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在“附近”買不到廉價商品了

年輕人在“附近”買不到廉價商品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楊知潮,編輯 | 程怡

當「有用卻也沒有太多必要」的消費升級產品,能夠為渠道提供更多利潤時,越來越多的便宜商品被擠走了。

很多東西僅存在遙遠的記憶中,

比如1元的雪糕、1元的礦泉水、1元一斤的西瓜……對一二線乃至許多地區的消費者來說,這些都是很難在「附近」的購物場景中買到的商品。

取而代之的是大家在經歷近乎無差別的「消費升級」,便利店的貨架上,很難找到像兒時那樣的便宜商品。這裡說的便宜不是說同小時候的價格一樣,漲價還是要有的。而是說定價實惠的產品。

現階段新品牌問世,或者老品牌推出新的產品系列,都是走消費升級的高階路線,彷彿生產平價好用的產品對品牌方而言是一件過時且沒有「錢途」,沒有出息的事情。

大眾在社交媒體上呼喚的酸奶自由、西瓜自由,以及嘲諷的“雪糕刺客”,都是對高定價產品不滿的集中體現。

而且這些高定價商品,正在擠佔便宜、平價商品的生存空間。畢竟商店的貨架,擺貨體積是有限的。高價產品出得起更多的「擺貨費」。供給決定需求,便宜商品在貨架上的「缺位」,導致許多地區的年輕人,在「附近」的生活空間,已經很難買到低價商品了。

就像是近日又一次陷入輿論漩渦的鐘薛高,爭議的主體看似是雪糕中新增的卡拉膠,原罪還是「貴」,要是一元錢的雪糕加些新增劑,外界還會有如此爭議嗎?大家會覺得很正常,都賣一塊錢了還要啥。

品牌售賣高階產品,是市場行為,是商家的自由,這本無可指責。鍾薛高想要按照奢侈品的運作規則,配貨、定價是它的權利,可是奢侈品不會出現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場景裡,也不會強調材質,愛馬仕什麼時候宣傳自己使用的是植鞣牛皮。而且,奢侈品會帶來身份感,可一支雪糕,吃完之後除了攝入的糖分和短暫的涼爽之外,還會起到什麼作用?

當這些「有用卻也沒有太多必要」的消費升級產品,這些能夠為渠道提供更多利潤的高價商品,擠走越來越多的便宜商品時。

選購便宜產品變成一種需要奔波於距市中心更遠區域的商超,臨期超市,或者是找到位置不顯眼的夫妻店。

而且,這種基於「附近」的尋找正變得更加困難,因為資本不喜歡夫妻店的模式,它們喜歡連鎖,喜歡規模,喜歡開在核心位置的便利店。它們不會支援的夫妻店,成為縮於角落的存在。

對普通群眾而言,這種「消失」,也是變相被剝奪了消費選擇的自由。

資本可以愛講故事,擁抱規模,但也請正視絕大多數群體的消費能力。

01 從雪糕自由到牙膏自由

“刺客雪糕”正在成為了一個網路流行詞,意思是一根看起來平常的雪糕,結賬時它的高價可以刺痛消費者。

隨著鍾薛高、茅臺、八喜等網紅雪糕品牌風靡市場,消費者對雪糕的價格認知也在被不斷重新整理,60元、80元、100元的雪糕開始在市面上風行。

與此同時,超市裡的普通品牌雪糕也在漲價,原本5毛-1元的雪糕逐漸消失在冰櫃當中。

在7-11、便利蜂、七鮮、多點等便利店和超市中,5元以上的雪糕逐漸成為主力軍,伊利、蒙牛等相對廉價的品牌也漲到了3-5元不等。

當然,廉價雪糕仍然存在。在夢龍等高價品牌逐漸佔領超市冰櫃的同時,最高售價6元的光明大奶磚在京東雪糕中卻穩居第一,2019年到2022年6月銷售額增長率達143%。不過在大城市線下的冰櫃裡,大奶磚的身影越來越難尋覓。

能夠“背刺”消費者的,不止是雪糕,還有西瓜。

2012年,日本著名演員蒼井空的一條微博引來了兩萬多條評論:今天在中國買了西瓜,很便宜,在日本要200-300元一個。西瓜自由成為了中國網民的驕傲。

但在10年後的2022年,中國消費者的西瓜自由也開始被剝奪。西瓜的價格也像雪糕一樣讓人難以置信。

生於農村的王媛從來沒想到有一天她會吃不起西瓜,本以為只需要10元錢的半個西瓜,結賬時卻高達30元,比王媛一頓飯的花費都要高。

在王媛的老家,西瓜還不到1快錢一斤,每到夏日,家人都會買一編織袋西瓜:“肯定吃不完,但沒人會心疼西瓜這麼便宜的東西。”

2022年,各大城市的西瓜價格相比往年出現明顯上漲。

據媒體統計,4月份,在盒馬,部分西瓜的價格達到了6-8元一斤。這意味著半個西瓜的價格可以高達30-50元。消費者也意識到了這點,高喊“吃不起西瓜”。

人可以不吃西瓜和雪糕,但很難不刷牙。

最便宜的牙膏也開始扮演了“刺客”的角色。

據市界統計的發改委資料顯示,到2021年7月,我國平均牙膏價格為10。75元,相比2015年上漲了約25%,且5元以下的牙膏佔比不足兩成。

超市收銀員惠敏已被告知必須檢查顧客的牙膏是否被調換,除了牙膏容易被調換特性,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牙膏價格實在是太高了。如在超市熱銷的舒適達牙膏一根價格高達30元,雲南白藥的新品活性肽牙膏單價更是高達70元。

