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特斯拉、大眾,富士康造的新能源汽車能行嗎?

碰瓷特斯拉、大眾,富士康造的新能源汽車能行嗎?

富士康品牌(來源富士康官網)

當汽車電動化、智慧化轉型大潮洶湧而來,大家都在猜測誰能成為造車界的富士康時,年過70歲的郭臺銘卻自己帶著富士康加入了造車“戰局”。

最近有訊息稱,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將在10月18日釋出富士康旗下純電汽車品牌Foxtron的全新車型,命名為Model B。新車定位為緊湊型兩廂掀背車,基於MIH純電動平臺打造。

10月18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不僅僅是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的生日,同時也是其造車歷程中一個具有紀念性意義的日子。去年的這一天,富士康正式對外發布了Foxtron品牌,並帶來了Model C、Model E和Model T三款新車。當時,郭臺銘親自駕駛著Model E說:“這是我71歲以來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對郭臺銘而言是禮物,對特斯拉和網友來說是滿臉問號。這命名撞得也太離譜了,而最新車型Model B更是在外形上撞臉大眾iD系列,不得不讓人懷疑,富士康與瀕臨破產的臺灣“車王”裕隆合作造出的車靠譜嗎?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01

早有準備

富士康造車,是意料之內也是情理之中,這一場局已經布了17年。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以3。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安泰電業是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主要生產製造電瓶線、影音傳輸線束、倒車雷達及智慧裝置等車用電子產品,福特、大眾、日產等汽車公司都是它的客戶。富士康藉此正式進入汽車元器件行業。

但這之後四五年,富士康沒有太大動作,只是逐步將觸角伸向了中控、儀表盤等其他零部件領域。直到2010年,富士康開始為特斯拉、寶馬、賓士等傳統汽車製造商提供電子產品,後來部分Model S的車內面板就是富士康提供的。可以看出,這時的富士康還是在做代工零部件的老本行,只不過不再侷限於燃油車,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

到了2014年左右,富士康又決定進軍大出行領域,跟北汽新能源和滴滴都有合作,其中與北汽合作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專案,最後由於經營慘淡只能放棄。

時間來到造車新勢力蜂擁的2015年,在騰訊的主導下,富士康、和諧汽車共同出資了10億元,打造出網際網路汽車品牌“和諧富騰”。這次合作才算真正打響了富士康造車的“第一槍”,騰訊主要負責提供車聯網系統和技術平臺,和諧汽車負責營銷和服務網路搭建,富士康負責生產製造。

當時和諧富騰準備打造兩個品牌,一個是主打高階電動汽車市場的Future Mobility Corp(FMC),一個是主攻中低端市場的愛車公司。但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富士康突然打了“退堂鼓”,在後來專案落戶儀式上直接就沒有出席,不久後就被曝已經和和諧富騰分道揚鑣了。

不管什麼原因,反正總不會是不看好新能源汽車這一行業。因為2018年,富士康還透過子公司領投小鵬汽車的B輪融資,富士康出資3億元佔股2。94%。不過,2019年小鵬汽車海外結構重組時,富士康退出了小鵬股權,官方稱是為了避免影響小鵬汽車重組的時間表和確定性。

磕磕絆絆10多年,終於在2020年,富士康迎來了兩個重要合作方——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和裕隆汽車,富士康分別與FCA、裕隆成立合資公司,進行新能源整車設計與生產製造。其中與裕隆成立合資公司叫“鴻華先進”,富士康母公司以現金出資79。44億元、佔股51%,裕隆以開放平臺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佔股49%。

鴻華先進成立後,先是釋出開放式平臺架構的MIH模組化電動車平臺,後又在去年一口氣釋出3款臺灣自主研發的電動原型車。至此,富士康正式與“造車”一詞聯絡起來。

02

互相救贖

無論是對富士康還是裕隆來說,這個合資公司都像是一次“自救”。

先來說說裕隆集團,1951年在臺灣創立,以紡織工業起家,1953年設立裕隆汽車製造公司,為臺灣啟動了具有火車頭作用的汽車工業,是臺灣最大的汽車集團,有臺灣“車王”之稱。

上世紀90年代起,裕隆集團開始佈局內地市場,先後參與東南汽車和風神汽車等整車專案。後來在2010年,與東風汽車公司合資成立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銷售當時很火的“納智捷”品牌汽車。

碰瓷特斯拉、大眾,富士康造的新能源汽車能行嗎?

