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騰飛是“硬核想象”的強大底氣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鄭宇飛

“你們儘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

春節假期已過,但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熱度依然不減。繼中核集團在微博喊話電影主創團隊後,中國航天、中國建築、中國石油等也來“團建式”報到——“我負責通訊”“我負責能源”,還紛紛展示了各自領域內高新技術成果。硬核聯動讓網友們驚喜不已,“這就是整整齊齊的國家隊排面!”

科技騰飛是“硬核想象”的強大底氣

一部電影緣何吸引諸多“行業巨頭”力挺?說到底還是與現實產生了足夠共鳴。從驚險刺激的空戰對抗,到質感厚重的工程機械,電影裡那些令人震撼的視覺畫面,並非完全源於想象和特效。可行駛、可作業、可變形的UEG地球聯合政府機械裝置,是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徐工集團根據導演團隊要求用實物改造的;穿上就能讓人變身“大力士”的酷炫機甲,依託於在工業製造中已經投入應用的外骨骼機器人;劉德華扮演的圖恆宇在研究數字世界時,觀眾們馬上能聯想到量子保密通訊和量子計算機……小到隨身碟、耳機,大到太空電梯和核彈引爆裝置,很多超級裝備、前沿設定,都能在現實場景中找到對應,甚至稍微“換臉”就成了拍攝素材。

可以說,正是這些真實存在的中國製造,為創作者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科技騰飛是“硬核想象”的強大底氣

科技騰飛是“硬核想象”的強大底氣

用導演郭帆的話說,真實世界跟影像世界是有必然聯絡的,強盛的國家才能託舉起強大科幻產業,這是已經被文藝史、電影史證明了的。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背後正是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的躍升,體現出國家文化工業水平的進步。這些年,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系列國之重器驚豔世界。“T”字構型空間站佇立蒼穹,“FAST天眼”引領人類遙望太空,“華龍一號”突破核電技術壟斷,“北斗”成網布局全球精準導航……一次次被重新整理的自主創新進度條,為服務民生、造福社會、促進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驅動力,也讓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一次次被點燃。

“別人的科幻是科幻,我們的科幻是現實、是未來。”大國科技騰飛讓電影情節不再遙不可及,更給了每一位創作者乃至普通觀眾“儘管想象”的底氣。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熒幕上悲壯浪漫的科幻之旅,其實也足以帶來深刻的現實啟迪。

今天的人類,當然並未如科幻片中那樣逼近存亡邊緣,但卻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如何生存的歷史抉擇。

放眼當今世界,解決氣候變暖、環境惡化、重大自然災害頻發、能源資源短缺、糧食安全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戰,科技力量是關鍵,開放合作是途徑。如電影中一樣,中國也始終在朝著這一方向努力。與之同時,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度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發展能否搶得先機,也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競爭位勢。

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來說,面對各種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科技創新能否持續突破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歷經一代代人接續奮鬥,中國在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賽道上,正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但也要看到,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仍有短板,重應用輕基礎的軟肋始終存在,特別是在高階晶片製造、科研測試儀器、工業設計軟體、航空發動機等領域,面對的瓶頸還有很多。此外,愈發突出的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浪潮,更是需要時刻警惕的外部衝擊。最近,美國這邊提議對華為全面“斷供”,那邊搞小圈子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裝置。不斷擴充的實體清單,步步緊逼的打壓封鎖,令“卡脖子”危機進一步凸顯。

如果說,大片裡的硬核科技讓我們從另一視角見證了大國實力,那麼現實中的種種挑戰則提醒著進一步攻堅克難的戰略必須。

“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

影片裡的這句臺詞,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現實中,我們同樣要保持定力、增強信心。制度和市場就是最大優勢,中國人的智慧就是不竭的動力源泉。我們曾飽嘗“捱打的滋味”,但絕地反擊的傳奇從未停止。就拿“晶片危機”來說,雖面對重重圍牆,如今中國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第一條量子晶片生產線也於近日亮相。自立自強,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辦好自己的事,永遠是面對狂風暴雨、驚濤駭浪的最有效路徑。在日趨嚴峻的國際競爭中,向最高處仰望,往最深處紮根,應成為我們更加堅定的信條。從政策佈局、研究投入,再到具體領域裡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都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入手,一點一點補短板、一步一步強筋骨,假以時日我們終會戰勝挑戰,把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流浪地球2》中,拯救全人類、奔赴新家園的恢弘計劃將持續2500年,歷經一百代人。

有人說,只有中國人才敢想象以這樣的時間跨度去做一件事,也只有中華民族擔得起這樣的信念與堅韌。

大國崛起,長路漫漫,以愚公移山的志氣奔赴遠征、用滴水穿石的毅力向上攀登,我們一定能讓更多燦爛夢想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