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在任正非看來,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激發人的慾望。一家企業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慾望的邏輯。

文|高歡歡

編輯|周春林

頭圖來源|華為公司

“我是個沒用的管理者,不懂技術不懂管理,我只是個傀儡。”任正非不止一次這樣說。但他的每一次講話、每一篇文章,都能引發廣泛的關注,企業界對華為的管理方法更是推崇備至。

華為成立33年,員工人數超過19萬,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裝置製造商,智慧手機銷量名列全球第二,躋身《財富》2020年世界500強第49位。即使在遭遇美國持續打壓、晶片斷供的極端情況下,華為仍然持續向外界傳達出對未來的樂觀和堅定。

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司管理就是從外部審視這樣一家世界級巨無霸最好的通道。任正非曾說過,“華為遲早要面臨接班問題,人的生命總要終結。華為最偉大的一點是建立了無生命的管理體系,技術會隨著時代發展被淘汰,但是管理體系不會被淘汰。”

在任正非心裡,華為成功靠的不是能人,不是英雄,靠的是體系,是平臺支撐。任正非與華為諸多高管面對外界提及頻次最多的詞彙,也是人才體系、商業本質以及對人性的洞察等。

上下同欲者勝。在任正非看來,“管理就是洞察人性,激發人的慾望。一家企業的成與敗、好與壞,背後所展示的邏輯,都是人性的邏輯、慾望的邏輯。慾望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慾望的激發和控制構成了一部華為的發展史,構成了人類任何組織的管理史”,而“讓員工成功才是最大的人性管理”。

而管理在其中隱性承擔的角色是,一方面,激勵人天使的一面;另一方面,約束人魔鬼的一面。

但華為並非生來就在管理上卓有成效。

不計成本,花費數十億學IBM

1997年聖誕節前一週,任正非走訪了美國休斯公司、IBM、貝爾實驗室、惠普等一批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將考察重點放在IBM這家最具美國特色的企業身上。

當時IBM一位高管Arleta(陳青茹),送給了任正非一本講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整合產品開發)變革的書,成為華為向美國企業學習管理的重要契機。

這次美國之行,讓任正非對IBM這樣的大型公司的有效管理和快速反應有了新的瞭解,對華為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在擴張過程中解決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和浪費嚴重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對華為在未來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如何少走彎路,也有了新的啟發和思路。

“我們只有認真向這些大公司學習,才會使自己少走彎路,少交學費。IBM是付出數十億美元直接代價總結出來的,他們經歷的痛苦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1998年華為決定聘請IBM為華為梳理流程和建立系統。專案啟動之前,IBM報價4800萬美金(約5。6億元人民幣),相當於華為當時一年的利潤!華為財務總裁想砍價,任正非說:“你負責砍價,你能否負責承擔專案風險嗎?”面對IBM的一口價,任正非只問了一句話:“你們有信心把專案做好嗎?”IBM代表沉思片刻,說“能”,任正非當場拍板。

顯然,在任正非看來,改革就是必須用自身的風險,去換取無窮的戰鬥力。

華為透過全面引入IBM的管理諮詢,進行大規模組織變革,熟練掌握了一整套“寶馬車”的動力與剎車系統,以及整個的功能體系,既結束了“混亂”與“無序”,又為華為進軍國際市場奠定了“比西方更東方”“比西方還西方”的組織基礎和文化基礎。

IPD實施十年之後的2008年,華為收入增長二十倍,研發週期縮短近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三成。

為什麼要力推IPD?任正非表示,就是要擺脫企業對個人的依賴,使要做的事,從輸入到輸出,直接端到端,簡潔並控制有效地連通,儘可能地減少層級,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教會華為“爬樹”後,150多名IBM顧問打道回府。2008年2月29日,在對150多名IBM顧問的歡送晚宴上,華為一位負責管理變革的副總裁失聲痛哭:“儘管對IBM來說,這只是一個商業諮詢專案,但對華為而言,卻意味著脫胎換骨。”

