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三缸機已經是極限了,但沒想到雙缸機來的能有這麼快!

還以為三缸機已經是極限了,但沒想到雙缸機來的能有這麼快!

L3發動機取代L4發動機的速度比V6發動機退出市場的速度慢得多。不可否認,L3引擎在市場接受度方面打破了市場平衡規則。儘管一些企業瘋狂地試圖找出L3引擎有多吸引人,但最終失敗的結果足以解釋這個問題。從V3到L3,內燃機的演變趨勢看起來像汽缸數的演變,但實際上汽缸數只是排氣容積減少的直接反映。內燃機的發展方向實際上是朝著小排量的標準發展,這與汽缸數的發展方向沒有直接關係。

還以為三缸機已經是極限了,但沒想到雙缸機來的能有這麼快!

排氣容積=單缸空氣容量*氣缸數量,公式是眾所周知的。2。0升發動機通常由4個容量為0。5升的氣缸組成。即使有渦輪,氣體容量的大小也不會改變。企業希望透過新技術降低氣容量,並確保動力平衡。新技術可以在某種意義上代表氣缸容量。例如,在10年前的市場上,一臺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容量相當於0。5升的氣缸。

因此,與2。0升的排氣容積相比,渦輪的出現將汽缸容量降低到1。5升,這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氣缸中總是有壓縮的空間,我相信所有的企業都不會跳過這一步,直接縮小氣缸。縮小氣缸的前提是汽缸不能再縮小了。市場的總體情況是:三缸機的排量驚人地一致,都小於1。5升,也就是說,單缸最大氣體容量是0。5升,這是三缸機器的極限。對於普通的三缸機器,1。0L-1。3L的排氣量更常見。

還以為三缸機已經是極限了,但沒想到雙缸機來的能有這麼快!

原因很簡單。由於結構的限制,當單個氣缸的排氣容積減小到0。3L時,氣缸直徑和活塞的運動路徑將被大大壓縮。鋼瓶越多,造成的浪費就越多。即使排量較小的發動機有渦輪作為技術支援,扭矩損失也會更加明顯,動力效能不佳是不可避免的。這個階段,有效的方法是減少氣缸的數量,增加單個氣缸的容量,確保在高速下功率不會損失,並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這是三缸機器誕生的根本意義。

畢竟,即使是1。0升排量的發動機,其單個排量也差不多就0。33升,而傳統的1。3升三缸發動機的單個氣缸排量超過0。4升。事實上,就動力效能和熱損失而言,該資料水平要優於相同排量的四缸發動機。效率催生了四缸機,用四缸機取代了三缸機,也催生了新的閉缸技術,使三缸機和四缸機成為特定工作路徑下的兩缸機。

還以為三缸機已經是極限了,但沒想到雙缸機來的能有這麼快!

一般的閉缸技術可以實現特定工況下的雙缸閉環技術,並停止供油系統的執行,節省一定的燃油。儘管停止噴油的兩個氣缸仍在進行機械往復運動,但從氣缸的實際驅動特性來看,達到了某種意義上的雙缸驅動。引進雙缸技術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節約燃料和減少排放,並透過技術推廣確保強大的產品吸引力,這不同於三缸機器被推向市場的事實。當然,這只是一種雙缸技術。豐田真正的雙缸機器已經在試探消費者。基於新的TNGA-B平臺架構開發的雙缸發動機將和電池電機系統配合形成驅動系統,這將更好地確保動力和油耗的平衡。

在過去的十年裡,發動機從V6迅速轉變為L4。雖然L4到L3受到了一些阻力,但一些企業仍在規劃自己的市場。對行業來說,三缸發動機並不是終結。三缸發動機只是實施新技術時完成的最後一個動作。如果不是因為氣缸容量的限制,我認為沒有哪個企業喜歡三缸機。吉利、通用、福特和標緻雪鐵龍都是三缸機器,我認為它們都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