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

69

第一次相見溝通時,對方大多會問一句“你是北方人吧?”這不奇怪,因為我一說話,充滿這地道北方特色的口音就會將我是一個北方人的本質完全暴露。

一旦具體到我來自內蒙古人時,對方嘴型馬上變成一個大大的“O”,伴隨著一聲長長的驚訝聲音,然後緊跟一句“大草原蒙古包,內蒙古牛羊肉是真的正宗”。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企鵝之於南極,北極熊之於北極,東方明珠之於上海。

“不過。。。。。嗯……我雖然是內蒙古人……但是其實吧……我也沒有見過草原和蒙古包”

“你沒見過草原和蒙古包?那你還說自己是內蒙古人?冒牌的吧”

雖然看似不經意間的玩笑,但是這玩笑次數過多,且對方給出的回覆高度一致的前提下,讓我不得不對這個問題及背後的原因進行反思。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風吹草低見牛羊”?除此以外,你還會想到什麼?

甭說是你,就是生長在內蒙古的我,對此也知之甚少。我可能真是一個假內蒙古人。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你就會想到牛羊草原蒙古包?且只有草原?

其實原本我已經編輯上千字準備對我的家鄉進行一個相對全面的介紹,但是轉念一想,這並不是我所希望表達的。或者說,即使我將官方介紹全盤複製,很多人也根本沒有時間和興趣瞭解。

《大同》

是周浩執導的記錄電影,於2015年1月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該片以原大同市長耿彥波為主要拍攝物件,展現其在大同主政期間,對這座以煤礦為主導產業的城市所進行的大力改革。

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耿彥波對於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規劃。工農業是經濟基礎,文化產業屬於上層建築,文化產業的發展既能展現出城市未來發展願景,又能為城市對外的形象展示添磚加瓦。

這是一個內外交流的視窗,或者說是架起溝通發展的橋樑。

而這些,則十分考驗執政者的智慧和遠見。

這又讓人不得不想到前兩天網路曝出獨山縣400億借債大興土木的新聞。整個影片中最讓我震驚的莫過於造價花費2億的天下第一水司樓。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

圖片擷取自觀影片

雖說文化領域的提升對當地經濟帶動是一件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但與山西相比,獨山縣無論從經濟基礎還是知名度上,都差了幾個量級。當然並非貶此贊彼,從完整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400億建設為獨山縣帶來的成果和投入是否成正比。

無需多言,一目瞭然。

並不是說經濟發展若沒有達到一定量級就不能進行文化宣傳,或者說文化發展一定靠經濟體量的支撐才能前行。陳舊刻板的印象在日新月異的文化進步中是不折不扣的倒退,而脫離現實的假大空也會淪為笑柄,遺臭萬年。

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全面進步,才能在擁有5000年璀璨文明且經濟發達的今天獲得更多的知名度和遊客青睞。

蒙古包對於內蒙古來說,是一張明信片,是一張很特別的明信片。因為在目前來看,無論是草原,還是蒙古包,包括那濃郁的地域特點,都深深的植根於此,聞名全國。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

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在網際網路已經經歷過諸多變革的時代,面對一個內蒙古人進行溝通時第一句便是蒙古包和牛羊,且僅是如此。對方能夠第一時間提到自己家鄉的特色併為之讚美我十分感謝,這是對我的尊重,更是對我家鄉特色的支援與肯定。

但是從心底來說,卻讓我很難高興得起來。

這就像我去相親,對方連面都沒見就直接誇讚:這個小夥子陽光活潑,蠻好的。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中國有大熊貓,但青花瓷同樣知名。你當然可以笑稱我們是“基建狂人”,請不要忽略,北斗,已經建成!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印象中已經是第二次引用此句。

在物質和精神生活顯著提升的當下,全民消費能力也同比提升。全國城鄉建設今非昔比,旅遊景點、文化產業更是遍地開花,相較於多年以前,在對於吃飽穿暖的基本物質生活以外,人們普遍擁有更高追求。

如今現狀是消費者的選擇層面越來越多,如何透過擴大宣傳和服務水平提升來贏得更多遊客的觀光和好評,這可不單單是景區本身的思考所在,而是作為景區所在轄區乃至省市文宣部門需要思考的問題。

草原之於內蒙古的標籤化能夠促使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起並提到,如此看來宣傳營銷層面可謂極其成功。但對於省市形象和未來長久考量,“第一眼美人”或許弊大於利。

因為人們只記住了“第一眼”,但缺少了第二眼、第三眼的持續關注,在眾多美景齊放的時刻,沒有了持續的輸出,也就更容易被忽略。

說人話:太過單一。

北京有天安門故宮八達嶺,天津有津門八景,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大小雁塔不夜城回民街,江浙滬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更是遍地開花。但從歷史淵源、地域地貌及多民族文化角度來說,內蒙古拿得出手的“寶藏”同樣太多太多。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

遼中京大明塔     圖片來源:搜狗百科

遼中京文化、紅山文化、第四紀冰川遺址這是在我們縣城人盡皆知的景點,但是這些卻僅僅突破了市域範圍,省外鮮有人知。

幾乎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印象中最最深刻的,仍舊只記住了草原蒙古包這一個。

還從來沒去過。

過去條件很艱苦,“好吃不如餃子”成了我爺爺的口頭禪,逢年過節包餃子是規矩。但現在條件好太多,餃子也就成為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常便飯。

再好吃的東西,吃的太多也會膩。大魚大肉的猛吃幾頓,心裡就開始想念湯湯水水的清淡。

為什麼以前很多人特別盼望過年?卻感覺現在的年少了些許味道?因為曾經對年的期盼和心理預期,在終於到來時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感。而現在,心理預期的提升,生活水平的富足,天天都是年,而曾經的年,也終於從美好的期盼變成了僅存的一種——儀式感。

又長大了一歲,僅此而已。

更何況,從小接觸網際網路,吃穿用度不愁的00後甚至10後,又怎能體會到當初條件的艱辛?

時代變了,與時俱進不止說說而已。落後不一定捱打,但註定被淹沒、淘汰。

你會為了親身感受遼闊草原和大口酒肉特地來一次內蒙古嗎?

我沒有資格直接給予答覆,但是如果用5000塊綜合預算來計算和對比,我或許會選擇成都?重慶?廣州?雲南?或者是三亞……

我不知道5000塊夠不夠,如果需要增加預算,或是預算過萬,我還是想體驗一下國外不同的風土人情。

只能說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這也僅代表個人觀點。

旅遊對我來說是放鬆身心,給身體和心靈的短暫假期。我所希望的是在有限的資金之內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看到重慶洪崖洞那張照片的時候心底就湧起了衝動,火鍋更是誘人。前兩天我的同事剛剛從成都返回,那種情不自禁的讚譽能夠體會到真的是發自內心。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

成龍電影《絕地逃亡》中對於草原景象的描繪便是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熱鬧的篝火晚會。

我感覺5000塊只是為了體驗這三樣,未免有點……下次一定去!

對於一個具有2534萬常住人口(2018年資料)的人口大省來說,是否有些許缺乏多元化的旅遊產業色彩?與此同時,在“草原民族”標籤如此濃郁的2020年,是不是應該考慮對其他特色產業進行一個全面化、現代化的提升和推廣宣傳?

畢竟除了草原和牛羊,地大物博的內蒙古還有著太多太多值得人們親身探尋的精彩。

作為一個在外的內蒙人,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在看到關於內蒙古的宣傳中,能夠多一些不同的聲音……

為什麼提到內蒙古,就只想到牛羊和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