“無生命的管理體系”不可複製

在華為內部,有經典的“三不”依賴:不依賴技術、不依賴資金、不依賴人才。尤其是人才,基本上網際網路公司都在重點強調人才,但華為不依賴單個要素,而是依賴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形成一個組織生命體這樣的文化氛圍。這也是任正非尤其自豪的,“華為最偉大的一點是建立了無生命的管理體系。”

被稱為“華為六君子”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彭劍鋒認為,華為成功的最突出的三要素,除了任正非的企業家戰略思維和自我批判精神,還有自成體系的組織能力。

“中國沒有哪個企業敢砸幾百億諮詢費,在十數年裡持續去構建一個世界級的管理體系,這是不可複製的。任總在華為的組織管理能力、管理體系上確確實實下了功夫,‘先僵化、再最佳化、後固化’,把西方的科學做事、中國的君子做人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真正把西方的方法用到了極致。這是華為獨具特色的一點。”

彭劍鋒認為,有效的人才機制是華為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透過有效的人才機制,華為把十幾萬知識分子凝聚在一起,既激發了他們的活力,同時又保持組織的有效管控,這是很難的。“一方面要調動每個人內在的潛力、創造力和活力,讓每個人不能懈怠,必須持續奮鬥。同時,透過龐大有效的組織管控體系,消除組織在成長過程中的山頭主義、官僚主義、腐敗、惰怠等組織毒瘤。華為的這套體系實現了兩個目標,一個叫啟用,一個叫有效。這是學華為學不到的,因為它不可複製。”

組織體系和人才培養,也一直是任正非最重視的事情。2012年,任正非在華為的一次務虛會上表示:“我們留給公司的財富只有兩樣:一是我們的管理架構、流程與IT支撐的管理體系,二是對人的管理和激勵機制。人會走的,不走也會死的,而機制是沒有生命的,這種無生命的管理體系,是未來百年千年的巨大財富。這個管理體系經過管理者的不斷最佳化,你們說值多少錢?只要我們不崩潰,這個平臺就會不斷髮揮作用。”

顯然,任正非不想做曇花一現的英雄。

任正非關於管理的十大經典比喻

探討管理理念很容易陷入空談,拖沓冗長甚至無趣,任正非很喜歡且擅長用動物或者自然現象做比喻。從這些形象的比喻裡,可以原汁原味地一窺任正非的管理理念。

1、談發展:要有

狼狽

組織計劃

在《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首次明確提出“狼文化”的主張:“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群體奮鬥。企業要擴張,必須有這三要素。所以要構築一個寬鬆的環境,讓大家去奮鬥,在新機會點出現時,自然會有一批領袖站出來去爭取市場先機。市場部有一個狼狽組織計劃,就是強調了組織的進攻性(狼)與管理性(狽)。當然,只有擔負擴張任務的部門,才執行狼狽組織計劃。其他部門要根據自己的特徵確定自己的幹部選拔原則……”

2、談運作機制:要做靈活的老鼠

“我們的對手足夠強大,強大到我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我們和競爭對手比,就像大象和老鼠相比。我們是老鼠,人家是大象。如果我們還要保守、還要僵化、還要固步自封,就像老鼠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大象肯定一腳就把我們踩死了。但是老鼠很靈活,不斷調整方位,一會兒爬到大象的背上,或者鑽到大象鼻孔裡,大象老踩不到,它就會受不了。我們必須要有靈活的運作機制和組織結構體系。”

3、談組織結構:像蜘蛛織網

早在1996年,任正非就講過:“世界上我最佩服的勇士是蜘蛛,不管狂風暴雨,不畏任何艱難困苦,不管網破碎多少次,它仍孜孜不倦地用它纖細的絲織補。”華為今天的組織結構類似於“蜘蛛網結構”,這既是組織在實踐中不斷演變的結晶,也是任正非和公司的管理層們開放思維、縱向與橫向學習的“拿來主義”結果。專司進攻與作戰的“螺旋型”組織,即“前沿部隊”(野戰軍),他們必須有狼性、匪性和海盜精神,必須不斷地發起和組織一個個戰役,像蜘蛛一般頑強編織一幅接一幅的“天羅地網”,從而為組織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與財力保障;產品與服務提供的“放射與牽引型”組織即“後方部隊”,則必須快速響應,提高效率,不搞官僚主義和文牘主義,不因個人好惡或私利而耽誤戰機。

