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史記中明確記載,老子是春秋時期人,但是許多學者不認同這種說法,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首先他們認為司馬遷《史記》本身的記載,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

《史記》裡說老子是楚國苦縣人,苦縣在現在的河南鹿邑一帶,但在孔子在世時,那個地方是屬於陳國的,孔子死後很多年以後,陳國被楚國吞併,這個地方才屬於楚國了

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很多學者認為按照《史記》老子年長於孔子,如果他確實是苦縣人,那應當說他是陳國人,如果說他是楚國人,那就說明他在孔子死後很多年還生活在世上,也就是老子是晚於孔子的。其次歷史以來,特別是宋朝以來很多大學者,如:陳師道、畢沅、崔述等人,對於老子、李耳、老聃是否是同一個人,生活在什麼年代,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清末民初梁啟超、馮友蘭等人,主張《老子》成書於戰國以後,理由是第一:孔子之前書籍之類都是官方作品,沒有私人著作,所以《老子》這本書應該是《論語》之後;第二春秋時期的著作都是對話式的問答體,而《老子》的文字不是問答體,所以應該在《論語》、《孟子》之後;第三《老子》這本書用了許多語言,如“侯王”、“仁義”、“萬乘之國”等等,這些都是戰國時期所常用的語言;第四記載春秋時期的史書,《春秋》、《左傳》、《國語》也沒有提到過老子。在戰國時期有兩位思想家墨子、孟子,特別喜歡批評別人,但他們的著作也都沒有提到老子。

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同時,支援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這一派也不弱,他們以胡適為代表,有郭沫若、唐蘭等人,對梁啟超等人的論述進行了一一批駁,兩派在二三十年代圍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這兩本書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爭論,兩派的爭論焦點是:李耳、老子、老聃是不是同一個人?《老子》這本書是春秋時期出的,還是戰國以後出的?

然而那些主張老子是戰國以後的學者的論述,猜測多於論據,所論述的很不充分。而且有人主張《老子》這本書是在《莊子》之後。

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可是在《莊子》這本書裡多次提到老聃、老子,而且大量的引用了《老子》這本書的內容,許多學者認為,《莊子》這本書寫的大多是,什麼大鵬鳥啊,小麻雀呀,人物大多是虛構的,因而老子可能是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

然而《莊子》這本書中的老子不是一個簡單的虛構人物的問題,《莊子》大量的引用了《老子》這本書的文字並對他進行了解讀,難道莊子在虛構一個人物的同時,還虛構出一本書來並且對他進行解讀。

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而且《莊子》這本書不是莊子一個人寫的,還有他的後人寫的內容,那麼莊子的後人會根據莊子虛構的一個人物編造出一本書來,並且對他進行解讀嘛。

《莊子》這本書的整個《內篇》就是解釋《老子》這本書的思想的,在中國歷史上,莊子可以說是真正理解老子思想的第一人

老子的思想後來得到了多方面的解讀,形成許多學派,在齊國齊威王、齊宣王時期,齊國在它的首都臨淄設立的稷下學宮,廣招各國學者給這些學者很高的身份地位,各國學者紛紛湧入齊國推銷各自的思想。

而當時齊王關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治國,因此在稷下學宮裡的老子學說傳人如環淵等人,對老子的思想的理解是有時代傾向的。

因而老子思想的解讀的另一個分支,莊子這個分支並沒有得到重視,在漢朝初期也是重視老子的治國思想,而莊子更注重養生問題,也並沒有成為思想的主流。

老子的身世之謎-老子是誰(二)

在民國初年二三十年代圍繞老子生活的時代,和《老子》這本書面世的時間爭論主張《老子》戰國以後出的這種觀點,在學術界是占主導地位的。

但是到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國,墓中出土了竹簡《老子》這說明在戰國早期,《老子》這本書就已經廣泛的流傳了。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情況,一本著作要廣泛流傳於世,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那麼既然《老子》這本書在戰國早期就廣泛流傳了就必須成書於戰國時代之前的春秋時期,關於老子生活時代的爭議也就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