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從柳傳志辭任聯想集團CEO一職20年來,聯想坐穩了全球PC銷量第一的寶座。但聯想在新經濟業務開展中屢屢受挫,原因何在?

撰 文 | 何澗石、郝慶謙、齊卿

責 編 | 齊 卿

在中歐商業評論組織案例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21年組織生命力500強》公司榜單中,聯想集團位列166位。該榜單評估2020年以前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且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市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而在2021年《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單中,聯想集團位列世界500強第159位,在中國企業中位居第51位。

從組織生命力模型體系看,聯想集團龐大的營業收入,並未帶來與之相應的組織生命力。

而近期也有很多關於聯想集團的爭議,如公司從科創板“閃電”撤回、高管年薪過高、缺乏科技創新等問題。

一方面,聯想集團連續11年進入世界500強榜單,在個人電腦領域依然處於絕對優勢地位。而另一方面,聯想集團似乎已從一流科技巨頭中掉隊。聯想集團市值不僅遠低於微軟、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公司,即使與業務類似的惠普公司相比,市值也僅有其三分之一。

造成今天聯想集團困局的原因是什麼?本文將從組織生命力模型,戰略、組織、人才三大維度展開分析。

本土市場薄弱的全球化公司

2019年,聯想集團依靠PC產品端發力,憑藉著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對應不同消費者群體的豐富產品系列,再次坐穩了全球PC產業銷量第一的位置。但是將自身定位全球化公司的聯想,市值僅是惠普的三分之一,雖然營收高於惠普,但惠普的利潤率在5%以上,聯想卻僅1。99%。惠普除了電腦業務,31%營收來自列印,營業利潤在8%左右;即便戴爾電腦利潤率僅3。45%,但電腦銷售收入僅佔50%左右,其VMware業務淨利潤高達30%,並且在逐步擺脫電腦供應商的定位。而聯想集團80%收入來自電腦和平板業務,技術含量較低,整體利潤率難以大幅提升。當昔日對手開始弱化電腦,加大其他業務投入的時候,聯想電腦全球第一的寶座到底還有多少含金量?

從地區看聯想電腦收入劃分,中國地區銷售額佔比24%,不及其在美洲區的銷量。雖然全球化公司需要有國際化的市場觀,但是本土市場依然是公司不可忽視的根據地。在實踐中我們也觀察到,強大的國際化公司在本土市場基本都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如蘋果公司其收入的約40%來自美國本土市場。2021年3季度,蘋果手機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2%,領先第二名三星手機7個百分點。

雅虎搜尋引擎則是一個痛失本土市場的反面典型。曾經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雅虎,忽視搜尋引擎技術的發展,專注於入口網站的建設,雅虎在日本透過電信接入業務獲得了日本市場第一的佔有率。但是隨著搜尋引擎技術的快速發展,谷歌快速崛起在美國樹立市場的主導地位,隨後確立其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而雅虎最終以50億美元的價格,被私募股權公司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收購,徹底淡出了市場。

作為一家立足本土的公司,聯想集團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有雅虎等公司的前車之鑑,聯想或許需要更加註重培養在本土市場競爭力。否則失去本土市場,則可能令公司成為“無本之木”,難以持續的成長。

聯想的A面:PC領域的絕對霸主

2021年以來,聯想釋出的各項最新營收資料非常亮眼。11月新發布的2021/22財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的上半財年,聯想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257億元,同比增長25%;淨利潤達63億元,同比猛增87%,淨利潤創下同期歷史新高,且三大業務集團——個人電腦業務、智慧裝置業務、資料中心業務均成功實現了創紀錄的收入。聯想的盈利能力也略有提高,上半財年毛利率提升至16。8%,同比增加1。4%;淨利潤率也提高至創紀錄的2。8%。從2008年至2020年,聯想的營收資料整體上波動上行,2020年的增長尤為突出,但利潤率非常低,在淨利潤率最高的2020年也僅為2。16%(在2021年最新財年中報上這一指標上升到了3%)。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聯想2008-2020年曆年營收和盈利資料(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2008~2021歷年年報

