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在熱播劇《三十而已》中,一個關於“癲癇歧視”的話題曾經出現在熱搜上,女孩的孩子在雙語幼兒園學校,突然,班上一個同學暈倒抽搐,結果孩子得了癲癇,許多孩子在情況下被嚇中哭泣,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癲癇,引起了混亂,最後,家長問癲癇患兒如何面對這種癲癇歧視?

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大腦突然異常放電,導致暫時性腦功能障礙,根據這種異常放電的位置和傳播方式,癲癇發作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誠然,這種發作在某些方面會嚇到他的孩子,但他不是傳染病,也不是攻擊性的,作為家長,應該做好引導,而不是幼兒園歧視某些疾病患者的視角不應該植入兒童的世界。

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其實,不僅癲癇,而且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在生活中都容易被歧視,患者及其家屬會遭受很大的痛苦,甚至會引起患者的心理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公眾對疾病認識不足,擔心這種異常會影響正常人,但是,要消除歧視,不僅要醫生普及科學,而且要讓他們有心理問題,要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努力,我們不需要把病孩子治好,但要保證這些孩子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和關懷。

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癲癇是可以治療的,大多數患者都能達到治癒的水平,經過規範的治療,可以控制不發作,患者也可以正常生活、學習、工作。

遇到癲癇發作的孩子,千萬不要驚慌,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一些幫助患者的方法。

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大多數癲癇發作,其實時間很短,1-3分鐘就可以自我緩解,所以沒有必要進行特殊治療。我們聽過很多關於把毛巾放進病人嘴裡以防止他們咬舌頭,但事實上正確的治療方法是不要把東西放進病人的嘴裡,因為病人的牙齒是閉合的,強迫東西可能會造成傷害。

當癲癇發作時,患者失去意識,因此需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我們需要移除附近的尖銳物體,如馬路或樓梯的位置,並將患者轉移到平地上的保險箱。

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不要一直盯著病人看,保證空氣流通,不要用力按壓病人,可以用衣服或毛巾敷在病人頭下,避免抽搐引起頭皮擦傷。

如果病人抽搐超過5分鐘,說明病人已經進入癲癇持續狀態,因此必須及時撥打120,以免危及生命。

我們能用“癲癇歧視”做什麼?

在劇中顧佳站在患病兒童的一邊,鼓勵和打破其他家長對癲癇的歧視,還教孩子如何治療癲癇,表現非常好,影視劇也來源於生活,如何正確引導公眾認識病人和關懷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我希望所有癲癇患者都能生活在世界。