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矽和氮化鎵將在高功率設計中大顯身手!

矽、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這三種半導體都正在得到或已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它們之間卻大不相同,各具特色。這三種器件材料的特性各不相同。要揭示其差異,最好透過三個方面來進行說明,即電氣效能規格、物理尺寸和成本。瞭解這些差異將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應用這些半導體材料。

傳統的矽(Si)半導體在許多低功率和低電壓應用中大顯身手,然而在高功率和高電壓的電力系統中,矽、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這三種半導體都正在得到或已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它們之間卻大不相同,各具特色。

幾乎是所有的設計人員都應該對矽工藝最為熟悉,從我接觸這個行業開始,它就一直是首選的工藝技術。那麼,半導體矽的歷史到底有多久遠?早在1824年,瑞典化學家J ns Jacob Berzelius就將二氧化矽容器中的鉀片加熱,然後小心地衝洗掉殘留的副產物,最後得到了矽。

而第一種商用碳化矽(碳化矽)半導體材料專利則於1906年由Henry Harrison Chase Dunwoody獲得;這種碳化矽材料被用於一種合成碳化矽,即晶體無線電“金剛砂”檢波二極體。

接下來,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UCSB)工程學院的Steven DenBaars、James Speck和Umesh Mishra 教授於1993年公佈了他們在將氮化鎵作為半導體介質上所做的努力。

當前適用於高壓應用的三種基礎半導體材料

Source:Bonnie Baker

這三種器件材料的特性各不相同。要揭示其差異,最好透過三個方面來進行說明,即電氣效能規格、物理尺寸和成本。瞭解這些差異將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應用這些半導體材料。

Si、碳化矽和氮化鎵之間的電氣效能差異

寬頻隙(WBG)半導體的電氣規格包括頻率範圍、擊穿場強、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和熱導率。

碳化矽和氮化鎵將在高功率設計中大顯身手!

功率與頻率的關係圖

Source:德州儀器

寬頻隙半導體

氮化鎵和碳化矽具有相似的帶隙寬度和擊穿場。氮化鎵的帶隙寬度為3。2 eV,而碳化矽的帶隙寬度為3。4 eV。雖然帶隙值幾乎相同,但碳化矽具有大約1,700 V的最大擊穿電壓,遠高於氮化鎵的650 V。

與此同時,矽的帶隙寬度為1。1 eV,低於氮化鎵和碳化矽幾乎三倍。因此,儘管氮化鎵和碳化矽的寬頻隙可以輕鬆支援更高電壓的電路,但它們無法像矽一樣支援較低電壓的電路。

當雪崩式倍增過程引發大量電流在源極和漏極之間流動時,擊穿電壓BVDSS粉墨登場。此時,反向偏置的體漂移二極體將被擊穿,而柵極和源極之間將被短路。

擊穿場強

碳化矽和氮化鎵的擊穿場接近,其中碳化矽的擊穿場為3。5 MV/cm,氮化鎵的擊穿場為3。3 MV/cm。而矽器件的擊穿場僅為0。3 MV/cm,這意味著氮化鎵和碳化矽耐受更高電壓的能力是矽的10倍以上。因此,與矽相比,高擊穿場使氮化鎵和碳化矽能夠輕鬆應對更高的電壓。

商用碳化矽電晶體(JFET、MOSFET)可以阻斷高達1,700 V的電壓,而氮化鎵電晶體(HEMT)則可以承受最大650 V的電壓;同時它們都能夠傳導從幾安培到幾十安培的電流。矽的擊穿電壓則僅為40 V至400 V。

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HEMT)

氮化鎵 HEMT在600 V至1,200 V的電壓等級中效能最佳。隨著擊穿電壓的增加,採用垂直器件結構變得更為可取,其中又以3。3 kV至10 kV的氮化鎵 MOSFET效能為最佳。

碳化矽和氮化鎵之間的核心差異在於它們的電子遷移率。電子遷移率是指電子透過半導體材料的速度。矽的電子遷移速度為 1,500 cm2/Vs,氮化鎵的電子遷移率為2,000 cm2/Vs。這意味著,氮化鎵電子的移動速度比矽快30%以上。

另一方面,碳化矽的電子遷移率為650 cm2/Vs。其電子移動速度比氮化鎵和矽都要慢。氮化鎵的電子遷移率比碳化矽要高三倍,更適合高頻應用。

碳化矽和氮化鎵的其他效能引數

熱導率:

熱導率是指材料透過自身傳遞熱量的能力。由於使用環境的不同,熱導率將直接影響材料本身的溫度。熱導率低的材料會在高功率應用中產生熱量。因此,高功率電路會增加材料的溫度,從而改變其電氣特性。

氮化鎵的熱導率為1。3 W/cmK(瓦特/釐米開爾文),還不及矽的1。5 W/cmK,而碳化矽的熱導率為5 W/cmK,其在傳遞熱負荷方面優於氮化鎵和矽三倍。這種導熱效能使碳化矽在高功率和高溫應用中具備極大的優勢。

製造工藝、尺寸和成本:

在應用這些材料時,還需要考慮其他的效能引數,如製造工藝、尺寸和成本。製造工藝會影響器件的可靠性和最終良率,並因此影響器件的最終價格。

半導體晶圓製造工藝:

目前,氮化鎵和碳化矽材料本身還存在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因素,而矽的製造工藝更便宜、更精確,不過更耗能。舉例來說,氮化鎵在較小面積中會包含大量的晶體缺陷。相比之下,矽每平方釐米的缺陷可能少至100個。

然而,就在2000年之前,製造商還無法制造缺陷密度低於10億個/cm的氮化鎵襯底,這使氮化鎵半導體的效率非常低下。現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過在氮化鎵半導體不斷努力以滿足嚴格缺陷標準的過程中,問題依然不少。

碳化矽和氮化鎵潛力何在

與傳統的矽相比,受限於目前的氮化鎵和碳化矽製造技術,使得這兩種高功率材料十分昂貴,從而限制了其成本效益。然而,這兩種材料所具有的半導體應用優勢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碳化矽在短期內可能是一種更有效且成本更低的產品。相比氮化鎵,製造更大更均勻的碳化矽晶圓更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憑藉更高的電子遷移率,氮化鎵將在小型高頻產品中尋得一席之地。而憑藉優於氮化鎵的更高功率能力和熱導率,碳化矽將在更大尺寸的功率產品中受到青睞。

結論

傳統的矽已無法滿足更高電壓電路的需求。與此同時,在高壓領域,碳化矽和氮化鎵作為毋庸置疑的半導體材料替代品,正在降低製造缺陷密度方面不斷取得進展。這兩種半導體均能承受更高的電壓、更高的頻率,並適用於更復雜的電子器件。所有這些都強烈表明,碳化矽和氮化鎵器件在整個高壓電子市場都極具用武之地。(文:電子工程專輯編譯,原作者:BONNIE BAKER)

關於我們

TrendForce集邦諮詢是一家橫跨儲存、積體電路與半導體、晶圓代工、光電顯示、LED、新能源、智慧終端、5G與通訊網路、汽車電子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全球高科技產業研究機構。公司在行業研究、政府產業發展規劃、專案評估與可行性分析、企業諮詢與戰略規劃、品牌營銷等方面積累了多年的豐富經驗,是政企客戶在高科技領域進行產業分析、規劃評估、顧問諮詢、品牌宣傳的優質合作伙伴。

上下滑動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