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父母要少催促,越催促自律性越差

孩子磨蹭,父母要少催促,越催促自律性越差

我家孩子已經讀四年級了,班級群裡依然有家長時不時地在群裡@老師,詢問老師家庭作業是什麼,老師建議家長讓孩子養成自己記作業、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家長無奈地說,她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了,可現在四年級了,依然靠催促,不催就不寫作業。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把孩子盯住,養成了好習慣,以後學習就不會那麼費心了。殊不知,越是這樣,越會讓孩子自律性變差。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你坐好了,腰板停止了,眼睛不要離書本這麼近,注意拿筆姿勢”“你都做了半個小時了,才寫這兩個字,還想把書念好了?”“每天寫作業都得我催著,催一下寫一下,這樣下去早晚完蛋”……

孩子磨蹭,父母要少催促,越催促自律性越差

嘮叨、催促成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主旋律,那麼,離孩子自主學習的目標就會越來越遠,過度嘮叨、催促會導致兩種結果:

第一,消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沒有了自信

當父母一遍遍地在孩子身邊催促、怒吼、嘮叨時,消極的心理暗示就會逐漸增加,這猶如給孩子貼上一個壞的標籤,他會真的認為自己不行,一無是處,失去了自信。

我們常說,思維決定意識,意識決定人生,心理暗示其實也是我們思維的過程,它會逐步改變意識結構,會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響之大。

我認識一個男孩,和我兒子同歲,讀四年級,他經常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我不會”,比如,孩子們在一起打籃球,邀請他一起玩,他就會說:“我不會”,其實不少男孩子都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籃球訓練,不懂規則,只是純粹為了娛樂,但這個男孩不敢和別人一起玩,他心裡很羨慕別人,卻遲遲不肯加入。

孩子磨蹭,父母要少催促,越催促自律性越差

男孩為什麼這麼膽怯呢?因為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媽媽經常責備他,“你什麼都不會,你就是這麼笨”,這是媽媽的口頭禪,媽媽是無意識地一句話,但對孩子的影響卻很大。

沒有自信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變得很消極,因為他已經患上了習得性無助,事情還沒有做,就已經認定自己肯定是失敗,還有何動力去努力呢?

第二,不斷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水平越來越低

孩子為什麼自律性差,不會主動去學習?那是因為他的自尊水平低,

一個人的自律性來自於他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自律性越低。

“你為什麼總是要我催促才寫作業?”“每次寫作業,都要我盯著你,你姐姐比你強百倍”“你真是個讓人操心的孩子”……

孩子磨蹭,父母要少催促,越催促自律性越差

當我們不斷地打擊孩子,會傷害他們的自尊,當他們的自尊水平越來越低時,他們的自律水平也變得越來越低。凡事父母不嘮叨、不催促就不去幹,於是,父母的怒吼聲越來越大,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低。

結果便是一二年級不僅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倒厭學了,小學的時候,我們還能催一催,到了中學,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的催促會適得其反,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要養成孩子自律性,父母要多鼓勵和認可孩子,當孩子有一個好的習慣時,我們要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今天孩子放學後,主動寫作業,我們就可以給予他正面的肯定,“今天你主動寫作業了,有進步哦”。我們要牢記一點,鼓勵和肯定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要讓孩子承擔不自律的後果,比如孩子寫作業拖拉,導致作業沒有按時寫完,就要承受被老師批評的後果,而不能靠著家長的催促,迫使孩子完成作業,避免承受相應的後果。

孩子磨蹭,父母要少催促,越催促自律性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