與生俱來的特質無可複製。

結語

讓外界同樣津津樂道的還有,靠資料起家的位元組,對績效評估卻不甚感冒。

只因,張一鳴堅信,所有量化的指標都不可能被完全精準設計,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演算法。

因此,必須不斷迭代,但迭代就意味著瞬息萬變,就會裹挾著微妙的察覺和體悟。

在此基礎上,張一鳴本能地更為關心宏觀層面的產品路線以及如何描繪帝國藍圖,他的格局和境界也由此變得更加不同凡響。

他說在未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應該更多在基礎領域有所建樹。

正所謂,公司強大以後,應更多深耕底層。

就像如今的國內手機市場。

我們雖有 5 大知名手機品牌,華為、榮耀、OPPO、VIVO、小米,但作業系統依託的還是谷歌的安卓,在手機話語權上,究竟是作業系統強,還是裝置廠商強,就目前來看,前者的分量顯然更重。

而若想實現這些偉大的夙願,唯有具備持續穩定的奔跑加速度才是屢試不爽的終極解決之道。

對此,張一鳴最有發言權,因為他最不缺的就是速度與激情。

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演算法大師張一鳴

請務必註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

點個“在看”,張一鳴的“演算法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