聯想的核心產品膝上型電腦在全球市場份額上已連續四個季度佔據全球第一。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統計,2021年三季度,聯想膝上型電腦出貨量達到1530萬臺,同比增長5%,全球市場份額佔23%,小幅領先於排名二三位的惠普(21%)和戴爾(18%)。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2021年Q3全球膝上型電腦出貨量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

而在整個PC市場(包括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和平板電腦),聯想也保持著市場份額全球第一的位置。根據Canalys的統計,2021年三季度,聯想出貨量達到244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4。1%,市場份額佔到全球20%,小幅領先於緊隨其後的蘋果(18。9%),惠普和戴爾則位列三四位。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2021 Q3全球PC出貨量

資料來源:Canalys PC Analysis

聯想的B面:“貿工技”,讓聯想沒有第二曲線

PC市場的霸主地位,並未讓聯想擺脫老邁企業的形象。聯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不佳和最近的大眾輿論風波,反映出來的是聯想賴以成功的“貿工技”模式在如今面臨的發展瓶頸,和向科技類企業艱難轉型中面臨的窘境。聯想繫有兩家上市主體,均在港股上市,一個是聯想控股(03396),另一個是聯想集團(00992)。聯想控股為聯想集團的母公司,是一家多元化投資控股公司。

我們熟知的作為電腦廠商的聯想集團,是聯想控股中的IT板塊。聯想集團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上市,但相較於聯想多年來家喻戶曉的知名度,聯想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並不佳,截至2021年11月25日,聯想的市值僅為951億港元(約122億美元),自08年至今股價僅實現了85%的上漲,與其在PC業界的主要競爭對手惠普(408億美元市值)和戴爾(438億美元市值)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都相差甚遠。此外在今年10月初,聯想撤回了1個工作日之前遞交的科創板上市申請。以上都反映出了20多年來依靠“貿工技”模式的聯想還並不被視為高科技屬性的企業,成長性不被投資者認可,自然享受不到科技股和成長股的高估值。

聯想多年來的主營產品和業務模式讓其一直被視為一家全球性的品牌電腦組裝廠和提供相關售前售後服務的IT裝置銷售商,這種“貿工技”模式導致了聯想的利潤率非常低,因為核心技術和產品來自於上游廠商,如英特爾、AMD、英偉達、三星、臺積電等。這種模式也幫助聯想取得了全球化的成功,聯想一直被視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成功的典範,尤其是在收購ThinkPad品牌取得成功之後,聯想的產品能夠暢銷全球各地域,品牌在全球範圍都有高知名度,同時能夠避免其他一些中國科技企業遭到的國際爭端引起的經營風險(如受到美國、歐盟的制裁)。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聯想集團全球各地區銷售額佔比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2021/22財年中期報告

但PC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市場增速僅有個位數,市場已非常“內卷”。相對於蘋果、華為這些依靠自主研發的多元化消費電子產品巨無霸,聯想這樣專注於PC的品牌廠商,在品類多元化、創新技術研發上都落後,且轉型不易,處境非常尷尬。若按照“波特五力模型”對傳統PC廠商進行簡單的分析,現有PC替代品的威脅是比較弱的,但PC市場的體量本身已趨於飽和,很難有爆發性增長。而其他四方面: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當下晶片荒和供應鏈緊張)、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同業者的競爭程度(不同品牌產品較為同質化,使用者品牌忠誠度低,沒有品牌切換的成本)和新進入者的威脅(像華為、小米都已進入PC市場分得一杯羹,但市場份額都還不如老牌廠商)對於PC廠商都比較不利。所以聯想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下依靠的是規模經濟下的高性價比,看起來更像是在賺辛苦錢,在財務資料和資本市場反響上顯得較為“吃力不討好”。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波特五力模型

聯想在PC市場的霸主地位,導致公司過於依賴PC市場創造的營收。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CEO近20年來,公司遲遲難以找到增長的第二曲線。

而與之對比,亞馬遜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雲計算服務(AWS),幫助亞馬遜早早擺脫了電子商務價格戰的泥潭。2010年開始AWS收入增長迅速,目前已為公司貢獻超過一半的營業利潤,佔據全球約50%的雲計算服務市場份額。

不足3%的研發投入,如何贏得未來?

