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上的這幾種行為,都是在傷身體,很多人還在這樣做

大家在一些飯局裡,可能經常會遇到有人不停地夾菜、倒酒、勸吃。

其實這種熱情,有時候不僅讓客人有壓力,也會傷害客人的健康!

勸人喝酒,就是增加別人患癌的風險!

飯局上的這幾種行為,都是在傷身體,很多人還在這樣做

所謂無酒不成席,國人聚會應酬,少不了酒。飯桌上,勸酒是國人表達好客熱情的一種方式,正所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彷彿只有喝得夠多、喝得夠盡興才能表達出好客之意。

但如果告訴你,多喝一口就可能離癌症更近一步,你是否會放下手中的酒杯,或者不再勸酒?

英國科學月刊《成癮》(Addiction)(英國老牌醫學-精神病學雜誌,影響因子4。97)刊登的一項綜述文章指出,酒精可以致癌,並且至少與七種癌症相關:

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

除了這七種癌症,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酒精還會導致面板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而且,飲酒量越大,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越大。

酒精如此危險,能做到的就是:能不喝就別喝,要喝也要儘量少喝。中國營養學會建議的成年人適量飲酒限量是:

成年男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相當於啤酒不超過1瓶,或葡萄酒不超過250ml、或38度的白酒不超過2兩,高度白酒不超過1兩);

成年女性一天的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克(相當於啤酒半瓶多一點,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別超過1兩)。

飯局上的這幾種行為,都是在傷身體,很多人還在這樣做

“趁熱吃”,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食管癌,雖然沒有胃癌、肺癌、肝癌出名,但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它在我國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中排第四位。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

我國食管癌發病和死亡病例約佔全球一半。全球每年食管癌發病為57。2萬人,死亡50。8萬人。我國食管癌每年發病30。7萬人,死亡28。3萬人。而飲食過熱造成的慢性灼傷,正是誘發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熱飲是IIA類致癌物

“趁熱吃”、“趁熱喝”……不少人生活中都有這種習慣,殊不知食管癌還專門盯著喜歡“趁熱”的人!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6年6月15日《柳葉刀腫瘤學》雜誌正式發表的致癌物評估報告中,將非常熱(高於65℃)的飲品列為很有可能的(IIA類)致癌物。

這項研究報告發現,在中國、土耳其及南美洲國家地區的人們通常習慣飲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罹患食管癌的風險也隨之提升。

不是說吃得燙就會得癌,而是吃燙的多了會增加致癌風險。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正常情況下,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當口腔感覺到很燙時,溫度大多已在70℃左右。

經常吃燙食的人,口腔已經習慣了高溫。在食物溫度很高的情況下,也不覺得燙,但實際損傷已經存在。在接觸到65℃以上的熱食、熱飲時,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受傷了,組織細胞便開始新生。但如果經常燙傷口腔和食道黏膜,會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反應,從而增加食道癌變的風險。

飯局上的這幾種行為,都是在傷身體,很多人還在這樣做

“大魚大肉”容易導致一些健康問題

肉和魚本來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富含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而且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利用率高。但如果吃得過多或不合理就容易導致一些健康問題,尤其是畜肉。

專家表示,拿牛羊肉等來說,過多攝入可增加男性全死因死亡風險,也會增加2型糖尿病和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大魚大肉”的烹飪方法也比較傳統,以油炸、紅燒最為常見,而這在操作過程中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過去,肉類食物吃得多,是大眾追求的目標。可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大眾對肉食的熱情逐漸下降。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豬牛羊肉人均佔有量由2014年的50。31公斤、2016年的47。17公斤,下降到2018年的46。8公斤。雖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薦量相比攝入量仍偏高,但趨勢是在下降的,這是好事。

以前家裡來了客人,總要買回一大堆肉食,牛羊肉雞鴨魚,或紅燒或油炸或燉煮,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對客人的重視。如今這種“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已逐漸被國人放棄,待客不再追求滿桌“硬菜”,多了各種健康的搭配,日常餐桌也是如此。

飯局上的這幾種行為,都是在傷身體,很多人還在這樣做

飯後K歌傷嗓子

聚會吃飯後,大家再到KTV高歌一曲,已成為許多市民的享受。而專家提醒,飯後一小時內不適合唱歌。

唱歌是一項聲帶運動,當唱到高音部分,聲帶振動頻率過高,嗓子就會處於疲勞狀態,再加上酒精強烈刺激喉嚨,易使聲帶充血,不僅會讓咽喉腫脹、沙啞,還易誘發聲帶小結。大部分血液集中在胃腸道,如果立即唱歌,一部分血液分流到肺部,影響胃部消化。

專家建議,聚會唱歌最好不要在飯後1小時內,醉酒者千萬不要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