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核心要點:

1。在月球起源的四種假說中,撞擊說目前有很多證據來支撐。這種假說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產生的外表物質逐漸飛散到宇宙中,圍繞地球赤道的軌道形成了月球。

2。以前吃的月餅,直徑有兩尺,跟臉盆一樣大。為什麼我們現在吃的月餅越變越小了?因為現在都是小家庭聚會,以前的中秋節可能是一個家族、一個村落或者一個部落的聚會,可能多達幾百上千人。

3。宇航員的軌道比我們高几百公里,而且沒有大氣的汙染,所以他們在太空中看到的月亮肯定比我們看到的更大更圓。在空間站裡吃的月餅,需要特殊包裝,因為那裡處於失重狀態,所以月餅製作的材料和吃的方法都很有講究。

4。后羿射日雖然是個神話故事,但在歷史學裡是能夠找到相應證據的。簡單來說,當時是一個部落聯盟的時代,十個太陽就是十個部落。后羿射下九個太陽,表示后羿把其它九個部落征服了。

5。我們整個宇宙都在膨脹,整個宇宙體都在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天體都在相互遠離。但是遠離的速度不一樣,根據精確的測量發現,月亮每年會離開地球3。8釐米到4釐米。

6。月球沒有保護地球,地球也沒有保護月球。二者相距太遠,而小行星個體都比較小,小行星高速飛向地球或者月球時,地球和月球都幫不上彼此的忙,只能各自承受太空中飛來的隕石撞擊。

7。西方看月亮和中國看月亮,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在漢民族文化裡我們幾乎找不到UFO的相關傳說,但這類傳說在西方文化裡就有很多。

月亮是中秋節的永恆意象,也集結著自古以來人類無數的願望和幻想。我們為什麼那麼愛月亮?月亮的起源之謎,真相究竟如何?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相?在外太空首次過中秋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又將如何賞月和吃月餅?從

神話傳說、文化歷史、探月登月到未來暢想,這次與月相邀的知識之旅,歡迎中秋一起同行。

以下為科學節目主持人段玉龍與地球和行星科學家肖龍、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鄧文初的對話實錄:

一、月亮的起源之謎,真相究竟如何?

段玉龍: 據我瞭解,其實月球不是和地球一塊形成的。有一種說法認為月球是地球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是地球被一顆小行星撞擊之後,碎裂出去的這些岩石形成了月球。這個說法對嗎?

肖龍: 人類對於月球的成因,目前有四種假說,包括

分裂說、同源說、俘獲說和撞擊說

。最開始人類提出來的是分裂說,認為早期的地球表面並不是很穩定,同時自轉速度又比較快,因此赤道附近有些物質就被甩到了太空,形成了月球。但現在我們發現太平洋形成的時間跟月球形成的時間有很大的差別,因此這個理論就被拋棄了。

同源說認為早期太陽系是由星雲坍塌凝聚形成了一些天體,這個假說認為地球和月球形成的時間相同。在地球形成時,不遠處就有一些物質聚集形成了月球。但後來根據執行軌道分析發現,這個說法沒有證據支撐。

於是科學家在想,月球是否是被地球俘獲的星球。這個假說認為月球在太陽系運動時,因為地球的強大引力而偏離原來的軌道成為了地球的天然衛星。只是科學家發現月球和地球之間存在很多種相似的成分,所以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

所以現在就有了撞擊說,認為是

小行星撞擊地球后產生的外表物質逐漸飛散到宇宙中,圍繞地球赤道的軌道分佈並聚集形成了月球。

目前有很多證據來支撐這個假說,例如地球自轉加速度、月球軌道和地球赤道面的不一致性等。

另外我們從月球帶回來的樣本發現,月球上的一些礦物質、元素等組成都和地球很相似。而且月球只有少量的氣態水和冰態水,整體環境比較幹,這就證明了月球存在一個高溫的熔融狀態。

因此,當下很多證據都認為,月球是由地球早期被撞擊出去的一些碎塊形成的。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圖源:NASA/JPL-Caltech

段玉龍:如果月球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形成的,那麼月球成分中是否也包含了這顆小行星的一部分物質?

肖龍:目前根據地球科學家和天體化學家的研究,發現月球大部分物質是來自於地球,但也有一部分其它星體的物質。

二、古人是如何過中秋的?為什麼現在我們吃的月餅越來越小了?

段玉龍: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月球有很多的故事傳說。從文化的角度,是怎麼看待月亮和中秋的?

