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的背後其實是餐飲業的消費分級

近幾年,消費升級這個概念很火,如同幾年前的“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和近期的“元宇宙”一樣,消費升級也成為各界人士掛在嘴邊的流行詞彙。

反對者認為如今我們處在消費降級的時代,中間派認為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共生的年代,疑惑派發問:消費升級真的發生了嗎?

記者瞭解到,消費升級的提法最早來源於一組資料,即消費需求對整體GDP的貢獻由2001-2008年的45%提升至2009-2016年的65%左右,這組資料表明消費的地位上升了,從那時起至現在,其實是消費在主導中國經濟的增長,而不是投資、出口。

這樣看來,消費升級的確發生了,消費降級的提法也不無道理,它是指消費者不願意為品牌溢價買單,低價優質的產品更受消費者喜愛。

筷玩思維認為,這種消費降級本身就是一種升級,因為它所做的事情就是為消費者讓利,讓消費者用同樣的價格甚至更低的價格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因此,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餐飲也在經歷消費升級,比如消費者開始追求品質、健康並重視消費體驗、珍惜時間的價值,甚至原本不青睞餐飲的資本都紛紛入局。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消費者,你怎麼判別一家餐廳是否值得一試?通常來說有兩種方法:1)、自己試錯;2)、詢問朋友。但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社交圈都是有限的,餐廳的好產品、新品並不能很好地觸達消費者端,資訊是不對稱的。

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餐廳只需維持現狀即可,因此整個餐飲的升級換代相對較慢,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點評平臺、生活社群以及微信朋友圈、短影片平臺等的出現,消費者透過他人的評價就能更便捷地找到好產品,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反而會倒逼餐廳去改革。

資訊變得暢通了,餐飲也就變成了有生命的活水。

再加上消費者的錢包變鼓了,消費能力增強了,他們有更多自主權,可以花錢吃得更健康、更有品質,可以單純為了體驗買單,還能用同樣的錢吃一頓超出預期的飯。

1)花錢買健康

在食品消費領域,碳酸飲料價格長期在3塊左右,而一些新型茶飲、果汁不少都達到了15-30塊,但後者銷售增速最快,前者在快速下滑。在淘寶的速食產品中,霸蠻牛肉粉售價在30元左右,但同樣能與眾多5-6元的泡麵一決高下。

有些餐飲品牌專為白領提供品質快餐,客單價在40元左右,雖然比一般的快餐幾乎貴了一倍,但每天的線上商城可以賣掉14000-15000份盒飯,可見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這一點從沙拉等輕食餐的流行也得到了證實。

2)花錢買體驗

消費者願意為更好的生活方式買單,如更好看的食品包裝、更舒適潮流的餐廳環境,甚至是排隊買某些網紅食品。

筷玩思維認為,消費者這時消費的不僅僅是食物本身,而是典型的體驗消費,它是一種小確幸,為了悅己,或是為了在社交圈標榜自己的身份。

3)花同樣的錢買到更好的產品、更好的體驗

典型的案例是:“高冷”的無印良品在中國的勢能不斷走低、業績增速放緩,不斷降價似乎也難掩頹勢,而與其共享某些供應鏈的網易嚴選的產品卻走俏,憑藉“10元享受品質生活”口號進入市場的名創優品,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近200億。

外婆家就是用低價優質的產品開啟市場的典型例子,消費者花同樣的錢,不僅可以品嚐美食,還能在“華麗吊燈、藤編木椅、青磚牆、裝飾畫”這樣時尚的環境下用餐,“低價卻不掉價”、整體體驗大大超出了消費者預期。

筷玩思維認為,這波消費升級最核心的就是資訊的通暢,消費者的需求表現的更真實。更多優質產品開始出現,一些低價優質的產品也在崛起和發展壯大,下一波的消費升級仍要回到餐飲的源頭,即徹底保證食品的品質。

