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購魅族:穩賠不賺?

吉利收購魅族:穩賠不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花兒街財經

盛傳已久的吉利收購魅族案終於有了進展。

6月13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了由吉利集團創始人李書福領銜投資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紀時代”)收購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魅族科技”)股權案案件公示。

本次交易前,黃秀章與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淘寶中國”)分別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權,共同控制珠海魅族。本次交易完成後,黃秀章對於珠海魅族的持股份額將降低至9。79%,淘寶中國將退出對於珠海魅族的持股與控制;

收購方星紀時代將持有珠海魅族79.09%的股權,取得對珠海魅族的單獨控制。

吉利收購魅族:穩賠不賺?

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手續,交易細節還在協商中。但從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反壟斷二司的公示檔案中可以看出顯示,收購方與被收購方不在同一相關市場、也不存在上下游業務關係,且雙方在與交易有關的每個市場所佔的份額均小於25%。

由此判斷,該交易獲批的可能性極大。

目前交易的價格並未對外公佈,魅族公關部稱“交易細節還在協商中”。不少評論認為交易是雙贏的,至少走下坡路的魅族透過易主獲得了生存的機會;吉利則透過收購方式,借船造“車機”,節約了進入新產業的時間。

除了肯定此次收購的積極意義,坊間還有一種聲音。有人將李書福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做了一個對比。2003年李東生主導TCL併購湯姆遜,後者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擁有全球最多的彩電專利技術。收購成功伊始,李東生志得意滿,但是湯姆遜迅速衰落了。原因在於行業的破壞性創新——彩電從映象管(CRT)轉向液晶顯示面板(LCD)。而湯姆遜的專利幾乎都集中在映象管上。

類比的理由是魅族已經沒落,硬體能力無差異化競爭優勢,軟體系統人才已經被挖空。魅族落後於時代,與湯姆遜並無二致。所以不管收購金額多少,吉利都是接了爛攤子。要知道魅族內部人事鬥爭頻頻見諸報端。與其費力整合類似的團隊,還不如自己起爐灶。

車、機融合時代來臨?

要得出此項交易值不值的結論,首先來看看李書福收購的初衷。

汽車電動化拉開了手機、汽車兩行業相互跨界的序幕。先是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All-in造車,繼而吉利集團創始人李書福表現對出手機產業的極大興趣。去年9月,吉利集團成立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錨定了高階手機領域,法定代表人、董事兼總經理曾在中興通訊任職 ,主導過TD-SCDMA手機等產品業務;此外,星紀時代的研發人員中部分有小米/OPPO的從業背景。

李書福對手機業務上心,和智慧汽車時代來臨有直接關係。智慧汽車的本質,是把汽車從機械裝置變成了電子裝置,

業內人士戲稱智慧座艙實際上就是巨型手機。

智慧汽車一般都配備了中控大屏甚至是多塊螢幕,但大多數司機在開車時,操作還是相對較少的,使用者的主要行為資料還是在手機上。“軟體定義汽車,資料決定體驗”。誰擁有更多的使用者資料,誰就能更好地最佳化使用者體驗。

車企想要更多地獲得使用者資料、最佳化使用者體驗,當然就得自己造手機。

李書福此前在採訪中也提到:“手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帶來車機更好地發展,車機更好地發展,就能夠推進智慧座艙水平的不斷提升,從而幫助智慧汽車競爭力不斷提高。”

雷軍All-in造車和李書福跨界手機市場,都表明了手機和汽車兩個行業的關聯性越來越高,未來兩個行業也將實現跨界融合。

魅族遠離高光時刻?

就此來看,李書福收購一個成熟手機品牌的打算是符合行業趨勢的,但是不是應該選擇魅族?

魅族成立於2003年,起家業務為MP3。2007年,魅族轉向研發智慧手機。2009年2月,藉助大螢幕全觸屏智慧機魅族M8,魅族手機聲名鵲起。自此,魅族發展加速,2011年至2014年間共釋出了7款手機,平均一年不到兩部。2015年初,魅族獲得阿里投資。

在資本的助力下,魅族有了實力啟動機海戰術的底氣。

2015-2017年間,魅族及旗下魅藍品牌共計釋出了25款手機,僅2016年一年就釋出了14款手機。機海戰術帶來的成效立竿見影。2016年魅族出貨量達到了2000多萬臺,可以說這是魅族的高光時刻。

巔峰過後,即進入多事之秋。2017年,魅族開始經歷人事變動、魅族魅藍品牌分家等內耗事件。在調研機構釋出的歷史資料中, 2017年,魅族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上年的4。8%下滑到了3。8%。

2018年之後魅族開始走下坡路,撤魅藍產品線全力衝擊高階市場的戰略規劃,令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中低端戰場。

據BCI公佈的資料,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場份額僅剩0.1%。

吉利收購魅族:穩賠不賺?

還剩下什麼?

市場資料能表明,從品牌力上,魅族和OPPO、VIVO,以及後起之秀realme等已經有明顯的差距。

不過對於李書福和吉利而言,收購魅族只是為了給汽車配備智慧座艙,所以

重要的是硬體研發實力和智慧生態系統搭建能力。

魅族是否具備有競爭力的硬體實力呢?實際上,各大手機品牌的硬體都依靠晶片、記憶體等基礎元器件,而這些元器件都來自於高通等上游供應商,所以從硬體角度來看,各家手機企業實力並不懸殊,魅族很難講出有何過人之處。

實際上,對於主打價效比的國產手機而言,比拼的就是生態系統。魅族一直引以為傲的是其獨創的軟體生態Flyme。2021年該系統已經迭代至Flyme 9系統。

硬體能力各家差異不大,在系統領域魅族實際上是具備先發優勢的。但近年來,Flyme系統的核心研發人才大量流失,2022年3月,前魅族系統工程師洪漢生以OPPO員工的身份復出;曾深度打磨Flyme 系統UI,提出打通手機、電視連線壁壘的馬麟,曾被視為魅族的靈魂人物,也已經轉會至樂視。

今年3月底Flyme的手機雲備份即將停運。雲備份功能停運將影響進行手機應用、桌面及設定備份至雲端。

核心人才流失後,Flyme生態系統也已經分崩離析。

不難看出,魅族的核心資產已經乏善可陳。

此情此境之下,李書福大機率是低價抄了底。但是否能實現穩賺不賠本,還需觀察後續的整合,而這也將深度考驗李書福的跨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