從最近一期財報反映的資本結構與償債能力指標上看,聯想的資本負債率高達90。28%,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僅分別為0。8和0。66,償債壓力很高。聯想超過八成的負債為流動負債,其中很大一部分為對供應商的應付款(可近似理解為電腦售出後再給上游廠商付款)。這種情況取決於PC廠商本身的運營模式,惠普的資本負債率高達104。27%,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76和0。49,戴爾的資本負債率為89。54%,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82和0。74,償債能力指標上看也都比較不健康。

雖然聯想的現金儲備遠高於短期借款,但低利潤率、高流動負債的特性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聯想對研發的投入,加上聯想本身商業模式對新技術研發的需求不高,所以呈現出聯想這麼多年來的研發費用佔比都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聯想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比為:2。39%、2。63%、2。29%。而國內200多家科創板公司中,平均研發投入比例為11。97%,少數甚至達到30%。較低的研發投入,似乎與公司低利潤的業務模式形成了惡性迴圈。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2008年至今聯想研發費用佔比最高僅為3。3%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財報

如何打破這一迴圈,需要聯想集團進行更多的探索。

聯想集團在業務擴張和轉型上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比如對手機業務的投資——收購摩托羅拉,但最終結果談不上成功。2019年,聯想提出了3S戰略:朝智慧物聯網、智慧基礎架構、行業智慧三大方向轉型變革。而從聯想目前的業務結構上看,個人電腦和智慧裝置業務之外的業務——資料中心業務和方案服務業務集團佔比還不到15%,反映出聯想在追求新的增長點上的困難。

‍‍‍‍‍‍‍‍‍‍‍‍‍‍‍‍‍‍‍‍‍‍‍高管是否盡到“受託責任”?

高管薪酬原是企業治理中的個體行為,是否合理並無嚴格的標準。至於最近聯想集團高管薪酬是否過高,需要進一步分析。

網傳柳傳志退休後仍領取1億元薪酬,這點聯想集團已經做出迴應。透過檢視年報,我們注意到柳傳志2019年12月辭任,根據2019年年報顯示,柳傳志薪酬共計7603。5萬元,包含固定薪酬、分紅、中長期激勵、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柳傳志於2019年12月退休,以上薪酬為2019年度任職期間所得。所以網傳並不屬實。

圖:柳傳志2019年年薪

資料來源:聯想公司年報

根據資料顯示,聯想集團現任董事長楊元慶近三年收入為2616。6萬美元,2466。3萬美元以及1875。2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收入確實在1億元以上。

圖:楊元慶2021年年薪

資料來源:聯想公司年報

這個收入是否過高?

根據A股上市公司2020年財報顯示,1044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年薪過百萬,其中13位董事長年薪超過千萬。排在第一的是方大特鋼原董事長謝飛鳴4122萬元。

如果細看薪酬結構,會發現股票等長期激勵佔比最高,扣掉該部分,楊元慶現金薪酬為771。8萬美元,約5000萬元人民幣。如此相比,楊元慶收入確實很高,被稱為高管薪酬天花板也不為過。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聯想集團2020年高管薪酬比例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2020年年報

再看高管團隊薪酬,A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198。78萬元,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僅59人,其中2000萬以上的有9位。而聯想集團科創板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個財年,其董事、高階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共27人總薪酬高達5。65億、9。1億、9。3億。人均達2000萬以上。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聯想集團高管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科創板招股說明書

其中高階管理層年薪超過341萬美元(約合2200萬元人民幣)的共12人。有四位最高薪人員已超832萬美元。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聯想集團高管收入情況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2020年年報

對於一眾國內上市公司,聯想集團高管薪酬高的有些“令人咂舌”。

如果聯想集團在楊元慶及高管團隊盡到股東的受託責任,帶領公司市值、營收大幅提升,為股東及員工帶來更大利益,這樣的薪酬似乎也合情合理。

事實上,聯想集團最近三年的確實現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

但如果從楊元慶執掌聯想集團20年的成績單看,聯想高管團隊難言成功。公司曾兩次陷入困境,2008年稅前利潤首次出現1。88億美元虧損;2015年再次虧損高達2。77億美元。已退居幕後的柳傳志兩次復出,全力拯救聯想,使其平安脫險並實現增長。離開了柳傳志的聯想集團兩度陷入危難,不得不讓人質疑楊元慶等高管的守業能力。