鄧文初: 我們中國人一談到月亮,首先會想到團圓吃月餅。和月亮的起源一樣,關於月餅的產生,也有不少的說法。

最早的說法來自《禮記·月令》,按文獻記載,當時的人們在中秋流行的並不是吃月餅,而是喝糜粥,就是肉沫煮的粥 。

它跟我們現在說的的月餅做法是不一樣的,這個說法比較早,也比較少見。

月餅這個詞最先出現在宋朝周密的《武林舊事》中

,書中介紹的月餅製作方法,應該是來自西北的一種胡餅的製法。而且在宋朝,民間已經有了8月15日互送月餅的習俗,吃月餅成為團圓的一種儀式。

現在我們吃月餅,就是買那麼幾個小月餅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起聊聊天,也是團圓之意。但回到古代,吃月餅的儀式要複雜得多。

我記得我小時候吃的月餅,直徑有兩尺,跟臉盆一樣大,但現在的月餅有時候一口就能吃完。而且,當時的月餅通常是5個疊成一套,從大到小,像個寶塔一樣。吃的時候,大家再把它一個一個往下分。這種月餅的吃法,我們可能很多人都忘記了。這種大月餅,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也基本消失了,只能到西南地區,比如說雲南大理這一帶才能找得到。這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風俗習慣的變化。

為什麼我們現在吃的月餅越變越小了?因為我們現在都是小家庭聚會,

以前的中秋節,比如清朝的時候,可能是一個家族、一個村落或者一個部落的聚會,可能多達幾百上千人,這個時候,月餅肯定就需要很大,不然不夠分了。

說到北京。除了吃月餅,在中秋節也有很多別的習俗。比如說兔兒爺。以前在前門大街一片,有各種各樣賣兔兒爺的,泥塑的、麵塑的,大的,小的,滿街遊竄,頗有狂歡節的樣子。還有月光紙,是為傳統中秋節祭月所用的神像之紙,繪有月神和月宮。不過現在這些儀式基本上也都慢慢消失了。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兔兒爺(圖源:網路)

三、外太空如何賞月?空間站裡如何吃月餅?

段玉龍: 說完古人過中秋,我們現在來說說外太空過中秋。今年不僅僅是地面上的中國人在過中秋,在太空中也有三位神舟14號的中國航天員在過中秋、吃月餅。他們吃的月餅是什麼樣的?他們在太空中看到的月亮和我們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一樣嗎?

肖龍: 我們的三名宇航員現在在遙遠的太空,趕上中秋佳節,他們肯定是非常思念親人的。他們的軌道比我們高几百公里,而且沒有大氣的汙染,所以他們在太空中看到的月亮肯定比我們看到的更大更圓。他們甚至可以在月亮上去尋找嫦娥工程中我們的月球車。

在空間站裡吃的月餅,肯定需要特殊包裝,因為那裡處於失重狀態,所以月餅製作的材料和吃的方法都很有講究。所以,在太空中過中秋節也是別有風味的。明晚看到他們的現場畫面,肯定也是很有趣的。

段玉龍: 我們在這裡也祝願正在中國的空間站執行任務的三位航天員中秋節快樂!我們還是回到中秋節本身,十五的月亮十六更圓這種說法,在科學上有依據嗎?

肖龍:這是我們的一個俗語,但也是有道理的。正常情況下,一般農曆十五的月亮更圓,而為什麼有時農曆十五的月亮不如農曆十六的圓呢?這和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有關係。

一般我們將月圓稱作為望,無月稱作為朔,一般從朔到朔或從望到望的圓月週期是29。53天,而農曆的標準是朔必須要落在初一。通常,如果說朔在農曆初一的清晨,那麼農曆十五晚上應該就是滿月。因此,當朔在這個月的第一天晚些時候出現時,滿月在農曆十六出現。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月相示意圖(圖源:中科院物理所)

段玉龍:我們可不可以預測圓月出現在哪一天呢?

肖龍:完全可以。因為我們可以根據月份的時間差與天體運動軌道算圓月的週期,從而發現圓月會出現在哪一天。

四、嫦娥奔月的神話背後,是部落時代的戰爭史詩

段玉龍:我們一說月亮就會想到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有著怎樣的背景?