歐特歐諮詢公司的資料顯示,2021年,以單價高著稱的雲南白藥牙膏成為全網銷量第二,銷售額第一的品牌。而云南白藥遠不是牙膏價格的終點,目前益生菌牙膏等高單價品類正在社交媒體火熱,抖音網紅樸教授同款的牙膏價格高達130元一根。

更重要的是,在零售端,毛利更高的高價牙膏、雪糕、西瓜,正在侵蝕著低價商品的位置。

低價商品仍然豐富,但消費者越來越難找到他們。

02 廉價商品越來越難找

萍萍在北京尋找1元瓶裝水已經長達一年,最終,她在美團買菜成功找到了冰露,但價格卻從她熟悉的1元變成了2元。這場長達一年的“1元水搜尋戰”也再次宣告失敗。

大學時,萍萍每個月的生活費僅有1000元,在一二線城市,這樣的生活費雖不至於無法生存,但肯定需要精打細算,1元的瓶裝水成為了她唯一的選擇。

但隨著時間推移,她發現1元的瓶裝水越來越難買到。

2019年,萍萍上大二,那一年,瓶裝水霸主康師傅銷量大跌35%,也是同年,3元以上的瓶裝水增速高達50%。標誌著國內瓶裝水市場正式進入2元時代,並逐步奔向3元時代。

兩年後,隨著鍾睒睒成為中國首富,農夫山泉徹底取代康師傅成為國內瓶裝水龍頭。潤田等品牌逐漸淡出,怡寶和農夫山泉開始佔領貨架,百歲山等3元以上的礦泉水也慢慢成為主流選擇,1元礦泉水中僅剩下冰露依託於可口可樂的渠道和供應鏈苦苦堅持。

但就是僅剩的冰露,也越來越難買。萍萍表示,在一二線城市知名的便利店、小超市中已經越來越難彌得冰露的身影,在部分餐廳、景點,甚至只有3元的百歲山售賣。

這樣的消費升級還發生在許多領域,

特別是善於省錢的年輕人,感觸會更加深刻。

在豆瓣省錢小組,一群“摳門”的年輕人聚集於此,在多個“省錢”相關的小組裡,他們討論著極致的省錢方法和生活方式。這裡有4元一頓飯的“黑科技”,也有一個月800元的“極限挑戰。總之,怎麼省錢怎麼來。

小組成員小雪是一名專注省錢的烹飪愛好者,如何用最少的錢做出最好吃的菜,是她最大的樂趣之一。比如在咖哩雞肉飯這道菜上,她最大的省錢秘密在調料上:“目前市面上的百夢多咖哩塊一盒在10元以上,而其主要成分正是澱粉和調味成分,用咖哩粉和澱粉就能替代。“

但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方法已經開始逐漸失靈。小雪漸漸發現,家門口超市的貨架上開始買不到咖哩粉了。本就不大的區域被咖哩塊佔滿,而咖哩粉只能在電商購買,且品種相比咖哩塊少了許多。

如國內咖哩調味品的龍頭品牌百夢多。百夢多旗下的咖哩塊產品極為豐富,但目前在其天貓網店中,並沒有咖哩粉產品的售賣。據百夢多產品說明書介紹,一塊12元的咖哩塊可以做四盤咖哩飯,而一瓶相近價位的咖哩粉,能做成的量至少在其5倍以上。

不去超市和便利店,如今已經成為了“摳門”年輕人的共識,那裡能夠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越來越少,他們也正在成為市場的棄兒。

03 被迫消費升級

在王媛樓下的水果超市裡,只有麒麟瓜一種西瓜正在售賣。

王媛坦言,麒麟瓜的確比她老家的西瓜更好吃,但如果可以選,她還是願意痛痛快快的吃老家幾毛錢一斤的西瓜。

正如曾經的大城市對地下室和城中村的疏解,

這是一場消費者實在收益的消費升級,只不過參與的主體卻未必是自願的。

不止消費者,有時品牌也並非自願參與這場升級。但在上下游的裹挾之下,使得品牌不得不為渠道商留出利潤空間。而那些無法留出利潤空間的,自然會被排除在外。

上海光明旗下的益民食品一廠曾在2018年發過一則公告,公告透露了部分商品漲價的秘密。公告稱,由於旗下光明牌冷飲17年不漲價,渠道受阻正面臨斷供危機。

年輕人在“附近”買不到廉價商品了

換而言之,渠道商有時才是漲價的真正推手。

這在零售端並不稀奇——即使是被外界認為“幹掉渠道”的雷軍,也不得不承認需要透過線上缺貨來為線下渠道留下利潤空間。

有幾千粉絲的小網紅老魔也道出了部分真相:光明大奶磚的推廣提成不到2%,而網紅品牌鍾薛高的提成超過了10%。考慮到二者的單價差別,這意味著老魔每帶貨一根雪糕,二者帶來的收入差距在30倍以上。

在渠道的高成本,和高價品牌能夠提供的讓利空間面前,低價商品也被打得節節敗退。

過年期間,王媛回到了老家的縣城。她在商店裡發現了5元的速凍餃子、3元的牙膏、1元的泡麵,這些都是她在北京商店中未曾見過的。但在一二線城市,1元的泡麵顯然無法支撐昂貴的店租。

但這並不意味著那裡的年輕人沒有低價商品的需求。

線上臨期商品的火熱,證明了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的需求同時存在。

2018年以來,臨期食品市場開始火爆,到2021年,臨期商品市場規模已達到318億元,而30歲以下的年輕人正是消費者中最大群體。

但龐大的需求仍然抵不過昂貴的店租,廉價商品的消失也是大勢所趨,即使是錢包乾癟的年輕人,似乎也必須接受這一點。正如鍾薛高的老闆所說:“(成本太高)它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