此外,從聯想集團高管輸出的表現看,創造過輝煌的老一輩的“聯想人”,似乎並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經濟。

2000~2002年期間,徐雷在聯想集團任職,負責品牌建設和產品網路推廣工作,2007年加入京東,負責京東商城市場營銷工作。2015年7月初,在寶潔待了23年之久的大中華區美尚事業部副總裁熊青雲加盟京東集團,全面負責京東商城的市場部工作,原負責人徐雷則改為負責移動業務為其讓路。

藍燁在1993~2008年期間任職聯想集團副總裁,負責中國區銷售業務。2012年加入京東,出任CMO,負責採購,銷售和市場工作。2015年8月,其負責的採銷體系被分配到各事業部,隨後,又被任命為首席公共事務官,負責公共事務部,物流地產等非核心業務。事實上,藍燁在京東的權力在逐漸變小。

馮幸在聯想集團任副總裁,負責手機業務,後跳樂視任移動總裁,負責手機業務,但其加盟不久後,樂視控股人力資源部發出內部信,宣佈馮幸不再擔任樂視移動總裁。

徐正在2001~2014年底,任聯想集團事業部總經理,後離職創立每日優鮮,並一直擔任公司CEO。

從聯想離開的高管發展來看,也許只有年輕的徐正算憑藉能力做出了成績,而其他幾位在新的賽道並未發揮出令人期望的價值。

組織陳舊,難以適應新商業環境

相比不足3%的研發投入,聯想集團的行政費用卻高達29。84億美元,佔比高達4。9%,從年報中也可以看到,聯想集團管理人員佔比23。53%,研發人員僅19。48%。這樣的人員結構使組織顯得過於臃腫。

空心老樹:從組織生命力看聯想之困

圖:聯想集團員工情況

資料來源:聯想集團科創板招股說明書

IBM作為計算機行業巨頭,在郭士納上任之前,累計虧損額已高達183億美元,股價跌至6美元。當人們認為這頭大象即將走入滅亡時,郭士納力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透過裁員,捆綁公司發展和管理層利益,重塑文化等舉措讓這頭大象重新站了起來。

今天的聯想集團所面臨的狀況也許沒有當年IBM嚴重,但聯想集團如此龐大的行政管理人員規模已經嚴重拖累了組織的靈活性和敏捷性。而且在市場競爭激烈,年輕使用者偏好多樣化的當下,聯想集團管理層人員年齡平均高達54。2歲,這與我們研究中製造業高管的平均年齡相當。公司總營收中除電腦外其他業務僅佔20%的現狀,這樣的團隊是否過於保守,缺乏變革和進取的勇氣和魄力?

相比之下,小米高管的平均年齡更為年輕,僅為47。9歲。小米生態中的產品也更加符合年輕人喜好。成立僅十年,小米市值已突破5000億,營收也達到2000億。業務從手機到智慧家居系列,到如今的小米汽車。而聯想集團依然守著電腦,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不思進取。聯想集團如果想進步突破,改革則勢在必行。

出生於1964年的楊元慶到今年將迎來57歲生日,若遲遲不能帶領聯想集團高管團隊完成新老交替,大力培養新一代年輕領導集體,聯想的組織生命力可能如同一棵空心的巨樹,雖然看似枝繁葉茂,但已失去發展的根本生命力。

******

聯想曾經是民族企業的標誌,市場噪音不應影響到聯想現有的優勢和根本競爭力,敏銳感知和響應消費者的需求、開發高性價比產品並迅速推向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做好品控依然是聯想的優勢。在國內市場,聯想應更好地立足於本土,培養良好的本土口碑。

從這次的輿論風波上看出,聯想這家企業雖然已走過了多年的全球化發展歷程,其商業模式本身還被不關注數碼行業的大眾廣泛誤解,反映出聯想在打造本土口碑和品牌宣傳能力上的薄弱。

最後,面向未來的發展,聯想無疑需要提升科技含量,大力加強創新和研發能力,要培養新的核心競爭力,聯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希望聯想能夠最佳化企業組織,使其更適應新經濟的發展,高管團隊能夠進行革新,大膽啟用新生代人才,為組織發展注入活力。

《2021年組織生命力500強》企業榜單前100名現已揭曉,詳見本刊公眾號今日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