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最近的預製菜賽道可謂是熱鬧非凡,先是趣店假借預製菜熱點引眾怒,後被消協爆出諸多問題,熱得發光的預製菜怎麼了?

過去10年,國內預製菜企業註冊量從不到2000家激增到近6萬家。巨大的誘惑下,讓預製菜已經從一門生意,變成了一個噱頭,行業內不乏一些投機者。

那麼,預製菜行業到底是資本遊戲還是消費大勢?誰才是那個“全村的希望”?預製菜的未來在哪裡?

本文一起來探究。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一 五大門派鏖戰預製菜

根據天眼查顯示,過去10年,國內預製菜企業註冊量從不到2000家激增到近6萬家,僅2022年上半年,就有1020家新註冊企業。

根據產業鏈的位置,“網際網路那些事”將預製菜分為五大門派,分別是:

產業鏈上游的農牧水產派(聖農發展、國聯水產等),他們是原料供應商;

中游的專業派(味知香、聰廚等)和傳統派(三全食品、安井食品等),他們在深度加工和渠道佈局上更有優勢;

下游的餐飲派(海底撈、太二酸菜魚等)和新零售派(盒馬等),他們是最靠近消費者的。

目前來看,預製菜五大門派由於出身不同,也是各有優劣。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專業派”,有名氣但少人氣。

比如“預製菜第一股”味知香、完成5輪融資的珍味小梅園。

這類企業產品SKU豐富,研發、生產能力、供應鏈能力較強。但問題也很明顯,品牌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不高,而且菜系偏少,輻射範圍比較有限。

以味知香為例,雖然憑藉著幾十年的渠道經營線上下已形成了“1319家加盟店,經銷商572家”渠道網路,但其2021年財報中卻顯示,華東地區收入佔比 96。02%,區域性壁壘明顯。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農牧水產派”,有成本優勢但依賴渠道。

比如國聯水產、聖農發展等,從技術含量低的“初加工”轉型做深加工預製菜。

他們處於產業鏈上游,有著天然的原材料成本優勢;但是本身渠道優勢不明顯,比如國聯水產就是透過擴大與盒馬鮮生等電商新零售企業的合作,才實現預製菜的消費者觸達。

“餐飲派”,預製菜次子難承衣缽。

海底撈、太二酸菜魚等餐企佈局預製菜較早,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資料顯示,目前有超過91。6%的餐飲企業在銷售預製菜。

他們有非常精準的客戶需求洞察,同時品牌力強、菜品辨識度高;但大多數餐飲企業目前只將預製菜當成是增長副線,由餐廳後廚或者中央廚房生產,預製菜數量、創新投入都比較有限,很難大規模生產。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傳統派”,“早經濟”的搶灘者。

安井食品財報顯示,2021年其預製菜營收達14。29億,同比增長112。4%。

不僅是安井食品,還有三全等很多傳統速凍企業,都有預製菜的天然優勢,他們牢牢霸佔著預製菜早餐場景,SKU較多,在“標準化”、“工業化”、“冷鏈”上優勢明顯;但是相對創新慢,缺乏消費者洞察,會給消費者形成固有印象,覺得他們做預製菜不夠專業。

“新零售派”,產業鏈的整合者。

預製菜在C端爆紅離不開盒馬這類新零售平臺的助推,近場電商賽道的生鮮零售平臺有前置倉、配送系統、使用者基礎等優勢,並有與其他預製菜相關企業合作的關係,對於產業鏈整合具有天然優勢。預製菜款式多,品類全,且有一定數量的產品是自研的。

以盒馬為例,早在2020年3月,盒馬就成立3R事業部,以即烹、即熱、即食去定義“預製菜”,與100多家餐飲企業達成了合作,冷凍預製菜的SKU有200個左右,2021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70%,在2022年春節銷量同比增長更是高達345%。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預製菜市場雖然看似一片繁榮,但是背後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二 預製菜行業難題仍存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預製菜聽的多,吃的少。

網友們對於預製菜的真實評價一般是“不得已之選”、“和外賣比沒優勢”、“菜品太少、選擇太少”“又貴又不方便”……

艾媒諮詢調研顯示,消費者認為預製菜需要改進的問題前4位分別是:口味復原、食品安全、種類多樣化和價格問題。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首先是,口感復原程度。

冷凍後的米飯反生?麵條不勁道容易斷?蔬菜色澤暗淡沒食慾?肉製品口感不佳?

預製菜的商品力始終是消費者最在乎的,預製程度過高,會擔心食用口感不好,預製程度太低,“手殘黨”使用者又搞不定。

預製菜“履約”性十分重要,口感履約就是要“復原”口味,食材履約則是要求企業具有冷鏈配送的能力,保證食材新鮮度。

“超人測評”曾經就市面上常見的幾款預製菜做了對比,就是從預製菜口感復原上給出評價,正面說明“履約性”是消費者投票的重要參考。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其次是食品安全問題。

如何保障蔬菜新鮮度?如何保障不是死魚死雞死鴨死豬?