鄧文初: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悠久,而且不斷地被後世的人們重新塑造。嫦娥奔月

嫦娥的原型到底是誰?從文獻的角度看,嫦娥奔月較早的記載出現在西漢初期的《淮南子》中,嫦娥從西王母那請來了不死之藥,吃完後就奔向了月亮。書中原本寫的是恆娥,後來為了避諱漢文帝劉恆的諱便改成了嫦娥。

中國很多古詩詞都寫到了嫦娥在月亮上一個人的孤獨,比如李商隱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奔月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支隊伍,包括玉兔、吳剛、桂樹、蟾蜍等等。此外,嫦娥還有送她上月亮的風伯,有自己的“駕駛員”望舒,還有自己的宮殿廣寒宮。有這麼一支儀仗隊隨行的嫦娥,身份肯定不簡單,那麼她究竟是誰?

歷史學家綜合考古學、文字學和人類學的解釋,有人認為她是后羿之妻,也有人認為她是文獻記載裡的常羲。常羲是當時的帝皇俊的妻子,帝俊的另一個妻子是羲和。常羲生了太子丹朱和十二個月亮,羲和生了十個太陽,這就是古時候天上十個太陽和十二個月亮的傳說。

嫦娥作為后羿的妻子與作為帝俊的妻子,兩者之間不矛盾嗎?其實這兩者都可能成立。假如我們研究古文獻的話,就會發現帝俊也好、帝嚳也好,這個名字並不是一個獨稱,而是在哪個位置上的人共同使用的一個封號。

那麼,作為帝的妻子,嫦娥為什麼要奔月呢?這就要說到另一個故事,后羿射日。說當時天上有十個太陽,導致地面上禾苗焦枯,民不聊生。於是,后羿把其中的九個太陽給射了下來。這雖然是個神話故事,但在歷史學裡是能夠找到相應證據的。簡單來說,當時是一個部落聯盟的時代,十個太陽就是十個部落。這些部落都是祭祀太陽神的,我們古文化裡最早的一個祭祀物件就是太陽神,這從紅山文化遺址裡也能找到證據。那麼,在祭祀太陽神的時候,就涉及一個權力分配的問題。十個部落,大家都是平等的,到底由誰來主持祭祀?

這就有了十日迭出和十日並出的兩種說法。十日迭出,就是說大家輪流,各個部落按照秩序輪流來祭祀太陽。十日並出,就是說十個部落同時爭著搶著來祭祀太陽,這就引起了混亂,導致部落之間的戰爭和衝突。人間的部落衝突,其實跟自然災害是相關聯的。所以,后羿射下九個太陽,就表示后羿滅掉了九個部落,或者說把其它九個部落征服了,於是就進入了一個獨斷的秩序,所謂的“天無二日,人無二主”的狀態。

與此相似,十個太陽代表著北方十個父系部落,十二個月亮代表著南方十二個母系部落。這種獨斷的秩序導致九個部族的消亡,作為“母親”的嫦娥,肯定是傷心的和反對的。但我們知道,后羿的武器弓箭,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嫦娥也無力反抗。所以嫦娥奔月,不是一場私奔,而是一次傷心遠離。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明唐寅《嫦娥折桂圖》(區域性)

五、未來中秋節看不見月亮了?月球正在遠離地球

段玉龍:天上十個太陽和十二個月亮的神話傳說,在我們宇宙中現實嗎?有沒有可能存在一個星系同時擁有十個太陽或者十二個月亮呢?

肖龍:從天文動力學的角度講,宇宙中很難形成多個恆星組。就和我們說的一山不容二虎一樣,星系形成時,會出現一個質量最大的星體,例如太陽的質量就佔到了整個太陽系的99%。而這個質量最大的星體一旦出現,那麼其它星體就只能圍繞著它旋轉。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出現了雙星系統,那也是非常不穩定的,肯定是會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大的恆星。所以就目前天文學對宇宙空間的一些觀察來看,還沒有發現過一個星系存在10個太陽。

至於十二個月亮的同時存在,這是有可能的。

大星體會有一些小星體圍繞其旋轉。例如說太陽系行星中最大的木星,就有幾十個衛星同時圍繞它旋轉。所以只要條件符合,一個行星就能吸引到足夠多的衛星。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太陽系(圖源:視覺中國)

段玉龍:為什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離我們越來越遠呢?一百年後我們還能看到月亮嗎?

肖龍:因為我們整個宇宙都在膨脹,整個宇宙體都在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天體都在相互遠離。但是遠離的速度不一樣,現在根據精確的測量發現,月亮每年會離開地球3。8釐米到4釐米,而目前我們地月之間的平均距離是三十八萬多公里。我們現在假設月亮以平均4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那麼一百萬年之後它就會離開地球40公里,也就增加了10%的地月距離。

增加40公里的地月距離,並不會對地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也就是說,一百萬年後的地球潮汐會因為月球的遠離減弱,但變動不會太大,而人眼中的月亮,只會出現非常有限的變小,可能甚至都看不出來。而月亮的亮度,也會稍微暗一點。至於農曆月亮的週期,則會相對的增加幾分鐘。只是這些細微的變化,可能人類早就會隨著時間而適應。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段玉龍:因為自轉和公轉週期的影響,月球始終有一面是背向地球的。那麼在未來隨著月球離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是否有機會能夠見到月球的暗面呢?