納智捷品牌(來源東方裕隆納智捷官網)

在內地市場,納智捷一開始吸引了不少眼球。2012年,東風裕隆僅憑此一款車型年銷量就達到了3。1萬輛。2015年,其銷量已經達到6。03萬輛。但是自此之後,由於車型較少、技術不突出等原因,銷量連續走低,2018年時年銷量已跌破1萬輛。

2019年可謂是裕隆的至暗時刻,不僅在內地毫無存在感,在臺灣也因鉅額虧損,準備斷臂求生。根據裕隆集團財報,2019年該企業稅後虧損高達244。65億新臺幣,彼時剛接班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不得不著手解散旗下整車研發中心“華創車電”。

也就是在這時,現任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找上了時任華創車電副總經理的左自生,希望裕隆不要解散華創車電,直言“像華創這麼精良的團隊,怎麼可以解散呢?”為後來的合作種下了種子。

裕隆需要錢,那富士康需要什麼,為什麼找上了裕隆?答案是造車資質和造車能力。畢竟在2015年時,郭臺銘就被馬斯克狠狠紮了心。

馬斯克在接受《德國商報》採訪時稱,製造汽車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不是隨便一家企業就能勝任的,“與手機或智慧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說,‘給我造輛車’。”

這還不得好好證明下自己?不過,富士康也很清楚自建工廠、辦理配套的手續、資質審批獲取整個流程有多複雜,那不如直接與一些汽車製造商合作來得更方便、更早一點證明自己。

而華創車電是裕隆集團過去十幾年花費近1000億元打造的,要資質有資質,要研發能力有研發能力,要經驗有經驗,要人才有人才,無疑能很好地助力富士康“殺入”新能源汽車市場。

去年5月,還有訊息稱,裕隆集團將回購東風裕隆合資公司中東風汽車持有的股份,回購完成後,原合資公司將專注於電動汽車業務,並與富士康展開合作。當時就有猜測此舉恐怕也是為了資質,方便富士康在內地生產和銷售電動車。

所以,與其說富士康是裕隆的“救世主”,不如說是互相救贖。合資公司成立僅一年多後,富士康就開發佈會,一下子推出3款新車,效率確實是高。

03

醉翁之意

效率高,那車怎麼樣,這才是最關鍵的。

先不說效能,光聽名字就感覺不對勁。不管是去年釋出的中型SUV Model C、中大型轎車Model E以及電動大巴Model T,還是即將釋出的兩廂掀背Model B,都與特斯拉Model系列撞名。馬斯克聽了都要哭笑不得,誰讓自己之前看扁過富士康呢。

外觀上,新車Model B又被質疑碰瓷了一把大眾ID。3,尤其是從側面看,C柱上的漸變裝飾都幾乎一模一樣。

碰瓷特斯拉、大眾,富士康造的新能源汽車能行嗎?

Model B(來源鴻海集團影片截圖)

碰瓷特斯拉、大眾,富士康造的新能源汽車能行嗎?

ID。3(來源上汽大眾官網)

至於動力方面,目前官方還沒有給到更多的資訊,只知道Model B是基於MIH電動車平臺打造,續航里程達500公里。

這裡提到MIH平臺,就要說說富士康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僅在造車。MIH純電車平臺是富士康與裕隆聯手推出的,該平臺的軟體/硬體對其他汽車公司開放,同時可相容轎車、SUV、經濟性車型、豪華車型等不同種類產品。

同類可作參考的還有吉利汽車釋出的SEA浩瀚架構,可實現A級到E級全尺寸覆蓋,滿足轎車、SUV、MPV、小型城市車、跑車、皮卡等全部造型需求;長安汽車釋出的智慧架構——MPA方舟架構,可覆蓋A級到C級車型尺寸,擁有16種動力組合;上汽集團推出的上汽零束SOA開發者平臺,匯聚了百度、阿里、騰訊、京東、華為、OPPO、科大訊飛等企業和汽車品牌的跨界合作。

劉揚偉曾對媒體表示,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Android。所以在MIH平臺亮相後,鴻華先進很快進一步成立了MIH聯盟,並歡迎所有品牌、開發商、汽車供應鏈廠商加入。

劉揚偉說,MIH聯盟的功能是整合汽車零件、科技和材料等供應商,組成一個電動車創新聯盟,按客戶需要提供解決方案,希望打入全球電動車市場。截至目前,官方資料顯示MIH平臺已有來自64個國家與地區、超過2370個會員,包括微軟、三星、寧德時代、比亞迪電子等。

如今看來,從平臺到車型,富士康都有了完整的規劃,只是尚未得到實戰反饋。劉揚偉曾表示,富士康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佔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大約5%的份額,出貨量為每年50萬-75萬臺。

富士康不想再當那個為蘋果打工的“流水線工人”了,郭臺銘曾放話:“既然我們能造iPhone,為什麼不能造電動車?不過就是4個輪子的iPhone而已。”這話跟李書福曾經的“轎車不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車殼,裡面兩個沙發嗎”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富士康不是吉利,沒有根深蒂固的技術儲備,也沒有新勢力完整的營銷和售後體系,僅憑在3C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能成功遷移到汽車產業嗎?

作者 | 劉媛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