預製菜安全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資質,一些中小預製菜企業資質不全,加工預製菜裝置不達標,安全隱患頗大;第二是儲存風險,預製菜在運輸和儲存中,是否分門別類放置,區分冷凍、冷藏等等。

消費者因為無法知道包裝背後的真實情況,所以對預製菜並不十分熱情。

第三,預製菜產品同質化嚴重。

和西餐預製菜不同,中餐飲食結構複雜,而且區域性特徵明顯,預製菜如果品類單一很難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餐飲需求。

對大部分預製菜企業而言,選擇消費者接收度較高的品類開發更加保險,新口味研發比較冒險。

在電商平臺上,銷量最好的都是酸菜魚、小酥肉、小龍蝦、紅燒肉等。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這些重口味的大菜對新鮮度要求不高,而且符合大眾對於葷菜大菜的味蕾喜好。

年輕人對餐飲十分挑剔,雖然預製菜方便快捷,但如果價效比不能符合他們的預期,也不會買賬。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第四,預製菜沒有價格優勢。

市面常見的葷菜預製菜定價往往在30-50元之間,這個價格比普通的外賣要高,而一些大菜、硬菜的售價甚至接近百元,這和餐廳堂食的人均消費水平相差無幾。

外賣行業經過幾年的最佳化,價格、服務、品質都有較大改觀;而餐飲堂食的“卷”早就十分激烈,99團3人餐比比皆是,這樣一來,預製菜的定位就比較尷尬。

基於這樣的行業痛點,有些預製菜玩家將自身產品線開闢出即食、即熱、即烹三類,不僅讓消費者選擇更有梯度,也讓企業立於一個更好的發展起點。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三 預製菜需要破局者

預製菜萬億賽道的藍圖實在吸引人。

但風口之下,誰能在預製菜賽道站穩腳跟?誰又能在鏖戰中突圍?

我們認為企業們有兩個難關,五個問題要解決。

第一個難關,

讓使用者真正接受“預製菜”。

首先,

在食材的保鮮上,預製菜需要透過冷鏈保持菜品新鮮度,而且冷鏈從原料產地、到工廠完成加工再到產品運輸儲存貫穿始終。

比如盒馬針對生鮮商品就有一套強標準,“日日鮮”的肉菜蛋奶,要前一天生產,凌晨到店,當天賣完;在遼寧大連捕撈的生蠔,為了保持鮮活,要一路“養”進內陸門店。

而口味的復原則需要技術的加持。盒馬的預製蝦標準中,就包括了15個環節、34項引數,對蝦鉗重量甚至也有明確規定,被供應商戲稱為“最嚴標準”。為了保證加熱後的口感復原,盒馬會將炸過的蝦迅速浸液降溫,保證肉質緊實,液氮冷凍的技術還會迅速鎖鮮。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其次,解決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

要解決預製菜的食安健康難題,嚴格的智慧化管理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在盒馬的央廚工廠,工人們進入車間需要五道程式、三層過濾,空氣淨化度達到十萬級,堪比外科手術室;智慧化工廠中能實時記錄預製菜從原料、分切、上料、油炸、包裝、運輸等每個環節。產品萬一出了問題,也能精準溯源,快速找出問題。

國聯水產也早在2019年就建立了智慧化工廠,提升了品控水平,完成了從水產基礎加工到“中央廚房”的轉型。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第三, 從大單品突圍做出差異化。

目前預製菜市場,很少有企業能做到大而全,反而是細分品類黑馬更多。

這種“大單品”的好處在於,產品壁壘相對較高,一旦做出核心產品,就能破圈,形成品牌辨識度和市場佔有率。

比如酸菜魚就是預製菜的爆款大單品。

2021年酸菜魚預製菜國內市場已達到5。9億,預計2025年將上升到16。9億。

而深挖酸菜魚的品牌也不少,在消費者品牌調研中,佔領消費者心智的品牌既有供應鏈上游的國聯水產、御鮮鋒,也有中游的安井、正大這樣的速凍食品品牌,還有下游的叮叮懶人菜、麥子媽。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同樣火爆的大單品還有小龍蝦。

2022年5月,盒馬“加油蝦”銷售額同比增長200%,海底撈小龍蝦預製菜全國日銷量2。5萬份,信良記在今年618銷量較2021年同期增長50。46%。

大單品固然能出圈,但如何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才是大單品後預製菜復購的關鍵。

這一點,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新零售更有優勢。例如盒馬3R,一年就能推出2500多個預製菜新品,再不斷測試淘汰最後留下爆品。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第二個難關,預製菜企業的規模化問題。

企業面臨的問題首先就是供應鏈問題。

預製菜在生產、運輸、倉儲、物流等各環節中對溫度要求很嚴格,不僅要建立高頻、高效的冷鏈倉配系統,還要有一整套的控溫、恆溫、測溫監控。

這不僅需要錢,也需要時間力。它取決於過去幾年企業在供應鏈上的佈局。

比如國聯水產這樣的傳統原料供應商,供應鏈優勢是核心競爭力,可以透過供應鏈實現規模化生產。

而盒馬這樣的新零售平臺,不僅早就開始佈局供應鏈,更是在成都、武漢建立了兩個10萬平米的供應鏈中心,還計劃在全國建設8個供應鏈中心,打造中國最大的一張全溫層冷鏈物流網路,妥妥的冷鏈物流最強王者。

中式預製菜的的破局與重生:未來在哪裡?

綜上所述,不管是預製菜還是半成本,因其非標準、易損耗的特點,需要從業者兼顧研發、生產、物流、成本效率以及最後一公里觸達等多個環節。

這樣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並不是“有錢就可以任性”的生意,靠著補貼燒錢,資本運作只有死路一條。

目前看來,具備渠道、物流、生產一體化優勢的盒馬,靠著積累多年物流經驗,以及直面消費者的快速研發能力,有望成為這個賽道的頭號玩家。

其次,具有上游成本優勢、製造優勢的養殖者、以及餐飲企業,還需花大力氣鞏固商品力,橫向孵化新品類,藉助一個又一個的爆款,進行突圍。

至於那些玩資本、搶噱頭的投機者,退潮後,自然見分曉。洗牌將很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