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曾經說過,現在做生意要圍繞兩件事:一個是幫使用者節省時間;一個是讓使用者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每個人一天只有24個小時,一分一秒也多不出來,並且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沒人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不想等車,可以叫

滴滴

,最後一公里要衝刺了,可以騎共享單車;線上能買到線下同樣的產品了,為何要再勞神費力去線下?因此,網購、外賣得以流行。

在2017年以後,便利貨架成為風口,這一專案切入的就是“時間消費”這一領域。

去便利店太遠、網購太慢,因此就有了放置在辦公室、電梯口的便利貨架,從最開始的零食到最後直接把冰箱搬過去來盛放酸奶、水果等更健康的食物,有的便利貨架商家還在零售上做創新,把幾種零食組合在一種零食袋內,以此滿足顧客多樣化嚐鮮的需求。

據瞭解,這種模式產品的毛利在30%-40%,一個月流水至少2000-3000元,客單價一般為4-5元,這一模式極度滿足了白領們對零食即買即食的需求。

餐飲業近幾年湧現的智慧櫃、掃碼點餐、自助便當機以及外賣等都是為節省顧客時間而生。

當然顧客還要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比如週末約上朋友或家人在一個環境適宜的餐廳放鬆身心,最典型的就是各種主題餐廳了,比如音樂餐廳、貓咪咖啡館等,商家用環境營造不同的文化氛圍來給消費者以沉浸感。

筷玩思維認為,消費者由物質消費轉為時間消費是典型的消費升級,過去人們用時間賺錢,現在人們用錢來“買時間”,雖然買不了長生不老,但在有限的時間裡,人們可以更好地支配它,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在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中,消費行業受經濟的波動影響最小,而民以食為天,餐飲是剛需,自然受經濟波動影響更小,因此餐飲是一個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生意。

但過去,資本並不喜歡投餐飲,原因很簡單,資本要的是快速增長,餐飲穩定但它未必能為資本賺快錢,規模化擴張的問題重重。

如餐廳對選址的要求很高,如果選錯了,很有可能成為商業地產的打工者,並且傳統餐飲的財務規範並不清晰,消費者關係不明朗,更重要的是它的品類口味都很容易被複制、轉化成本很低,比如如果目標餐廳人太多,消費者可以馬上轉到隔壁的店去消費。

再加上,餐飲本身是一種重資產模式,規模化擴張門檻較高,因此即便餐飲是剛需,有著充足的現金流,也無法獲得資本的芳心。

但隨著網際網路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第三輪消費升級潮的到來,餐飲業發生了許多變化。比如,電子支付使餐廳財務收支清晰透明、餐飲SaaS系統可降本提效、工業化生產代替小作坊使得大規模複製成為可能,這些似乎都在暗示著巨頭餐飲企業將在中國誕生。

因此,不少資本開始關注餐飲並形成了一波波餐飲投資熱潮,比如早些年的火鍋外賣市場、近幾年的新式茶飲/咖啡市場和小龍蝦市場以及外賣、新零售、供應鏈等市場。

資本並非先知,有些專案會折戟沙場,但也有不少餐飲專案乘上資本的快車後發展的不錯。

筷玩思維認為,相比於傳統餐飲的掙錢開店、開店掙錢、掙了錢再開店的增長方式,資本助推的餐企擴張速度更快,這對餐飲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升級,當資本開始攪局後,餐飲的更新迭代會更快,資本在推動整個餐飲業的升級。

餐飲的消費升級正在發生,從C端來看,消費者趨向於為品質、健康買單,為悅己和美好的體驗買單;從B端來看,在資本的助推下,餐企也可以把好的想法、好的模式變現並挖掘出更多的消費需求。

消費者對食品的品質、健康的需求其實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升級,因為這種需求一直在。在消費升級的熱潮下,餐企如若能借助資本的力量建立起更高標準的食品加工廠,實現標準化、口味的統一,這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餐飲消費升級,那麼,餐飲業跑出若干巨型中餐航母還遠嗎?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