肖龍:月球質量只有地球的1/81,因為這個巨大的質量差異所以導致了潮汐鎖定的發生。潮汐鎖定是指重力梯度使天體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另一個天體,這意味著不管是在地球東半球還是西半球,我們都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以前我們認為水星和太陽之間也存在潮汐鎖定,但後來研究發現水星自轉速度很慢,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和它自轉一圈的時間差不多,因此沒有完全形成潮汐鎖定。但是月球是完全被地球鎖定的,目前很難說有改變的可能,除非有外力給月球提供一個動力讓它啟動起來,打破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力平衡,否證我們很難看到看到月亮的暗面。

段玉龍:為什麼月球背面是否比月球正面受撞擊的次數多呢?月球是不是保護了地球?

肖龍:客觀來說,月球背面和正面是不一樣的。我們古人觀察月球時,會將月球的正面暗色區域叫作月海,而有亮色的區域呢則被稱作月陸。當我們有了天文望遠鏡之後發現,月海區域的撞擊坑要比月陸區域少。

而現在當我們能夠探測到月球背面後,發現背面的坑窪的確要比正面多很多。

但是我們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月球背面有些坑窪的形成時間有四十幾億年,而月球正面的月海區域的坑窪形成時間只有三十多億年,所以我們不能夠說月球背面被撞擊的次數就多一些。

還有一點是,月球是否保護了地球?實際上,月球沒有保護地球。如果月球能夠保護地球,那地球會更多的保護月球,因為地球質量更大,引力也越大,所以隕石飛向地月系統時,隕石更多的會因為地球引力的關係撞向地球。

而實際上,由於二者相距太遠,二者都沒有能力去保護對方免遭隕石撞擊。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圖源:視覺中國

六、飛碟 VS 嫦娥,中西對月亮的想象有何異同?

段玉龍: 我發現,東西方有關月亮的情感表達有一點區別。比如說在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裡的月亮往往代表的是一種惆悵,一種悲涼。但在西方文化裡,月亮有時好像跟邪惡是有一定關係的。比如月圓之夜就會看到狼人變身等等,怎麼理解人類對月亮不同的情感表達?

鄧文初: 從文化角度看月亮和從科學的角度看月亮,真的還不一樣。文化裡我們看月亮,究竟是在看什麼?我們古人在月亮裡看到的蟾蜍、兔子、吳剛和桂樹,究竟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呢?這不僅是個科學問題,也是個文化心理問題。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墨跡測試。就是在一張白紙上潑一些墨水,形成了不規則的圖形,然後讓你來看並說出看到了什麼。

這個測試的目的,就是找出你內心的投射,看出你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所以,我們古人看月亮,不是在看一個物件,看到的不是月亮裡有什麼,而是心裡需要什麼。

西方看月亮和中國看月亮,一個明顯的差異是,在漢民族文化裡我們幾乎找不到UFO的相關傳說,但這類傳說在西方文化裡就有很多。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榮格在1958年寫過一本書,叫做《飛碟:有關天空所見物的現代神話》,這裡面記載了很多跟UFO有關的故事,包括被UFO綁架的人、月球背面是UFO發射基地等等。榮格對此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分析,他說這是人的心理的一個總體性,一種自足的心理投射。當心靈處在一種不調和的或者是緊張的狀態,人們就需要透過這樣一種投射的方式來找到一種總和感,來彌補我們分裂的心靈。

所以,為什麼幾乎所有的UFO都是圓形的呢?這就是代表著一種完整、一種秩序和圓滿。這就又和我們中國的文化關聯上了。我們看月亮、過中秋節,也是會說到團圓,團圓就是一種秩序的和諧。

我們的月亮傳說裡,長生不老之藥也好,月桂樹也好,其實都是代表一種生命之源。月亮女神嫦娥作為母系社會的象徵,也是一種生命之源。在技術不斷擴充套件的當下,我們看月亮,很多時候是在追憶那種人類生命沒有分化之前的那種完整狀態。

本文對談專家: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月之羅曼史:穿過百萬年遇見你

版權宣告:本文系騰訊新聞《一起來嘮科》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但歡迎轉發至個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