4、談管理:修堤壩讓長江水流淌

“管理就像長江一樣,我們修好堤壩,讓水在裡面自由流,管它晚上流,白天流。晚上我睡覺,但水還自動流。水流到海里面,蒸發成空氣,雪落在喜馬拉雅山,又化成水,流到長江,長江又流到海,海水又蒸發。這樣迴圈搞多了以後,它就忘了一個還在岸上喊‘逝者如斯夫’的人,一個‘聖者’。它忘了這個‘聖者’,只管自己流。這個‘聖者’是誰?就是企業家。”

5、談媒體策略:不能當鴕鳥

“在輿論面前,公司長期的做法就是一隻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我可以做鴕鳥,但公司不能,公司要攻擊前進,華為公司到這個時候要允許批評。”

6、談均衡: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世界是在變化的,永遠沒有精緻完美,根本不可能存在完美,追求完美就會陷入到低端的事物主義,越做越糊塗,把事情僵化了。做得精緻完美,就會變成小腳女人,怎麼衝鋒打仗?以前我認為跳芭蕾的女孩是苗條的,其實是粗腿,很有力量的,腳很大的,是以大為美。華為為什麼能夠超越西方公司,就是不追求完美,不追求精緻。”

7、談競爭:不能光研究蜘蛛腿

“做任何事,都要因時因地而改變,不能教條,關鍵是滿足客戶需求。”“我們一定要做商人。科學家可以什麼都不管,一輩子只研究蜘蛛腿的一根毛。對科學家來說,這是可以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呢?我們只研究蜘蛛腿,誰給我們飯吃?因此,不能光研究蜘蛛腿,要研究客戶需求……”

8、談產業鏈:深淘灘低作堰

2009年,任正非在遊覽四川都江堰時,從李冰父子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啟示,寫了一篇《深淘灘,低作堰》的文章,第一次明確提出:“將來的競爭就是一條產業鏈與一條產業鏈的競爭。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的整體強健,就是華為生存之本。”“我們要保持‘深淘灘、低作堰’的態度,多把困難留給自己,多把利益讓給別人。多栽花少栽刺,多些朋友,少些‘敵人’。團結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做事,實現共贏,而不是一家獨秀。”

後來他也對此還有過闡釋:“深淘灘、低作堰,就是我們不想賺很多的錢,但我們也不能老是虧錢。低作堰嘛,我們有薄薄的利潤,多餘的水留給客戶與供應鏈。這樣我就能儲存生存能力。你只要活到最後你一定是最厲害,因為你每次合作的時候都要跟強手競爭,留著活下來的都是蛟龍……”

9、談對手:烏鴉和貓頭鷹都是吉祥鳥

任正非說:“來自對手的批評不要總是抗拒,即使說得過頭了點,我們都要認真聽取,他要打贏我,總要找我的軟肋,我們自己總是有盲點。”有人附議到:“烏鴉叫,沒見把誰叫死了,貓頭鷹半夜聒噪,一定是聞到了死亡的氣息。所以烏鴉和貓頭鷹都是吉祥鳥。”任正非點頭同意。

10、談合作:不能做黑寡婦

任正非說,華為二十年來,從青紗帳裡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走在一條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上,像當年堂吉訶德一樣的封閉,手拿長矛,單打獨鬥,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當我們開啟眼界一看,我們已經不得不改變自己長期的封閉自我的方式。以前華為跟別的公司合作,一兩年後,華為就把這些公司吃了或甩了。這是“黑寡婦”的做法(黑寡婦是拉丁美洲的一種蜘蛛)。今天,我們要改變這個現狀,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