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史之亂中,封常清為何會被玄宗殺害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命李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帥,率兵東征,命封常清平瀘節度史,負責防守洛陽。高仙芝,封常清領命之後,迅速趕到洛陽,並利用玄宗的內帛招納了十五軍隊,其中五萬由封常清率領,駐守洛陽,其餘十萬由高仙芝率領,駐守潼關。堂堂的大唐帝國為何在關鍵時刻為何無兵可調了呢?

在安史之亂中,封常清為何會被玄宗殺害

原來,唐朝到玄宗時期,國力空前強大,百姓異常富有。依靠當兵養家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受“好男不當兵”的影響,一般百姓不願將子女送入軍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唐朝不得不實行募兵制(高價請人當兵),同時,唐玄宗晚年熱衷於開邊。為了保證邊疆戰事的順利進行,唐玄宗在邊疆設立了大量的節度使,這些節度始,不僅掌握著兵權,還掌握著邊疆的財政,人事等權力。到安史之亂爆發之時,邊疆兵力已達三十多萬,中原的兵力僅十多萬人,分佈在廣大的內陸地區。多年的邊境戰爭,使得唐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惡化,不得不在邊境部署大量軍隊。邊境的軍隊不能調,內部的軍隊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募兵也就不奇怪了。

封常清等人雖然募集了十多萬軍隊,可這支軍隊是一支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且來源複雜,主要由一些市井混混,無業遊民等組成。用這樣一支軍隊,對抗安祿山的叛軍,其結果可想而知,不出三天,洛陽即被安祿山佔領。封常清只得率領餘部撤往潼關。

在安史之亂中,封常清為何會被玄宗殺害

見封常清撤走,安祿山忙派兵追擊。追至潼關之時,發現潼關易守難攻,防守嚴密,只得撤回洛陽。原來,封常清與高仙芝早就商定,一旦洛陽陷落,即退入潼關憑險而守。潼關地勢險要,退可保長安不失,進可以收復洛陽。

安祿山回到洛陽後,立即登基稱帝,並任命文武百官,封賞造反有功之人。安祿山剛剛稱帝,便傳來後方反叛的訊息。此時的安祿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進不能取潼關,退又擔心封常清從背後襲擊。正在安祿山左右為難之際,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局面,他就是邊令城。

邊令城為唐玄宗親信太監,被玄宗派往封常清,高仙芝處做監軍,此人貪婪無比。一入軍中,便向高仙芝等人索要賄賂,引得高仙芝破口大罵,索要賄賂不從,邊令城便為其侄兒求官,要求將其侄兒送入軍中,要高仙芝封其為偏將。高仙芝拒絕到:“汝侄寸功為立,何以為將!″惱羞成怒的邊令城見高仙芝不為所動,於是上書玄宗,指封常清等人貪生怕死,導至洛陽陷落,退守潼關後又擁兵自重,停滯不前。接到邊令城的上書後,唐玄宗勃然大怒,不問青紅皂白,下令將封常清,高仙芝斬於陣前。封常清,高仙芝死後,玄宗命令哥舒翰代理二人之職,負責潼關的防守事宜。

在安史之亂中,封常清為何會被玄宗殺害

從文中可以看出,玄宗之所以殺害封常清,恐怕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對洛陽迅速失陷的不滿。

二,不瞭解戰爭形勢,希望迅速結束戰爭。對其屯兵不前不滿。

三,受邊令城的影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