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六大首席拆特斯拉,圖啥?業內稱只要噱頭大自費也願意

中新經緯7月18日電 (馬靜)券商研究再度卷出天際!繼上個月海通國際拆解了一輛比亞迪後,中信證券又拆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並發表了一篇94頁的研究報告。

頭部券商研究所拆車出研報是不是噱頭?業內人士對此意見不一,有人稱“營銷噱頭”,有人稱“為研報增強說服力。”

不過,對於分倉佣金驅動下的賣方研究來說,券商研究要出新意不止“砸錢”這麼一條路子。

前有海通拆解比亞迪,後有中信拆解特斯拉

這份發表於7月18日的研究報告《從拆解Model 3看智慧電動汽車發展趨勢》(下簡稱《報告》)長達94頁,由中信證券雲基礎設施行業、科技產業、新能源汽車行業、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以及計算機行業的8位分析師聯合撰寫,其中6位均為首席分析師。

中信六大首席拆特斯拉,圖啥?業內稱只要噱頭大自費也願意

中信證券《從拆解Model 3看智慧電動汽車發展趨勢》研報作者陣容 來源:中信證券研究微信公號

《報告》在源起部分解釋了本次拆車的出發點:中信證券研究部TMT和汽車團隊以及相關參與機構希望透過對特斯拉Model 3這一智慧電動標杆車型的分析,展現特斯拉作為一家全球頭部汽車企業對汽車智慧電動化的思考,以期釐清後續產業發展的可能方向,更好地支援相關決策。

《報告》源起部分還透露,

本次拆解特斯拉由中信證券TMT和汽車團隊協同多家公司和機構完成,耗時兩個月時間。

其中整車、三電拆解分析的合作方是中城康帕斯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座艙域、駕駛域拆解分析的合作方是深圳市奧途智慧網聯汽車創新中心,E/E架構及車身域拆解分析的合作方是廣州領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電子元器件分析的合作方是深圳市鈦和巴倫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此前,海通國際16名團隊成員前後花了3個月的時間,拆解了一輛價值10萬元左右的2018款比亞迪元EV360,相關研報一經發表就在行業內引發熱議。

相比之下,中信證券此次拆解的特斯拉貴了不少。特斯拉官網顯示,特斯拉Model 3當前報價有27。99萬元和36。79萬元兩個版本。

中信六大首席拆特斯拉,圖啥?業內稱只要噱頭大自費也願意

特斯拉Model 3官網報價 來源:特斯拉官網

那麼,拆車所需費用從何而來?

某總部在深圳的券商分析師告訴中新經緯,一般調研費用是公司出,但每個公司的規定和模式都不太一樣。

某滬上券商分析師向中新經緯表示,像這種拆車的研報,大機率是買二手的,

只有20%-30%左右市場價值的車來拆,買新車成本較高,不太可能。

“券商分析師一般就兩條路子,一種圖名,一種圖利。前者是參與行業評選,或可以額外申請補助,不參與評選,純粹圖利,也就是佣金,那可能這種費用就很難批准下來。”受訪的滬上券商分析師還提到,這個也跟首席相關,如果首席覺得噱頭足夠大,賺得足夠多,也可能會自掏腰包。

談及研究費用上限,有業內人士對中新經緯表示,羊毛出在羊身上,

這種費用報銷的金額上限一般跟整個團隊的收入水平相關。

噱頭還是價值研報?

從內容來看,海通國際拆解比亞迪的87頁研報從外觀、操控、安全、價效比、續航等角度對車輛進行了全面評價,並對每一個部件的引數進行了介紹,比如車燈的長寬。中信證券的這份94頁研報與之有所不同,主要從特斯拉的E/E架構、三電、熱管理、車身等進行了詳細深入的分析,最後從涉及的上中下游產業鏈推薦了30餘隻股票。

有網友認為“又是一輪無意義的內卷”“現在沒錢就不能搞研究了”,也有網友表示,“券商起碼是花了成本、花了時間、花了精力在對待自己的研究報告了,不要都閉門造車式地寫一些廢文、軟文、”

實際上,自海通國際拆解比亞迪的研究報告發表之後,

花費數萬元拆車寫研報,到底是不是噱頭就引發了相關討論。

“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透過拆解能夠更深入地瞭解整個汽車工業生態及產業鏈的情況。”拆解比亞迪的當事人之一、海通國際汽車分析師姚書橋曾在媒體採訪中解釋稱,“光是拆車,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但最主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實際上,拆解電動車的研究方法在國際投行上早有先例。公開資料顯示,瑞銀自2017年起率先打造了電動車拆解系列。瑞銀汽車研究團隊在2017年拆解了雪佛蘭的博爾特電動車,2018年拆解了特斯拉的Model 3,2021年又拆解了大眾MEB純電專屬平臺打造的ID3電動車。也正因為如此,中信證券此次拆解特斯拉,有網友提出“第一次拆Model 3到現在已經多少年了?”“現在才拆是不是太晚了?”。

談及拆車研報,前述受訪的滬上券商分析師向中新經緯直言“這沒必要,都是營銷噱頭”,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樣可以增強研報的說服力。”

不過,儘管爭論不一,但從整個行業背景來看,券商分析師如此“賣力”離不開與分倉佣金收入掛鉤的派點比拼。中金公司非銀分析黃月涵團隊指出,券商基金分倉份額取決於投研能力+渠道能力+關聯基金公司。3年維度來看,排名前5的第一梯隊券商份額相對穩定,其餘券商座次洗牌明顯;分倉佣金份額快速增長的券商、其研究所人員規模普遍有所擴張,但亦有部分券商面臨研究所人員流失、基金分倉佣金份額下滑的壓力。

資料顯示,2021年券商實現基金分倉佣金收入220。15億元,同比增長59。75%。其中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分列第一、第六位。排名前10的券商合計獲得99。74億元,合佔近45%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部分中小券商異軍突起,有21家券商實現基金分倉佣金收入同比增超100%。

在激烈競爭中,券商研究如何保持優勢或殺出重圍?某券商非銀分析師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曾表示,券商除透過人才引入、資源投入等方式持續提升研究能力外,還可以發揮自身特長,精準對接客戶需求,拓展佣金收入的覆蓋面。

黃月涵團隊則提到,除投研能力+渠道能力+關聯基金公司三要素外,未來有三點變數或會影響券商研究所基金分倉規模及格局:一是佣金監管的潛在收緊,如監管指導佣金水平下移、投研報酬與交易佣金分離(參考MIFID II)、佣金定價透明度監管等;二是券結模式發展下,頭部券商份額及整體分倉集中度潛在提升;其三是券商資管獲公募牌照,可為券商母公司貢獻較高佣金收入。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絡本文作者馬靜:majing@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